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操作中不安全因素及防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中医护理操作中不安全因素及防范

李雪1吴寿娟2

1.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喉科贵州贵阳550002;

2.贵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贵州凯里556000

摘要:总结中医护理操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并提出相应防范措施,从而避免中医护理操作中意外事件发生,提高临床疗效,促进中医护理操作技术的发展。

关键词:中医护理操作;不安全因素;防范措施

安全操作是中医护理过程中的关键内容,操作引起的差错事故轻则会降低服务水平,重者可能给病人及家属带来损失,同时也严重影响到医院的口碑及经济效益[1]。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在临床应用较为普及,诸如针灸、拔罐、艾灸、耳穴压籽、刺血拔罐、中药贴敷、中药熏洗、中药湿热敷等中医治疗方法在病房及门诊均由护理人员根据医嘱操作完成,在操作过程中偶有意外事件发生,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因而提高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安全意识尤为重要。下面将临床常见中医操作存在的问题及安全隐患,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进行叙述。

1操作项目安全隐患原因分析

1.1缺乏消毒隔离理念

中医护理操作是技术性较强、专业性较高的工作,如果护理人员临床操作不熟悉、操作不规范、责任心不强,则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容易发生不安全行为发生。在针灸治疗中、操作者大多缺乏无菌观念。虽然现采用的针灸针多为一次性针,但在具体操作中常出现以下情况:①针灸未做到一穴一消毒,操作者为患者操作时未进行有效防护,帽子及口罩未戴,在给患者操作前未进行手消毒,这些都存在交叉感染;②在进行刺血拔罐的过程中,穴位放血所产生血液聚集火罐罐口及罐体内部,火罐清洗消毒不严格在为下一患者进行此项操作时存在感染风险;③忽视无菌技术原则,致使治疗中有感染可能。

1.2违反操作规程

操作前,对护理所需的物品准备不充分、质量不好、配套不全、操作流程不熟悉、操作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掌握不到位等均会影响护理质量水平,为不安全行为发生埋下隐患[2]。另外,因操作者责任心不强或工作量过大造成工作中出现疏漏,未按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处置。具体表现有:①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起针未清点针数造成病人刺伤,拔罐时间超时造成患者局部皮肤损伤。②巡视不到位,观察不及时:中药熏洗、熏蒸、中药热敷后未及时巡视而造成烫伤。③仪器故障:电针、中药离子导入仪治疗中造成患者局部皮肤灼伤等。

1.3操作前对病人评估不充分、不全面

操作中出现如艾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正常现象,由于操作前告知制度落实不到位,病患不了解实际情况,容易造成护理纠纷出现。操作前应对患者进行充分全面评估。由于评估欠缺造成不良后果表现如下:①操作前没有告知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行中药穴位贴敷法,是以局部皮肤发红有烧灼感,轻微发泡为疗效最佳,如果没有事先告知病人,局部出现水泡易造成纠纷。②操作前评估不全面,病人病情及皮肤耐受情况未掌握:中药湿热敷、熏蒸法、中药熏洗等操作,可因温度调节及病人皮肤耐受力,患肢循环障碍导致感觉不同易造成烫伤。

1.4操作过程中忽略其他操作环节而造成意外伤害发生

在进行带火的中医操作过程中,如灸法、拔罐、闪罐、走罐等。由于相关操作规程中未提及上氧患者的注意事项,造成在操作者容易忽略上氧患者的潜在风险。氧气面罩或鼻塞一旦脱落,易造成氧气接触明火后燃烧或爆炸,存在较大安全隐患,一旦发生后果不堪设想。

1.5中医药基础知识掌握欠缺、操作手法欠规范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大多护理人员未经过中医系统化培训,操作中手法欠规范,穴位定位不够准确,从而造成患者疗效欠佳和服务体验评价偏低,对中医操作信任度降低。临床中医护理人员操作不熟悉、操作不规范等是引起护患纠纷较多的因素之一,如:在进行温热烫护理操作过程中,对温度把控不好、对时间掌握不好,导致药物温度偏高或过高、护理时间过长、设备移动速度较慢等,引起病患皮肤表面被烫伤,严重降低护理质量和服务水平。对中医基础理论掌握不全面,在对患者操作解释中对中医内容不透彻,对人体的经脉走向不清楚,尤其是对中医诊断及症候属性不太了解,在实际护理操作中很容易发生不安全操作行为,如:在护理过程中,错误的取穴,一方面会造成药物应有功效得不到有效发挥;另一方面,还可能对病患身体造成危害,影响治疗效果和护理服务评价。

所以,为更好的发挥中医护理优势,使中医护理更快更好的发展,中医护理操作护士必须加强中医理论的学习,提高自我中医底蕴,掌握中医治疗用药方法、禁忌、不良反应等,辨证应用以提高中医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

1.6中医护理记录欠规范、持续改进不到位

临床护士往往注重操作忽视记录,忽视记录的重要性。所做的操作没有及时记录时间、方法、效果,中医操作记录还应记录选择的穴位、皮肤情况。忽略护理操作后病情、疗效观察及总结,操作中出现问题为及时引起重视及改进,影响中医护理操作的发展。

2防范措施

2.1加强院感知识培训、规范操作流程

①制定消毒隔离制度,如要求针灸针、刺血针一次性使用,治疗器具严格消毒灭菌,火罐用后经标准浓度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梅花针用2%戊二醛浸泡灭菌等措施以防止交叉感染,消毒制剂及时更换并严格测试条测试浓度。②操作者严格无菌操作,严格做好一穴一针一消毒,规范佩戴口罩及帽子③制定落实护理操作步骤,做好解释告知工作;操作中严格执行操作规范,有效沟通、加强巡视;操作后认真观察局部情况并做好记录。

2.2做好病情评估、因病施护

在临床实际操作过程中,要做好病人病情评估,如糖尿病患者、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偏瘫、肢体麻木、功能障碍、儿童、老人等病人,在执行操作规程中要充分评估患者情况。在拔罐时应适当减少时间,防止皮肤损伤;中药熏洗及湿热敷时应适当降低温度避免皮肤烫伤。

2.3做好中医护理系统化培训、提高中医护理水平

①做好护士中医护理理论及操作培训,使护士掌握症候辨证和各项中医操作目的、机理、适应症、禁忌症、不良反应、处理方法等。特别是西医院校毕业的护士,使其对中医护理的兴趣,工作中能运用中医思维与病人进行交流,使病人增加对中医护理的信任度及配合。②培训与考核相结合,根据科室情况选择4-6项操作进行培训及考核,并做到不定期考核,考核结果与护士绩效挂钩,使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标准化、程序化。

2.4做好中医护理操作持续性改进,及时记录不断总结

①中医护理操作项目较多,疗效广泛。在操作过程中应操作前后做好记录(包括患者局部情况、疗效、不良反应、患者配合程度、对中医护理操作的认知程度、不良反应等),不断总结操作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不断提高护士操作水平,使中医护理操作得到更好的传承和推广。②一旦发生不良反应或意外事故,如发生灼伤、烫伤、烧伤、过敏等意外情况要记录症状、及时上报、积极处理并做好解释工作,争取患者最大程度的理解与配合,以减少纠纷发生。

3结语

中医护理是中医疗养的核心,中医强调“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在日常护理工作中,要通过规范化培训、加强操作演练等方法手段,不断加深护理人员对中医护理学理念的理解及知识的掌握,不断增强操作人员的心理素质及责任心,规范操作流程,以病人为中心,认真落实查对、告知等制度,确保中医护理操作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提高护理人性化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蒋恩芳.中医护理规范化培训实施及体会[J].河北中医,2011,33(10):1571-1572.

[2]常治琼.中医护理中的安全隐患及对策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1,(10):401-402.

作者简介:李雪(1981-),女,贵州息烽县人,大学本科,主管护师,主要从事护理管理及护理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