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性鼻咽癌MTS1基因分子遗传学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家族性鼻咽癌MTS1基因分子遗传学研究

林玉宗

(福建省泉州市光前医院362321)

摘要:鼻咽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相关性因素有:EB病毒感染,化学致癌因素,遗传因素,其中鳞状细胞癌比较常见,为此众多学者对其作出了广泛的研究和关注。虽然目前鼻咽癌的病因尚未知晓,但大多数学者认为其病因如同其他很多恶性肿瘤一样,鼻咽癌的发生、发展是各种致癌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地域,生活习惯、职业、暴露致癌物质情况、发病年龄,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失控以及机体的免疫功能状况等因素[1]。这种病在早期鼻咽癌有多种症状。常见临床症状为鼻塞、涕中带血、耳闷堵感、听力下降、复视及头痛等,或回吸后咳出血痰。由于早期症状并不明显,所以这些症状被误认为是鼻炎或鼻窦炎,所以很容易被忽视。而我国的鼻咽癌发病率则是世界上最高的国家之一,西方基本上没有患者患有鼻咽癌。根据统计,世界上将近八成的鼻咽癌患者都是发生在中国的,南方的鼻咽癌发病几率要比比方比较高,主要在广东,广西,福建等地发生,浙江也属于鼻咽癌的高发地,鼻咽癌的发生几率其实和遗传环境还有生活习惯有着紧密的联系,鼻咽癌患者有三成左右都有家族的历史。其中华南地区、广东和香港等地属于高发地区,比其他国家高出100倍以上。目前还未查出鼻咽癌的发病机制,大多人认为是遗传、病毒感染和环境等因素导致的。有学者提出三次打击学说对鼻咽癌进行解释:某些家族性病例会携带种系突变,再加上EB病毒和环境因素的综合作用造成鼻咽癌的发生。而且鼻咽癌具有鲜明的家族聚集性特征,某个家族出现鼻咽癌病史,其他的家族成员患上鼻咽癌的几率比正常人要高出很多。我国的鼻咽癌高发区居民移居他国后,其发病率就会有所降低,但与当地居民相比还是略高一筹,这种情况充分说明鼻咽癌受到了遗传因素的影响。因此本文就鼻咽癌与MTS1基因分子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家族性鼻咽癌;MTS1基因分子;遗传学研究

引言

鼻咽癌是鼻咽部的一种恶性肿瘤,常发于我国的南方地区和东南亚地区,属于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也和地域,生活习惯、职业、暴露致癌物质情况、发病年龄等这些因素有重要关系,如、遗传易感性:鼻咽癌不属于遗传性疾病,但是从流行病学研究所发现的情况,又提示遗传背景在鼻咽癌的发病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对人类白细胞抗原,姐妹染色单体交检率,染色体脆性部位及畸变的研究。这是引发鼻咽癌的病因之一,其次广东人都喜欢吃腌制的食物,腌制的食品内含有致癌物质的,如:亚硝胺类:可诱发动物肿瘤,其中二甲基亚硝胺,二己基硝胺,在广州咸鱼中含量高,所以认为广东人鼻咽癌发病率高,这也是广东为何有那么多人患有鼻咽癌的主要原因。空气污染也是引发鼻炎的主要一个原因,广东人特别喜欢烧香,因此这也是主要的引发病因。在实验中可以发现,鼻咽癌的基因定位也是致癌的主要一个原因。这几点也是鼻烟癌主要的引发病因,如果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可以减少病因的存在,那么就可以与有效的减少鼻咽癌的发生几率。流行性病学研究发现,鼻咽癌不但具有地区差异性和易感性,还有家族聚集性,在我国的一些家族中已经先后出现了罹患鼻咽癌的现象[2]。家族性多发病例的发生率约为7%。其价值聚集的现象是遗传易感性和致癌性、免疫缺陷、种族差异以及宿主个体对环境致癌物的相互作用的结果。国内外已经有多个关于家族聚集性鼻咽癌的报道,其中广东叶氏家族和江苏陈氏家族的鼻咽癌案例较为典型,北方地区则比较罕见[3]。

1.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放疗科2006年-2015年收治的泉州洛江杜姓某家族中的5例鼻咽癌患者及其血缘亲属5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家属记为对照组,发现有慢性炎症;鼻咽癌患者记为实验组。鼻咽癌患者均未接受过化疗和放疗,经病理检查确诊为磷状细胞癌。随后收集研究对象的鼻咽组织,按照常规的方式使用石蜡进行包埋,并整理好所有研究对象的随诊资料。其中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为32-70岁,平均年龄为(47.8±6.5)岁。所选对象及其家属均同意参与此次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2.研究方法

使用UltraSensitiveS-P免疫组并结合微波抗原修复法检测研究对象的p16蛋白表达;使用地高辛标记的RNA原位杂交技术检测p16基因的RNA表达;使用聚合酶链反应和单链构象检测p16基因突变情况;使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检测p16基因纯合性缺失程度,并综合其家族p16基因的分子遗传学特征进行判断。

3.结果分析

(1)鼻咽癌P16蛋白表达结果10例对象中有5例的慢性炎症病变组织呈阳性,占50.0%;低分化磷状细胞癌患者中5例为颈部转移,p16蛋白阳性者2例,占40.0%;未转移者的阳性率为60.0%(3/5)。(2)原位杂交技术显示患者的p16RNA阳性率为33.33%(3/10),其中有2例对象的标本无阳性表达。(3)鼻咽癌p16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分析显示没有出现1例基因突变现象。(4)多重聚合酶链反应分析发现有1例患者的p16E2纯合性缺失,占20.0%。所有患者都没有发现有人缺失p16E1。

4.结论

(1)慢性炎症组织与鼻咽癌组织中都含有p16蛋白表达,但是鼻咽癌组织的p16蛋白阳性率低于慢性炎症组织,染色强度也更低。同时,鼻咽癌颈部转移组织的p16基因表达低于鼻咽癌非转移组织,而且死亡病例中并没有检测出p16蛋白表达。这一结果表明在鼻咽癌组织中可能存在p16基因突变,与肿瘤恶性行为也存在很大的关联,由此可以推测p16对鼻咽癌的发生有很大的影响。(2)在原发性肿瘤组织中的p16基因丢失率明显低于细胞系,其原因在于原发性肿瘤组织不仅含有癌细胞,还有非恶性间质细胞,从而降低了PCR扩增的特异性与灵敏度,人们在研究时容易低估p16基因的丢失发生率[4]。此外,p16基因的高度甲基化也是导致基因不转录的一个因素。p16基因在鼻咽癌组织中的RNA阳性率为33.33%,其余患者都是不表达p16mRNA。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分化差或有淋巴肿瘤的患者身上,而p16mRNA与鼻咽癌的转移和分化的关系还需作进一步的研究。(3)研究发现鼻咽癌患者有p16E2纯合性缺失案例,无p16E1纯合性缺失,因为p16E2缺失是p16基因存活于鼻咽癌的一种方式,这样癌细胞就可以快速生长,患者的病情也会不断恶化。但是,因为选取的研究对象有限,所以无法证实除了p16E1以外是否还有其他外显子缺失或者其他基因失活方式,鼻咽癌家族中有人缺失p16E1的具体原因还需进行深度调查。(4)本次研究并未发现p16基因突变的情况,但是存在表达下调的案例,目前推测可能与p16基因异常甲基化有关。鼻咽癌家族患者的p16基因改变与散发性鼻咽癌患者的p16基因改变情况一致,而且都有p16E2缺失的迹象,这就可以证明家族性鼻咽癌患者与散发性鼻咽癌患者的p16基因异常情况一致,至于是否具有遗传可能性还需查找更多资料进行论证[5]。(5)根据鼻咽癌患者的p16蛋白、p16RNA表达和p16E2缺失结果得出,p16基因在鼻咽癌中的失活率较高,由此证明p16基因与鼻咽癌的发生存在一定的联系[6]。同时,本文研究结果显示,p16基因缺失并不是造成p16基因表达下调的主要因素,而p16E2缺失却是最常见的p16基因失活方式,在鼻咽癌疾病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夏云飞,钱建杨,张恩罴,主编.实用鼻咽癌放疗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3年,3-37.

[2]汤敏中,蔡永林,郑裕明,等.人类白细胞抗原与鼻咽癌的相关性[J].遗传,2012,34(12):1505-1507.

[3]黄莉,王若峥.HLA-B特异性抗原Bw4与新疆汉族鼻咽癌的相关性研究[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5,14(07):835-838.

[4]胡云辉,刘凯,耿晓涛,等.HLA-B等位基因与新疆地区鼻咽癌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16,25(08):799-801.

[5]陈婷,吴冉,王若峥,等.HLA-DRB1位点等位基因多态性与新疆汉族鼻咽癌的相关性研究[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3,36(07):902-904.

[6]孙革,喻琼,甄建新,等.南方汉族人群HLA-DPA1和-DPB1基因多态性与鼻咽癌的关联研究[J].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2013,36(03):225-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