培养创新能力,彰显学生个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9-19
/ 2

培养创新能力,彰显学生个性

王锦容

广东省佛冈县第一小学王锦容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情感交流的过程。“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创造一种民主、宽松、友好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心理放松的情况下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能促进学生积极思维、驰聘想象,敢于标新立异。反之,如果课堂气氛过于严肃,就会抑制学生的积极性,阻碍学生的思维。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

1.严与爱的统一。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待学生要严格要求,由于数学活动课是由几十个学生组合起来的,如果没有具体的措施,具体规章制度,势必会造成乱,难以控制纪律,所以在讨论前要对学生讲清楚有关的纪律,这样才能顺利地完成教学的任务。

2.课堂气氛宽松、和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翁精神。课堂上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讨论:如小组讨论、集体讨论,也可以为一个问题展开激烈的争论。我经常参加学生的讨论,有时也会发表一点意见,学生可以对我的意见进行反驳,有时甚至作出否定的结论,真正体现师生关系的平等。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时,先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有意渗透转化思想,借以暗示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接着我用亲切、温和的语气对他们说:“今天这节课让大家都来当小老师,用我们所学过的方法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看谁的方法最新颖、独特、有创造性”。学生边思考、边讨论、边操作。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得出了多种推导方法。

又如:在“求无盖长方体的面积”时,我是这样引导的:(1)无盖长方体展开是怎样一个形状?(2)无盖长方体有哪几个面?(3)请计算每个面积。通过学生的思考、讨论,学生比较容易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学生的空间想象是个障碍点,而教师在这个障碍点上为学生指明了思考的方向,再让学生独立思考,想办法求出展开的面积,以此来破除障碍,达到解决问题。

再如:在教学“两位数与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时,我抛开课本创设的情景,而是别出心裁地创设了以“小天鹅找妈妈”为主题的情景,利用多媒体技术把它制作成为卡通动画片。教学时,先播放小学生们喜欢又熟悉的丑小鸭的故事,伴随着动听的音乐和精彩的画面,学生都被吸引住了。接着,画面上出现了一群美丽的白天鹅,再分别把天鹅数量信息呈现出来,像原来有28只天鹅,现在飞来了4只,由学生提出数学问题“一共有几只天鹅?”后,我是这样引导的:你们有几种方法计算呢?看谁的方法最新颖、独特、有创造性”。学生主动寻找各种计算方法,如凑十法、竖式计算、摆小棒等方法,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因此,在教学中,把课本的教学内容设计成为趣味性画面,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意识,调动了学生愿意、自主地学习。

二、激励性评价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种可行的手段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之曾说过:“儿童都有希望获得被认可的天性。”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这就告诉我们:创新是人的本质特征,是自我发展、自我显示的需要。因此,面对学生的点滴进步,教师都要以欣赏的态度来对待。教学中,对于学生出现的“标新立异”的现象,要及时地满腔热情地给予肯定和评价,如可以用热烈的掌声;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可以用一些小物品,比如小星星、小卡片或是自己制做的一些学生喜爱的卡通人物等;对于较高年级的学生可以用一些简短而有激励性的语言,如“这个见解很独特!”“你是未来的数学家!”“你真棒!”或是“不要紧,慢慢说”,“你再想一想”,“多给自己一点自信心”等加以激励。在作业练习中,对出现的简捷的算式,写上“你真棒!”“有创意!”的评语。使他们真正体验到求异的价值,产生更强烈的创新意向。

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这一课时,计算88×125,当大部分学生按常规思路把88拆成(80+8)后再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老师启发、点拨是否有更简捷的算法,经过思考有几位同学展示了自己的答案为:11×125=8×125×11=1000×11=11000,其中一生口述解题思路:把88拆成8×11,那么原式=8×11×125,再利用乘法交换律把8与125相乘,得到整千的数,即8×125=1000,再把1000×11=11000。这位同学一说完,出现了很多惊讶的声音:“这种方法更简便,我怎么没有想到呢?”“原来还有更好的方法,以后我要多动脑子,多思考。”“原来一道题目还不止一种解法呢!”……

又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总复习的这一道应用题:一只蝴蝶0.5时飞行3.9千米,一只蜜蜂的飞行速度是这只蝴蝶的2.4倍。这只蜜蜂每时飞行多少千米?时,很多学生能按一般步骤分析出,要求出蜜蜂的速度就必须要求出蝴蝶的速度,于是他们熟练地运用公式:速度=路程&pide;时间。我开始巡堂,我发现第四组的一位男同学并没有动笔,于是我走过去批评他。我说:“你看,大家都在做了,你为什么不动手?”这位男同学说:“我已经做完了。”我一看他列的式子,心里吃了一惊:3.9×2=7.8(千米),7.8×2.4=18.24(千米),这样的方法我自己都没有思考过。在评讲时我让他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因为蝴蝶在0.5时飞行3.9千米,而一小时里有2个0.5小时,也就是说蝴蝶在一小时就飞行了2个3.9千米,也就是求出了蝴蝶每小时的速度,而题目告诉我们蜜蜂每小时的速度是蝴蝶每小时的速度的2.4,所以用蝴蝶每小时的速度乘以2.4倍,就是蜜蜂的速度了。声音刚落,掌声即起,同学们是由衷地敬佩,我再次表扬他:“这个解题方法很独特!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同学!你是同学们的榜样!老师希望你能保持这种良好的习惯。”这样的教学不仅实现了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有机统一,而且激了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多中选优,好中求佳的独创性,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再如:复习“几何图形面积”时,可以联系“比例尺”的知识,设计这样一道题:“一条红领巾底边长是84厘米,底边上的高是28厘米,按1:14画在图纸上。学生通过算、量、画,掌握了几何图形面积与比例尺的相关知识,让学生针对自己制作的成果发表看法,这样的复习不是单纯的复习某一项知识,而是重视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在操作中对数学产生兴趣,最终解决问题。这样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不仅加深了对所复习的知识的巩固,还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

当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它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但是只要我们广大教师有这种培养意识,持之以恒,他日必定能培养出新世纪的人才。

综上所述,在落实素质教育的实践中,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关键在于教师,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充分发挥课堂这一主渠道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大胆实践,勇于探索,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把学生真正放到学习的主体地位;其次要有创新的能力,从培养新世纪人才素质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到开发学生创新潜能的重要意义,为新世纪培养出更多的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