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间质瘤CT与MRI诊断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9-19
/ 2

胃肠道间质瘤CT与MRI诊断价值

杨传海1张振华2

杨传海1张振华2(1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医院放射科277100)(2山东省枣庄市立医院影像中心277100)

【摘要】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CT与MRI影像学表现特点与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临床及影像学资料。24例行CT检查,6例行MRI检查。结果胃肠道间质瘤的主要影像表现为:软组织肿块,向胃肠腔内、外或同时向腔内外突出,肿块内密度均匀或呈混杂密度影。增强后,肿块强化较明显或呈中心坏死、囊变,周边强化。24例肿瘤发生于胃部16例,十二指肠3例,空肠1例,回肠2例,小肠系膜2例。良性10例,肿块直径多小于5cm,边界清楚,多均匀强化;恶性14例,肿块直径多大于5cm,边界多不清楚,12例肿块内有坏死,2例出现转移灶。结论CT与MRI对胃肠道间质瘤的定位和定性诊断以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GIST)为胃肠道除外平滑肌瘤和神经鞘膜瘤的间叶源性肿瘤,以往多归入平滑肌肿瘤范畴,随着病理学免疫组化及分子生物学技术不断发展,人们对这类肿瘤的研究也不断深入。本文搜集我院2008-01月—2011-09月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4例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以提高影像学检查对该肿瘤的诊断准确率。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男14例,女10例,年龄21~70岁,平均42.6岁。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腹部不适、胀痛20例,腹部肿块8例,纳差、消瘦15例,消化道出血7例,3例无明显症状(体检中偶然发现)。

1.2检查方法(1)采用美国GEHispeed螺旋CT扫描,患者禁食6h以上,扫描前15~20min肌注654-210mg,而后口服温开水500~1000ml,平扫后做双期增强扫描,增强扫描采用高压注射器经肘前静脉注射非离子型造影剂优维显100ml,注射流量3ml/s,扫描参数120kV,30mA。(2)MRI检查:采用西门子公司生产的SymphonyP1.5T磁共振仪,6例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

1.3病理学组织观察24例均行光镜及免疫组化检查。光镜检查根据细胞异形性、核分裂、细胞丰富度等判定肿瘤的良恶性,免疫组化检查包括CDll7、CD34等。

2结果

24例肿瘤发生于胃部16例,十二指肠3例,空肠1例,回肠2例,小肠系膜2例。CT检查24例,良性间质瘤10例,直径2.5~4.8cm,平扫为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影,边界清楚,密度均匀,增强后均匀强化;恶性间质瘤14例,形态大多呈不规则形,大多数肿瘤直径5.6~10.2cm,平扫为圆形或不规则形软组织块影,密度不均匀,其内可见斑片状坏死、囊变或斑点状钙化影,增强扫描肿瘤呈不均匀性强化,肿瘤周围呈结节或花边状强化,瘤体内呈团片状强化。生长方式向胃肠腔内、外或同时向腔内外突出。MRI检查6例,T1W1呈等低信号,T2W1呈略高信号,DWI稍高信号。5例恶性肿块中心或周围常发生坏死,3例有出血灶,增强后2例均匀强化,4例不均匀强化。

3讨论

胃肠道间质瘤是一类独立的来源于胃肠道管壁间充质细胞的非定向分化的肿瘤,部分可伴有平滑肌或(和)神经成分的不完全分化。原发肿瘤在胃肠道占95%,其中发生于胃52%~58%,小肠25%~35%,结直肠2.5%~11%,食管0~5%。其他部位如肠系膜、网膜和后腹膜的病变不足10%[1-3]。临床上消化出血和触及肿块是常见病征,少数病例可无明显症状,只在体检中偶然发现。

本研究显示,良性肿瘤直径多小于5cm,形态规则,多呈类圆形,边缘清晰,中心坏死少见,CT增强多呈均匀强化。钙化不能作为判断肿瘤良恶性的征象。本组结果显示,GST的良恶性与肿瘤的大小、有无坏死和CT强化特征有相关性,即肿瘤越大,中心有囊变坏死,CT多呈不均匀强化者,多为恶性。这与文献报道一致[4]。CT和MRI对GIST检查具有重要价值,主要在于它们能很好地显示肿瘤的生长方式,确定肿瘤的发生部位,清楚显示肿瘤的形态、大小及范围,很好地显示肿瘤内部的坏死、囊变、出血等情况,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有无转移以及判定肿瘤的良、恶性质。同时,CT还能优势地显示肿瘤的钙化和胃肠道壁的增厚情况,而MRI可多平面成像,可以更为全面地了解肿瘤的全貌,在确定肿瘤的发生部位、与周围结构的关系以及对于肝脏、淋巴结转移的显示方面更具优势,CT结合MRI对GIST的准确定位和良恶性的判断及指导临床治疗和估计预后有重要价值。当然,根据CT表现判断其良恶性具有一定的局限性,GST的定性诊断最终仍靠病理确诊,病理上根据肿瘤大小和核分裂象计数判断其良恶性,但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和参考意见。

综上所述,CT与MRI检查对胃问质瘤的定位和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其与其他检查手段相互配合,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可以互相弥补不足,提高对胃间质瘤的诊断价值。

参考文献

[1]MazurMT,ClarkHB.Gastricstromaltumors:Reap-praisalofhistogenesis[JlAmJSurgPathol,1983,7(6):507-519.

[2][MiettinenM,SarlomrikalaM,LasotaJ,etal.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s:recentadvancesinunderstandingoftheirbiology[J].HumPathol,1999,30:1213-1220.

[3]BurkillGJ,BadranM,AL-MuderisO,etal.Malignant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distribution,imagingfeatures,andpatternofmetastaticspread.Radiology,2003,226:527-532.

[4]岳松伟,高剑波,杨学华,等.胃间质瘤的螺旋CT诊断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6,22(7):1035-1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