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0-20
/ 2

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张孝忠

(南部县第一小学南部637300)

东北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陈旭远教授指出:“教学有效性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责任,也是值得我们教师研究的永恒的课题。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下面,我结合自己几十年小学科学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做法与体会。

一、建立和谐融洽师生关系,提高教学有效性

古语云:“亲其师信其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只有师生关系和谐融洽了,学生才能因喜欢老师进而喜欢学习老师所任教的学科,我们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因此,在课堂中,教师要把心交给学生,与学生做到融合,是科学探究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教师要拉近与学生的身体距离和心理距离,经常面带微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用亲切的抚摸,赞美的手势,蹲下来和学生交谈等激励的动作都能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心理氛围。在这种氛围中教师还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或需要,巧妙地利用课堂上出现的情况变化,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增强心理合作,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这样,师生关系和谐融洽了,我们就能提高教学有效性。

二、创设生活化教学情景,提高教学有效性

小学科学教学内容有着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背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我们要大胆应用生活中的素材创设生活化学习情境进行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感受科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使之产生“情境效应”,它能有效地激励起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从被动学进入主动学状态,从而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学《地震》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导入新课:课件打出字幕:新华网北京5月12日电据中国国家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县(北纬31.0度,东经103.0度)发生7.6级地震。接下来播放灾后损失的文字、图片和视频。由于对这场大地震学生们非常熟悉,就使得学生在惊心动魄的事实和触目惊心的损失数据中深深地感受到研究地震现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生会很自然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当中去。这样,使我们的科学课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用鲜活生动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科学概念,使学生实实在在感到科学知识有用,体会科学知识就在身边,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过程中,从而提高了教学有效性。

三、组织学生做游戏,提高教学有效性

教学中,我们利用孩子喜欢做游戏的特点进行教学,能激发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大脑的功能”时,我在课堂上设置了几个有趣的小游戏,如,听声辨人、大家来找茬等简单的小游戏,寓教于乐,在游戏中体验了大脑各区域对人体各种活动的控制功能,把原本极抽象的概念通过游戏的方式,在快乐、轻松的气氛中让孩子们体验到学而有乐,思亦有趣。在这一环节设计上不采用课本上的“记忆力”、“创造力”游戏,是因为记忆对于人的大脑功能而言是比较复杂的,不能清晰体现大脑对各器官和各种活动的控制功能,而创造力游戏——拼七巧板,也无法很好地体现学生的动手创造能力。所以把游戏简单化,清晰化,这样更能为解决本课的教学重点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使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兴趣,提高教学有效性

增强感知实践证明,兴趣是诱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注意力的重要因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巧用多媒体课件,应用文字、图像、色彩、声音等对学生的多种感官进行多样化刺激和诱导,对许多现象加以形象的描述,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帮助学生从自然现象中发现有趣的科学问题,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教学《速度的变化》时,我们就利用多媒体来演示百米赛跑、万米赛跑,展示物理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并提出问题:到底谁快谁慢?怎样判断呢从而引出速度的概念,从生活走向科学,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自然提高了教学有效性。

五、组织科学课外探究,提高教学有效性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不要把上下课的铃声当作教学的起点和终点”、“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课后开展后续活动”。我们教师使学生学习活动的引领者,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研究时,要加强实效性。在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三大版块中,还是以生命世界为主,物质变化及地球与宇宙辅之。如我带领学生到山脚下,考察岩石的分化情况,发现了山坡上的土壤就只有薄薄的一层,下面全是坚硬的岩石,不同植物的根深深地扎在石缝中,即使在裸露的岩石表面还有青苔附着;观察校园里的动植物的成长经历及形态特征,还用捕虫网捕捉蝴蝶等等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再如蚕宝宝的饲养、凤仙花的种植是最典型的例子,学生如果没有亲自饲养,没有亲手种植,也就不会注重,更不会细致地观察它们的每部分的身体结构的变化,点滴的生长历程。因为天天接触,并需要关注,一定能发现较多的内容,所以课堂中仅仅把平时观察结果进行汇报就行了,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六、进行科学评价,提高教学有效性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评价应该是师生双向活动,应遵循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因此,教师对学生评价时应注意:

多把尺子评价学生。因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先天素质等方面各不相同,如果我们离开学生个体的具体情况,用统一的标准去评价不同的学生,则会事倍功半。

2.语言中肯,感情真挚。教师的评价一定要具有可信度。具体来说,教师对学生不能是一味地夸奖,要让学生既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又要能看到自己的不足。最重要的是通过教师语言的陈述,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3.选择恰当时机,让学生参与评价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评价是一种反思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自我完善的过程。学生通过参与评价,既能看到别人的优点,也能找到自己的不足,有利于同伴互助,进而达到自我完善的目的。

总之,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新课程的要求,是我们教师的永远追求的目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理念,它不仅关注知识的教育,更崇尚智慧的教育。让我们真正走进新课程,把小学科学教学过程看作是对话、沟通、合作、共享的活动,为每一个小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提供空间和机会,实现有效的、多向的和高质量的互动,从而达到实现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