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目标有效学习提高素养——浅析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8-12-22
/ 2

明确目标有效学习提高素养——浅析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赵建霞

摘要:低耗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教育走向成熟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的标志。课堂教学效率是指在单位教学时间内(通常为40分钟),在师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为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教学付出与“达标”的效果比。本文从课堂教学效率定义中的三要素:教学目标、教学主体、教学方式(科学训练)探究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明确目标;教学主体;有效学习;教学效率

Realizegoals,studyeffectively&improvequality

——Brieflyanalizehowtoimprovetheteachingeffects

Zhaojianxia

Abstract:Usinglesseffortsandmakingmucheffectarethesymboloftheperfect&continousteaching.Theteachersuseeachclasstoachievetheirteachingaims,andcombineteachingefforts&teachingaims,efforts&teachingThisarticletriestoexplorehowtoimproveteachingeffectsofeachChineseclassoftheprimaryschool.

Keywords:realizeteachingaims,teachingmainobjects,teachingeffects

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已日趋稳健,教育正由懵懂的继承、盲目的引进走向积极、健康的自主创新的科学道路。当前我国正处于由农业型社会向工业型社会转变的时期,各行各业都在努力提高单位成本投入内的产业效率,可惟独教育是家庭、社会、学校不遗余力的倾注投资获益却很微薄。我们必须打破这种极度浪费型的教育模式,将教育引向追求效率的节约型模式,将教育引向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育形势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教育科学研究的重点。

一、强化目标意识,落实《课标》的规定和要求,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本前提。[1]

什么是课堂教学效率?即是在单位教学时间内(通常为40分钟),在师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为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教学付出与“达标”的效果比。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

1.揭开教学目标的神秘面纱

常规教学中,教学目标一直被视为教师的备课内容,对于学生而言,这一直是不得而知的老师的神秘法宝。这势必影响师生间的平等交往,影响师生在课堂中的交往效果。既然是教学目标,它不光是教师教的目标也是学生学的目标,更是师生在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中的目标,所以请揭开教学目标的神秘面纱。

课前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告之学生,这样既能使学生有目的的预习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又能使接下来的课堂教学更加的高效有序。一举多得,何乐不为?

2.明确教学目标的教学地位

课堂教学是在规定时间内,通过教材提供的范例和师生间的交流进行语文实践,从而实现《课标》要求的过程。因此教材中提供的只是范例,就像数学等科学学科一样,语文学习也应以教学目标为依据,以文本范例为指导,进行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实践。不能本末倒置,夸大文本范例的作用,无限挖掘和感悟,这样既加大了学生学习的难度更严重降低了教学效率。儿童毕竟受其身心发展和生命体验的局限对文本不能作出更多的感悟和体会,若教者一味强调挖掘文本的深度,只能是为难学生或逼迫学生说出教者所要的答案形成假性学习。这种假性学习现象的形成,使教学评价进入暂时的被蒙蔽状态,鼓励了教学的“误入歧途”。明确教学目标的教学指向性的依据地位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本前提。

二、强化教学主体意识,落实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必要条件。

何谓教学?概括地说,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活动。[2]

1.回归教师的主体性

课标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实践中与之相应却降低了教师的主体性,致使现在的课堂由学生的“学而不思”走向了“思而不学”的另一极端。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当过去的教学模式致使“学而不思”的现象的产生,我们花了不少力气去矫正它,却又产生矫枉过正的现象。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杜威有句名言:“教之于学就如同卖之于买。”教与学就如同卖与买一样是相互依赖又相互对立和统一的。在课堂教学中,教主要是教师的行为,而学主要是学生的行为。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教与学之间也存在差异。我们必须正面这种差异,并利用这种差异,正是有了师生间的差异,教师与学生的课堂交往才有了价值。漠视教师的主体性,片面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只能是使课堂教学走向随意性和盲目性。因此必须回归教师的主体性,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更加的生态、高效。当学生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或对一个问题进行讨论之后,老师应充分发挥教的主体性,对学生的观点进行点评和指正。回归教师教的主体性:“传道、授业、解惑”。

2.打破学生的伪主体性

为了突显学生的主体性,课堂教学中打破了过去的座位模式,三五围坐,方便学生的自主讨论学习。课堂上不时的让学生交流、讨论。而往往我们看到的是热闹之后只是个别好学生参加交流发言,其他同学听,或者是各说各的观点并未将小组内的意见统一反映出来。这样就出现了课堂教学中的学生伪主体性。这样的课堂教学只能是拉大学生间的差异,不想学的学生乘机偷闲,想学的学生在其他同学的干扰下学习效果也不理想,很明显这种貌似发挥学生主体性的课堂教学效率很低。因此我们必须打破这种学生的伪主体性,围绕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比如在课堂教学中多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质疑、探究,对文本的空白处进行补白等等。这样的实质性的做法更能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体现和发挥。

三、强化科学训练意识,落实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

课标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如何认识“统一”?语文教学则承载着两项任务:一是引导学生通过与文本的接触、交流,体会文本所蕴含的情感,完成公共知识的学习,从而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二是让学生透过文本,从公共知识中提炼出语言文字的知识和应用的方法,在实践中学会应用,形成自己的个性知识及能力。由此可见,工具性和人文性在语文教学中并不存在明显地界限和差异。明白此点,我们就会像张志公先生指出的那样,“从语文的工具性这个特点着眼”,集中精力于语文自身的切实训练上。再者,要提高语文教学训练的科学化水平。早在上世纪30年代,叶圣陶先生就提出“给予国文科以科学性”,时隔40年后,张志公先生再次呼吁“把语文训练作为一个科学问题加以研究”。科学化是一个学科成熟的基本标志,不提高科学化水平,提高效率的问题就无从谈起。因此科学的训练是学习的必要途径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

1.显性训练

显性训练是指便于实施和检查的训练形式。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目的及文本范例科学地设计训练习题,让由文本得到的间接体验去指导生活中的直接体验。从语文的工具性着眼。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主要是从字、词、句、段、篇进行科学训练。比如在文本赏析中,可以通过将一组“范例”(课文)集中,成为“训练场”。所谓“一组”是指这组“范例”可以集中训练某一个或几个训练项目,这对于扎扎实实地学习、掌握语言,不断提高语文学习效率是有帮助的,也是语言训练走向科学化的途径之一。

2.隐性训练

光有显性的以工具性为着眼的科学训练还不能满足于语文学习的需要。教学过程中教是一种外化的显性的过程,学主要是一种内化的隐性的过程。显性的语文科学训练最终还是以一种隐性的形式内化为学生的个性知识和能力。因此我们必须研究隐性的训练,使其更加科学化,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隐性训练主要包括一些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培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适时地训练学生从文本范例中提取出写作特色、写作方法等,并向学生介绍一些学习此例文章的学习方法,比如在古诗词的学习中向学生介绍:读-想-悟-背的四字学习法,帮助其科学化学习的内化过程,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高林生.整合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效率.小学语文教学,2006.3

[2]张华.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