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指导师的职业素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3-13
/ 2

职业指导师的职业素养

梁玉飞

——浅谈职业指导师应该具备的道德品质和能力

梁玉飞(广西柳州商贸技工学校广西柳州545001)

摘要:当今社会发展迅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生机,许多计划经济时代的职业处于变革之中,某些传统职业逐步消失,新的职业不断出现。随着劳动力市场的出现,职业指导师这一职业应运而生。新职业的产生,新型的职业活动也不断地涌现出来,如何帮助求职者实现就业、就业稳定,实现就业生涯的发展,这些就成为职业指导师的工作任务目标。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职业指导师,应具备怎样的道德品质和能力呢?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进行具体论述。

关键词:职业指导师道德品质沟通实践测评能力

在职业指导工作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种情况,不同的职业指导人员对同样的求职对象提供就业咨询服务,效果却大不一样。有的求职者可能会满怀信心、充满期望而来,最后却灰心、扫兴甚至沮丧而归;而有的求职者虽然只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为就业咨询,最后却顺利询得了自己心仪的工作单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认为这和一名职业指导师的素质和综合能力,尤其是道德品质和工作能力有很大关系。那么,要想成为一名让不同类型、层次、性别、年龄的求职者信任,并让同行称道的成功的职业指导师,应当具备怎样的素质和工作能力呢?我认为至少应该具备以下五个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一、需要具备的品德素质

1.高尚的道德品质。“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这是意大利诗人但丁的名言,意为道德能让人变得高尚、聪明。当然,作为职业指导人员,其高尚的道德品质首先是要有坚定的思想政治觉悟和热爱、忠诚、献身于职业指导事业。其二是要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指导事业的崇高和光荣,为从事这项事业感到骄傲和自豪。有了对职业指导工作的热爱就有了做好本职工作的原动力;要把用人单位的发展与个人的生存、事业发展联系起来,为用人单位选拔满意的人才,走上科学化、法制化运行轨道,事业得以发展,也是职业指导人员的成就和光荣。其三要爱护求职者,这种爱是有别于父母、亲情之爱的高尚纯洁的博爱,表现为职业指导人员对求职者人格上的尊重和信任、思想观念上的耐心启发疏导、事业上的帮助和指引。诚然,作为一名职业指导人员除具备以上道德品质外,敬业、诚信、公道、纪律、节约、合作、奉献等方面的道德品质也是不可忽视的。

2.富有同情心和爱心。同情心是一种美德,它可以反映一个人的素质,可以体现人类善良的本质,对于职业指导人员来讲,是极为重要的一种情感体现。在职业指导工作中处处离不开那种微不足道的关怀。例如:面对城镇大龄失业人员,即通常所说的“4050”人员,他们中的多数人缺乏适应社会需求的知识和技术,加上年龄偏大,他们就业愿望迫切,再就业十分困难。还有农村进城务工及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残疾人,由于他们职业技能差、文化水平低和其他客观原因,难以就业或只能临时就业、弹性就业。他们是一个就业质量低下、工资收入低、稳定性差、享受不到社会保障和有关福利待遇的群体。这样的群体常常出现连日常生活都难以为继的状况,是令人同情的。作为职业指导师去指导这样的群体就业,首先应将心比心,对他们的遭遇和不幸产生感情上的共鸣,这是人道主义的基础和出发点,也是人际交往的根本,要以同情的心态与他们沟通交流;其次要体恤他们,为他们着想,乐于帮助他们,为他们排忧解难。没有同情心就没有真情,没有同情心就没有温暖,所以,富有同情心是职业指导师重要的职业美德。

有人问爱心是什么,我说:爱心是大树,撑起了凉爽的绿荫;爱心是绿荫,抵挡了肆虐的风沙;爱心是风沙,埋葬了世间的污秽。爱心就是对别人的不幸遭遇给予同情,并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他们。职业指导师应该是最有爱心的人,职业指导师的工作就是帮助每个就业、创业者清楚认识自己的价值和能力,从而找准自己的发展方向而全力充实自己,将来在社会上成为一个有价值、受人尊敬、有责任心、有影响力的独立的人。例如在我住的社区里有一位37岁的女性吸毒人员,已经在家失业7年,除了会简单使用计算机办公自动化操作,没有其他技能,因为年龄大、技能单一,很自卑。对这样的人怎样去指导她就业呢?我们社区的职业指导人员就做得非常好,首先是用爱去关怀她,用情去感化她,对她不冷漠、歧视;其次是帮她克服自卑心理,适度降低她的就业期望值,同时鼓励她积极参加计算机办公方面的培训课程,最终,帮助她在一家企业找到了文员的职位。职业指导师就应该是这样用爱心撑起就业者的人生,用爱心唤起就业者自强自立、自食其力、自己主宰自己的公民意识和社会、家庭责任感,从而积极实现就业。

二、需要具备的能力

1.沟通能力。职场是实现人生理想的重要平台和舞台,谁都想在职场中顺风顺水、左右逢源、走向成功、超越自己并完成人生使命,而这一切无论是对职业指导人员还是求职的来访者,都离不开沟通。沟通就像一把钥匙,没有沟通你就不可能入门,你就永远无法拿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你就无法实现自己的目标。沟通能力看起来是外在的东西,而实际上是个人素质的重要体现,它关系着一个人的知识、能力和品德。一个具有良好沟通能力的人,他可以将自己所拥有的专业知识及专业能力进行充分的发挥,并能给对方留下“我最棒”、“我能行”的深刻印象。无论是会计、社会工作者、工程师还是医生、教师、推销员都需要沟通能力,而职业指导工作尤其需要沟通能力。那么,职业指导师的沟通能力应包含哪些内容呢?本人认为主要有表达能力、争辩能力、倾听能力和设计能力(形象设计、动作设计、环境设计)等等。我们曾参加过无数场次的招聘咨询会,应聘者和招聘者之间的交流沟通是必需的。职业指导工作的实践告诉我们,沟通能力是职业指导师生存与发展的必备能力,也是决定职业指导师成功的必备条件。

2.实践能力。实践能力主要是指人们在各种实践活动中所展现出来的完成该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实践出真知”,这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一句名言。作为一名职业指导师,要成为21世纪优秀的职业指导人才,就要把自己所学的创新职业指导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从各种案例实践中不断地观察、分析、总结,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参加实践,可以检验职业指导人员自身知识的含量;参加实践,可以了解职业指导师的处事能力;参加实践,可以使职业指导师不盲目自大,还可以使其拥有事业心和责任感。而面对众多职业,职业指导师该做什么?现为北京白玲工作室首席职业指导师的白玲老师就深有感触地说:“目前在职业上产生困惑的人越来越多,但对于职业指导还是有些误解的。有些人把职业咨询理解为,我在工作上遇到麻烦了,你告诉我现在该怎么办;也有人认为,职业咨询、指导就是坐在那儿说说就行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职业指导或者说职业咨询是通过科学的方法、技术,在实际操作中发现来访者的一些潜质或问题,通过指导师的分析,来帮助来访者了解自己,找出问题的根源,寻求合适的解决办法。”这些话十分明确地表明了职业指导不是只说说而已,而是要通过实际的操作才能解决问题。要运用诊断技术、人才评估技术、咨询技术等来解决实际的问题,这些技术的应用都是很多专家心血的凝聚,是人生经验的积累,所以,职业指导工作并不是像看上去的那样“谈笑间,问题就拜拜了”。现实告诉我们,职业指导师是一个比较耗人心血的职业,投机取巧、纸上谈兵是不行的,这一职业对人的综合素质要求非常高,苦练内功重要,实践能力更为重要。

3.测评能力。“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测评能力是职业指导工作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职业指导师在这项工作中要积极主动地利用心理学、管理学、人才学等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对来访者的能力水平及倾向、个性特点和行为特征等进行系统的、客观的测量和评价,这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本人认为,职业指导师的测评能力主要包括:1.能够使用CETTIC职业素质测评计算机专家辅助软件系统进行测验的个别施测。;2.能够使用CETTIC职业素质测评计算机专家辅助软件系统进行数据分析;3.能够帮助来访者、就业者建立就业素质档案。能够使用以上科学的方法,对不同人员的素质进行测评,则可了解被测者的性格、能力及行为特征等,这样可以从理论上给出被测者更适合从事哪类工作的建议。

本人觉得职业指导工作无论是对于社会还是对于个人都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再者职业指导师这一职业对人的综合素质要求非常高,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职业指导师,除了具备本人论述的以上素质和能力外,还应有较深厚的文化功底,在心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或者社会学等方面具备相应的知识基础,还要有很高的悟性。如能这样,相信一定能成为受来访者欢迎、同行称赞的优秀职业指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