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小学生体会古诗文的情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1-11
/ 1

如何引导小学生体会古诗文的情感

张绪军

能否体会古诗文的情感,是衡量小学生是否真正读懂古诗文的主要标志,也是在古诗文教学过程中的难点。因为古诗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离不开当时当地的情况。而且由于时代的变迁,诗人的社会生活环境、思维方式、表达情感的方法等和今人特别是现在的小学生比起来有相当大的不同,有些方面甚至是大相径庭。所以小学生体会古代诗人的思想感情感觉到比较困难,甚至产生歪曲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如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名篇《春望》,是一首触景生情的抒情诗。其表达的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思想的形式与今就很不相同。其时正直安史之乱,唐都长安已沦入叛军之手,虽然山河依旧,但已物是人非;虽是三月春光,长安城却是一片荒凉衰败的景象;如此气氛之中,诗人见春花而流泪,听鸟鸣而心惊,其忧国忧民之情早已溢于字里行间。如果学生不了解这些,加之小学生年纪尚小,就很难体味到诗人的真情挚感。如此不难看出,想要学生真正领悟到古诗文的思想感情,关键在于教师如何进行引导。那么,怎样引导小学生体会古诗文的思想感情呢?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一些尝试:

1适当介绍古诗文的写作背景,让学生了解当时当地的情况

如学习南宋诗人陆游的爱国名篇《示儿》时就应适时的介绍诗作的时代背景:祖国的大半河山已落入外寇之手,中原人民身受涂炭,作者也积极参加到御敌统一的战斗中。把实现国家的统一作为自己一生的愿望。但到了临终之时自己的美好愿望也未能实现,这时诗人并不为自己的死而感到悲伤,却为祖国山河破碎分裂的局面而悲伤无限。这样,通过时代背景

的介绍,其“但悲不见九州同”的爱国之情已跃然纸上。学生体会作者表达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就成为顺其自然的事情了。

2以情激情,促进学生情感迁移,使学生和诗人情感产生共鸣

如教学大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可启发学生联系自己和亲人的深厚感情。可先让曾有远离父母亲人,独自一人渡过重大节日经历的学生谈一谈自己当时的真实感受。再启发其他学生想象如果自己和亲人分处异地,举目无亲而又特别渴望见到亲人时,会如何想念自己的亲人?过年过节看到别人亲友团聚,其乐融融,而自己一人孤寂独处之时,又会有怎样的滋味涌上心头?再体会诗人王维“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受就不难了。

3披文入情,从诗的内容探求诗人的思想感情和古诗文所蕴含的哲理

如学习唐代大文学家柳宗元的《江雪》,可抓住让学生先弄明白诗文内容为突破口,进行分析。根据诗文内容学生不难想象出鸟影人踪都已“灭”“绝”,天地间有的只是茫茫冰雪的这样一种寂静、清冷和凄凉的画面。加上对后面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一句诗内容的领会,特别是对“孤舟”、“独钓”的体会。学生会很自然的提出“为什么老翁独自一人在这样的季节、这样的地方垂钓呢?”此时,教师可将诗人被贬遭遇概括简介。这样诗人借描写山水景物,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不与当权者同流合污的清高、孤傲的情感也就呼之欲出了。

4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诵读、品味

要教学生学会一边诵读,一边思考诗文内容,在头脑中画画,反复吟诵、体味,进而领悟古诗文的思想感情。在教学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望洞庭》时,让学生对照课本插图反复诵读,诵读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感知诗文内容过程,反复诵读中,一幅月夜洞庭美景图便可呈现于学生头脑之中。而面对如此精美绝伦的美景任何人都会和诗人一样情不自禁的表达自己对洞庭秋夜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5给古诗文配画

在学生熟知了古诗文的内容,领悟了其蕴涵的情感后,要求学生为之配画,将头脑中的画画在纸上,并在画中以极其精练的文字表达自己对古诗文思想情感的理解。使学生的情感和诗人的感情一起得到升华。

这样,学生对古诗文要表达的情感的理解就水到渠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