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活动课的教学实践与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8-12-22
/ 2

小学数学活动课的教学实践与分析

邱艳芳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关键词:开展;培养;学生;数学;创新;精神

Teachingpracticeandanalysisofprimaryschoolmathematicsactivitylesson

QiuYan-fang

Abstract:《Mathematicscoursestandard》middlefinger:Mathematicsteachinghastobuildupinthestudent'slevelofthecognitiondevelopmentandhavealreadyhadofknowledgeexperiencefoundationup,theteachershouldstiruptheaggressivethatthestudentstudies,towardthestudentprovideanopportunityofbeingengagedinmathematicsactivitywell,acquireextensivemathematicsactivityexperience.

Keywords:Carryon;Development;Student;Mathematics;Creative;Spirit

一、开展数学活动课的重要性

1.开设数学活动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数学活动课以直接经验和综合信息为主要内容,以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和操作性的学生的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这样的教学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非常有益。例如,低年级数学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几何图形后,安排“拼出美丽的图画”一节活动课,通过让学生“折折、剪剪、拼拼、画画”一系列活动,使学生形象地看到当两个或几个图形拼起来会出现一个新图形,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了实践能力。通过拼出多种图画,鼓励学生求异创新,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

2.开设数学活动课有利于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

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有多种智慧,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应该为每个学生创设五彩缤纷的大舞台,使每个学生的智慧得以展示。数学活动可以展开大课堂的学习,从教学的题材来说,它不仅可以来自课本,也可以来自社会,还可以来自学生的现实生活。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具有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参与机会、自主探索机会和成功的机会,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分析、讨论、交流、合作等方式,自主发现或提出数学问题。这样可以充分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让每个学生在参与中得到发展。

3.开设数学活动课有利于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

儿童生来就爱提问题,因为周围的世界对他们来说有无数个“为什么”。数学活动课要立足于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上,在活动中给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这种参与具有极大的自主性,活动中的许多开放问题和条件的不唯一性的情景,给具有好奇心的小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探索时间和更大的探索空间。例如:在学生认识了平面图形的特征和面积计算后,安排一节活动课,让学生利用4块同样的三角板进行拼图,由于有各种不同的拼法,学生拼了一种,总想再换一种拼法,有希望多拼几种图形的心理需求,这种活动就满足了小学生好奇、好胜、好表现的心理特点。接着让小组讨论所拼的的图形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通过组织讨论、合作学习,使他们善于与他人协作,乐于向他人学习,让每个学生在相互交流中既能发现别人的长处,又学会表达自己,完善自己,也有利于增加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二、在选择活动课内容时力争做到丰富多彩

在选择活动课内容时,要结合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活动课灵活多样、富有情趣,使学生在愉悦的情绪下活动、游戏,在情绪高涨的氛围中活动、学习、竞赛,做到寓教于乐,寓教于趣。概括起来,数学活动课有以下几种:

1.开展教材中安排的数学活动课内容

在新的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人教版的活动课内容有:“数学乐园”、“活动园地”、“我们的校园”、“小小商店”等。

2.实践操作型

配合教材有关学习内容,进行实际测量与操作活动。例如学习了多边形的面积后,可组织学生到操场实际测量并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学习了圆锥的体积后,可让学生测量并计算沙堆的体积与重量;学习了比例的知识后,可以组织学生测量学校旗杆或大树的高度;学习了长方体的表面积以后,可以设计、制作洗衣机罩等。

3.知识拓宽型

结合教材某些内容,适当加深和拓宽数学知识,并引导学生运用这些知识解答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学习了三角形的认识后,可设计“围三角形活动”,让学生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一结论,是课本内容的拓宽。

4.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型

通过活动,渗透一种数学思想方法,并指导学生运用这种思想方法解决发生在身边的有关问题。例如,根据六年级数学书中的一道思考题:在一个小正方体的六个面上分别写上数字1、2、2、3、3、3(顺序不限)。把它投掷50次,统计数字1、2、3朝上的次数各是多少,再计算出每个数字朝上的次数占总投掷次数的百分比。如果投掷100次、200次呢?你发现什么规律?设计实践活动,渗透“概率”思想,并让学生根据这种思想分析现在社会上一些摸奖、彩票的中奖率问题,使学生看到,买几张彩票,为社会献爱心、做贡献是对的,如果只想靠它发财,概率是很小的。

三、在活动课组织形式上力争做到活动性、多样性和民主性

活动课强调活动性。意为既“活”且“动”,让学生在“动”中“活”,在“活”中“动”,愈“动”愈“活”,愈“活”愈“动”。我认为只要能达到活动课的教学目的,组织活动时可不拘形式。

1.活动地点可以在教室里,也可以在教室外进行。

教师可以在教室里,通过电教、多媒体手段或实物等,引导学生参与活动,也可以组织学生到操场上、广场上、社区进行实地测量、调查、观察等活动。

2.活动形式可以是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全班活动,也可以把三者结合起来。

例如统计家庭一周内丢弃废塑料袋个数,再进行分析,可以个人活动。有些测量、设计方案需要小组合作进行,班级中汇报交流又是全班活动,所以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组织活动。

3.活动组织形式要体现民主,尊重个性。

《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提到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所处的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形式制约着数学学习的结果,由此产生的差异将导致不同的学生表现出不同的数学倾向。因此教师在组织活动时要发挥民主,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收集资料,分析问题。在小组活动中可让学生自主结合,以利于最好的合作与交流,使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数学。

四、开展数学活动课应注意的问题

1.开展数学活动课,要具有可控性。活动课前教师对于活动内容的选择,活动方案的设计,都不宜过细,但需周密考虑,使数学活动课具有可控性,保证活动的安全性和实效性。

2.开展数学活动课,要突出学生主动参与意识。活动时教师要诚心诚意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淡化“结果”意识,不要看重学生的活动内容有多少新的发现发明,着重的是活动可能会给学生带来的学习方式的变革,是他们在自己态度、能力、知识方面的提高与发展。即使失败,但经历了失败,尝试了方法,体验了过程,这就是收获。

3.开展数学活动课,要在“活”字上下功夫。努力做到“解放小孩的大脑”,让孩子多想一想;“解放小孩的眼睛”,让孩子多看一看;“解放小孩的双手”,让孩子多做一做;“解放小孩的嘴巴”,让小孩多说一说。想、看、做、说,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学习情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

4.开展数学活动课,注意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活动课即将结束时,要在小组或全班范围内交流活动的过程或结果,多用鼓励性语言,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让学生在交流评价中,点燃思维碰撞的火花,拓宽知识面,了解斑斓的世界,共享活动成功的愉悦。

通过许多数学活动课的实践表明,数学活动课能够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与发展环境。让学生在数学知识海洋的遨游中,激发学习兴趣,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拓宽思路,发展能力,培养数学的才能。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开设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上好活动课,对于全面实施课程计划,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全民族素质有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