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实施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3-13
/ 1

初中化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实施方法

赵勋

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嘉陵第一初级中学628000

摘要:化学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生活中处处充满化学,那么,如何避免让有趣的化学在应试教育的课堂上成为一门无聊的学科,就必须避开“题海战术”,用素质教育取代应试教育,减轻学生负担,促进学生各方面全面发展。下面我就如何实施化学素质教育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初中化学素质教育

一、优化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

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应是教会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的真正掌握,发展学生的基本素质,而不应全部以解题的技能训练来代替它,防止淹没在题海中。

1.教学中要注意不能简单地从化学原理及概念入手来讲授。可以从化学的实际应用或者化学的发展史或是化学知识研究的途径出发,再深入至化学原理及概念,以致再分类,解释,做练习,从而使学生在接受化学新知识时学得实际些,理解得深刻些。只有针对不同的概念和知识,将化学的发展史、方法论和人类生活、社会实践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才会激发起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类与自然、偶然与必然、机遇与创新、实践与理论之间的关系,并形成深层次的认识,从而使学生能对现代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作出积极的响应。也只有把“由旧知识发展成新知识的方法”交给学生,才能促使学生由“学会”变得“会学”,从而适应当前科学技术知识的迅猛发展。

2.课堂教学中必须对化学概念和知识予以适度的“强化”,此处的“强化”有两层含义:

(1)应促使学生树立知识是发展的、进化的观点,任何化学概念和知识都不是静止的和僵化的,而应是发展进化的。现代科学的高度发展正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的。

(2)应促使学生树立实践的观点,懂得任何概念、知识都不是干巴巴的定义,相反应是有理论联系实际的广阔天地,煤气中毒事件的屡屡发生、化学污染屡禁不止、亚硝酸钠误为食盐的多次中毒事件的发生、山西甲醇兑酒中毒事件的出现等等,不能不说是化学教育的悲哀!

另外,课堂教学中我们应不时地将化学家的远大理想、爱国事迹、顽强拼搏精神等穿插到教学过程之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

二、化学教育靠实验育人

化学实验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对学生的观察能力、规范操作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的训练上。实验能力,包括按实验步骤进行实验的能力;基本操作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包括方法的选择、组合和修改);观察、测量、分析和判断能力;选择仪器、试剂、技术和条件的能力。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在实验中,要求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顺序地观察。

三、习题教学的目的应放在对学生归纳能力的培养

习题教学应通过学生自学和开展典型习题的课堂讨论,加强和检查学生的自学效果,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形成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适应信息迁移式试题。在习题教学上,“精讲多练”长时间流行,还有不少教师仍只采用“多练”的形式。而素质教育中的习题教学,作为教师来讲,应有“精品意识”,精讲精练,适应教学的改革。因此,选择的练习题应编些问答、分析推断和一些综合题,注意概念异同的比较、理论的交叉、综合等。这样才能更好地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接受新的信息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化学活动课教学是化学教学工作的另一种形式

化学活动课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以及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训练上。化学活动课要紧扣教材,使活动课联系教材内容、扩大知识面,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让学生亲手操作、熟练掌握常用仪器的安装、使用。

2.结合课堂学过的知识,进行深入探讨,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利用活动课组织学生参观,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学习氧气的制取、性质时,可参观氧气厂,亲眼看到制氧的全过程,目睹液氧和固态氧都是蓝色的。

4.掌握某些生产原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如讲化肥的制取可利用活动课到工厂参观,讲到化肥的施用,可到农村亲自操作。

5.组织学生写小论文,开展化学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6.进行化学专题讲座、专题报告,通过课外兴趣小组,家庭小实验,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

五、创设良好的化学育人的物质环境

当然,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乃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不仅需要我们彻底转变和更新教育思想和观念,加大课程改革力度,而且牵涉到教师素质的提高及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建立等许多方面,现仅从化学教学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几个主要环节,进行了一些探索。如何完成这一根本性的转轨,如何完成这一系统工程,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章

[1]汪家全《浅谈化学知识与生活》.成才之路,2011年,3期。

[2]张彤《生活中的科学知识》.新一代(下半月),2012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