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初中数学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4-14
/ 2

小议初中数学教育

陈小梅

小议初中数学教育

陈小梅

(广西钦州浦北中学535300)

【摘要】初中数学教学对当今学生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它对学生思想转变,培养其思维灵活起着很大的作用,是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创新意识,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所以对初中数学教学的要求也应该逐渐提高。为此,需要我们一线的数学教育工作者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出特长,注重创新教育,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和素质。

【关键词】传统的教学;课堂结构;创新教育;课堂气氛和师生关系;教学特色;改革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4-0143-02

初中数学,传统的教学往往在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问题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即使如此,学生仍然感触不深,易产生疲劳感甚至厌烦情绪。因此,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有效方法是变革教学手段。比如,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如果恰当地加以运用,便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教学效果。

所以对于初中数学教育,我们必须讨论一下课堂结构。课堂结构虽不可能找到一个固定的万能的模式,但其中的基本思想是不可不进行研究的,笔者认为,对优化数学教学课堂结构的研究,基本点应放在“花费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而达到最好的效果”。叶圣陶的“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教育思想,给优化数学教学课堂结构指明了方向。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既是“教”的客体,又是“学”的主体,教师只起主导作用。叶老强调,上课时要让学生“主动求知,主动练习”,“自奋其力,自致其知”,所以要坚决地改变那种“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受”的情景。“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这就是所谓的优化数学教学课。

更近一步,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必须要不断地完善教学风格,善于挖掘教材潜力,创设美好的数学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以便激励、唤醒、鼓舞学生,激发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用自身的努力和克服困难的坚强毅力去钻研文化知识,攻克难题,并从克服困难,攻克难题中寻找快乐,体验成功的喜悦和收获。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想学数学,学好数学,我们的教育工作也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而从学生的角度,现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告诉我们,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以一个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经验、发现新问题、同化新知识的主动构建过程。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采用有效探究策略,可以使整个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可以使学生的个性及创造才能得以充分发展,学生们必然也会变得更加喜爱数学。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已经开始在教学中尝试设计多种多样的探究活动,开展探究性学习,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我们必须注重创新教育,正确认识数学中的创新教育!

21世纪,是一个知识创新的世纪,新世纪正在召唤大批高素质创造型人才。人的创造力包括创造思维能力和创造个性两个方面,而创造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所谓创造思维就是与众不同的思考。数学教学中所研究的创造思维,一般是指对思维主体来说是新颖独到的一种思维活动。它包括发现新事物,提示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等思维过程。尽管这种思维结果通常并不是首次发现或前所未有的,但一定是思维主体自身的首次发现或超越常规的思考。它具有独特性、求异性、批判性等思维特征,思考问题的突破常规和新颖独特是创造思维的具体表现。这种思维能力是正常人经过培养可以具备的。

而所谓的“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这个意义上理解,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对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促使他们去认识数学领域的新发现、新思想、新方法等,掌握其一般规律,培养他们具有一定的数学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数学素质基础。即在全面实施数学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着重研究和解决如何培养中小学生对数学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以及创新个性的问题。

我们都知道,每个学生都具有潜在的创新才能,但是,要把这种潜能转化为现实中的创新力,我们应该要为他们营造浓厚的适宜创新教育的氛围,概括起来说,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数学教师自身要具备创新精神,这是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形成,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不可忽视,教师本身所具有的创新精神会极大地鼓舞学生的创新热情。因此应该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努力提高创新能力,掌握更具有创新性、更灵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

其次,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和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较适宜的“气候”和“土壤”。传统的以“升学率”为教育目标的应试教育,使得教师和学生都处于高度紧张的机械的知识传授中,很难形成创新意识,这些严重阻碍了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转变过去提倡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并重的模式,实现由“教”向“学”过渡,创造适宜于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活跃的课堂气氛,从而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

再者,创造一套适应创新教育的课余活动。扩展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结构,扩大视野,真正提高学生素质,着眼于未来。

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即:通过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这表明新课标体系已革新了传统课程体系,由过去的以学科为中心逐渐转向以学生为本的轨道上来。

学生是“全体”教师唯有掌握学生的思维规律,不断激发他们的思维欲望,启发积极思维,主动获取新知识,才能让他们尽可能多的掌握基础知识,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来看,人的认识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教学。由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这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思维心理规律,从学生认识的发展的角度看,初中生身心发展逐步趋于成熟,认识结构不断发展,基本上完成了从理性思维的发展转化,所以我们教师在备学中要强化形象感知,为形成他们数学抽象理性知识,创造良好的条件。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不少课堂教学在高层次的追求上形成了各自的教学特色,然而,许多貌似优秀的课堂教学,其实际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发现根源就在于这些教学过程中及考后的处理,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误区,从而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比如,忽视概念教学,造成学生不能正确的理解概念,不能把握准概念,不能灵活运用概念,形成了教学的一大误区,如在初中一年级讲“绝对值”这个概念时,只要使学生清楚知道正数、负数,零的绝对值是什么就可以了,不要急于提高深化,待学生掌握了概念后可设计如下练习:①字母a表示有理数则|a|=?②字母m、n是有理数,则|m+n|=?从讨论的结果中加深学生对代数式和绝对值概念认识。

总而言之,如何抓住学生的“心”,让学生喜欢数学这一科目,是我们老师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也是一项技能。因此我在开学初不是急于上功课,而是在前几节课出一些课本上没有的益智题或数学趣题,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从思想上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必要性。如:“一人拿一张百元钞票到商店买了25元的东西,店主由于手头没有零钱,便拿这张百元钞票到隔壁的小摊贩那里换了100元零钱,并找回了那人75元钱。那人拿着25元的东西和75元零钱走了。过了一会儿,隔壁小摊贩找到店主,说刚才店主拿来换零的百元钞票为假币。店主仔细一看,果然是假钞。店主只好又找了一张真的百元钞票给小摊贩。问:在整个过程中,店主一共亏了多少钱财?这道题道看起来简单的小学算术题,却总是得不到正确答案。不信,你试试看!!!!”同学兴趣马上来了,有的说还不简单,200元呗!,有的说不,是125元,还有的说175元等等,那到底是多少呢,同学们利用课外时间去讨论思考或也可请家长或朋友帮忙,看看谁的对。第二天还是有很多同学得到不同的答案,我就趁势说:怎么样啊,这是小学算术题,怎么还会难倒这么多的人呢?我们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学好数学至关重要啊!又如:“有两根不均匀分布的香,每根香烧完的时间是一个小时,你能用什么方法来确定一段45分钟的时间?”同学们都觉得很新鲜、很有趣、很具有挑战性,都积极的动脑筋、在合作交流中得到了答案。当知道有些题目还是MBA考题时,同学们更是有一种满足感。

为此,作为初中数学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应时代要求,积极响应数学教育改革,充实自己,提高自己,让自己的教育日日进步,让学生能学好数学,用好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