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重症医学的现状及展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浅析重症医学的现状及展望

朱志华

朱志华

南京市浦口医院江苏南京210031

摘要:随着医学的发展,特别是临床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提高不明显,各医院对重症医学的要求更为迫切。因此,重症医学不断扩展自己的工作范围并逐渐显露出优势。笔者简要回顾重症医学目前的发展概况,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展望。只有不断更新知识,保持先进的理念,才能跟进重症医学的发展。关键词:重症医学;现状;发展

重症医学主要涉及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和延续性生命支持,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和器官功能支持,以及防治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等,是一门在ICU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

一、重症医学的发展现状

(1)学科建设的发展重症医学经过近40年的发展,己经被广泛认可。1996年成立的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危重病医学专业委员会,是我国重症医学第一个正式的全国性学术组织。2003年在全国暴发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导致许多伤病员出现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等器官功能衰竭,在这些病员的救治中,ICU充分发挥了器官功能支持的重要作用,减少了病死率,使重症医学的临床价值得到认可。2005年成立了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2008年7月国家确认了重症医学为临床医学二级学科,2009年7月又成立了中国医师协会重症医师分会。专科学会的成立为重症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重症医学是随着其他学科的发展,对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的深入认识,治疗手段和方法的创新而不断发展的,各学科之间的密切合作,是重症医学得以发展的契机与动力。随着整个医学领域更加专业化的发展,在综合ICU得到进一步巩固发展的基础上,相继出现了专科ICU,即亚专科的建立。学科的细分是其发展的标志和方向,目前我国己有内科、外科、急诊、心脏、器官移植、神经及传染病等亚专科ICU。如何规范亚专科的发展,需要业界的探索,更需要整个医学领域的需求与检验。

二、重症医学的未来发展

(1)培养重症医学医师由于重症监护伤病员数量的不断增加,ICU病床的占有率持续上升,重症医学在医院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此未来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培养足够训练有素的医护人员。专科人才培养体系的成熟是重症医学发展的基石。重症医学专科医师不仅要有广博的医学基础理论知识,通晓内、外科各专业的基本理论、技术,还要具备适应本专业特殊需要的各项技能:如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气道管理、呼吸机的使用、心肺复苏及CBP等技术,并精通各种体克的诊断与治疗、重度颅脑损伤的监测与治疗,熟练掌握血流动力学监测指标的解读与应用,重症伤病员的营养支持治疗等。因此,一名合格的重症医学专科医师必须经过不同阶段的严格培训,取得专业资格认证后,才能胜任。

(2)建立区域重症医学中心目前国内外越来越重视重症医学的发展,各级医院相继建立了自己的ICU。但由于软硬件条件的限制,各个医院ICU的诊疗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既影响了重症医学整体水平的提高,又导致了空间与设备、人员与技术的浪费。因此,建立“区域重症医学中心”刻不容缓。重症医学的突出特点是集中,将区域化训练有素的工作人员集中在几个较大的医疗单位,充分发挥“区域医疗中心”的作用,利用远程会诊技术,指导并交流对危重症伤病员的诊断与治疗,完善双向转(会)诊制度。

(3)发展智能化临床信息系统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工具和信息技术在重症医疗实践中逐渐体现其重要作用。功能完备的智能化临床信息系统(CIS)是重症医学信息化发展的方向。重症医学信息化系统将以伤病员信息的采集、存储、展现、分析处理为中心,实现对各种监测仪器、呼吸机、输液(微量)泵、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等信息的采集与传输,形成集成化临床信息系统(ICIS),将ICU伤病员的所有临床信息与其他子系统实现无缝链接,如检验信息系统(LIS),医学图像管理系统(PACS)、电子病历(EMR)、计算机医嘱录入系统(CPOE)、临床决策支持系统(CDSS)和远程医疗支持系统等,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整合,临床预警,指导临床决策并嵌合临床路径、规范和指南,进行病情评估、临[1]床预警和治疗决策支持。伤病员的记录将能在世界上任何地方从网上立即获得,并通过手持式数字分析装置或床头屏幕实现即时观察与治疗一体化。信息化技术将在今后的医疗发展和技术进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4)迎接诸多生命伦理学挑战重症医学的研究对象是生命,随着生命支持技术的不断提高,使许多原来不可能存活的生命得以延续。但受国家医疗资源有限、家庭的负担、亲人在经济和感情的承受能力等因素影响,临床上不可避免地要面对许多生命伦理学方面的挑战。面对生命终末期伤病员,是无谓地延续其生命还是选择适时地终止,是应该遵其自身地选择让其有尊严地离去,还是让其忍受巨大的痛苦而屈辱地活着。死亡与生存等一系[2]列伦理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进一步的探索,更需法律的完善。重症医学的发展历史还很短,尽管几代重症医学工作者经过艰辛地努力,开创了重症医学的今天,在学科管理、镇静与镇痛、

重症感染的治疗、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低温对脑保护的作用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很好地效果。但重症医学的发展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在脏器保护、体克的早期液体复苏方法和观测指标、心肺脑复苏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亚待解决的问题,需要继续研究和探索。展望未来的十年,当下可以做的,正如刘大为教授提出的:将指标的意义回归所用参数的本质,生物标志物的引入使治疗体系更接近病情需要,机械性器官替代成为器官保护、个体化治疗实现真正的以患者为个体、无创或微创测量方法的准确性大幅度提高、目标导向治疗策略具有更为精准的可操作性、信息平台促进重症血流动力学治疗的同质化等。

参考文献:

[1]刘松桥,黄英姿,郭凤梅,等重症医学信息化的发展与未来[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3,25(5)274-276.

[2]张中伟,曹丽丽.重症医学发展现状及研究热点[J].西部医学,2013,25(12):1761-1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