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积极心理学在普通中学的课程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3

试论积极心理学在普通中学的课程应用[

祝红芳

陈天刚1,3陈威龙2彭程1余浩然1张威威1

(1.安徽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安徽芜湖241000;2..四川广安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广安638500;

3.安徽省当涂第一中学,安徽当涂243100)

摘要:积极心理学,以人的积极力量、善端和美德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将其应用到普通中学课程中来,可以构建一个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体系,分为四个部分。1.积极认知,包括良好的注意力、观察力、感知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2.积极情绪,包括自信、乐观、豁达、幸福等;3.积极意志,包括意志的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自制力等;4.积极行为,包括感恩他人、奉献社会、与人为善等。

关键词:普通中学;积极心理学;课程体系;心理过程

基金项目:本文系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项目《团体心理辅导提升高中生心理韧性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JK17076)》和马鞍山市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项目《小班化背景下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MJG16054)研究成果之一。

20世纪末,首先在美国兴起的积极心理学运动,以人的积极力量、善端和美德为研究对象,强调心理学不仅要帮助那些处于某种“逆境”条件下的人们知道如何求得生存并得到良好的发展,更要帮助那些处于正常环境条件下的普通人学会怎样建立起高质量的社会和个人生活。因此,这场运动一出现就吸引了心理学界的眼球,并很快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心理学运动。伴随着西方积极心理学运动影响的日益扩大,许多人把这场运动称之为是一场心理学的革命、一种心理学研究范式的转变。

将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取向应用到普通中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来,我们形成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以人的向善性为价值取向,运用积极的内容、方法和手段,从正面发展和培养个体的积极心理品质,防治各种心理问题,促进个体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活动。从个体心理过程的角度探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体系,可以将此课程体系分为四个部分。

1积极认知,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力、观察力、感知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心理品质

经过紧张的角逐而步入高一年级的新生,都以惊喜的眼光焦灼地审视着令人眩晕的陌生新环境,因而产生种种不同的心理体验、认识和态度。针对这种特点,通过培养学生的积极认知,以提高其学习的能力和效果。

1.1良好的注意力

注意力,顾名思义就是一个人的注意能力,它是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还是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等其他智力因素的必要条件和先导。如果没有注意力参加,就不可能有对于某种事物的感觉、记忆和思维,也就会出现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时而不知其味的现象。

1.2良好的观察力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观察是在感知觉的基础上,对客观现实进行感性认识的一种主动的活动形式。在观察的过程中,不仅存在感觉和知觉活动,同时还与思维、注意等心理活动紧密结合。所以,观察是感知觉的高级形式,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过程,也是人们学习知识、认识科学的重要途径。

观察力是智慧的门户。科学研究告诉我们,人的大脑所获得的信息,有80%-90%是通过眼睛和耳朵吸收进来的。因此,有人说:观察是智力活动的门户。任何一个人,如果没有较强的观察力,他的智力很难达到高水平。

1.3良好的感知力

感知的意义范围很广,主要是指客观事物通过感觉器官在人脑中的直接反映。而感知能力则是说通过感觉器官感觉某样不可视或者肉眼无法直接观察的物体,并能通过感觉描绘出其具体形状或者运动状态的一种超能力。

1.4良好的记忆力

记忆力是识记、保持、再认识和重现客观事物所反映的内容和经验的能力。记忆力心理学家认为记忆力可分为短期记忆力、中期记忆力和长期记忆力。短期记忆力的实质是大脑的即时生理生化反应的重复,而中期和长期的记忆力则是大脑细胞内发生了结构改变,建立了固定联系。中期记忆是不牢固的细胞结构改变,只有曲不离口、拳不离手反复加以巩固,才会变成长期记忆力。短期记忆力是数量最多又最不牢固的记忆。

1.5良好的思维力

思维力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能力。当人们在学会观察事物之后,他逐渐会把各种不同的物品、事件、经验分类归纳,不同的类型他都能通过思维进行概括。通过多维立体的思考找出一类事物共同的、本质的属性和事物间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方法的能力,属于理性认识。

1.6良好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人在已有形象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想象力是人类独有的才能,是人类智慧的生命。在创造发明和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想象力是一切希望和灵感的源泉。青少年在处在富于想象的年龄,他们对周围的世界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心理教师应该注意保护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良好的想象习惯和能力。

2积极情绪,包括自信、乐观、豁达、幸福等

到了高二年级,部分同学由于高一成绩不好而失去学习信心,进而产生自卑、悲观、幸福感降低等现象。此时,应着重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积极情绪是指个体由于体内外刺激、事件满足个体需要而产生的伴有愉悦感受的情绪。积极情绪能够激活一般的行动倾向,对于认知具有启动和扩展效应,能够建设个体的资源,撤销消极情绪产生的激活水平,能够促进组织绩效。

2.1自信

自信,是个人对自己所做各种准备的感性评估。自信能促进成功,相信自己行,是一种信念,自信是人对自身力量的一种确信,深信自己一定能做成某件事,实现所追求的目标,自信不能停留在想象上。要成为自信者,就要像自信者一样去行动。我们在生活中自信地讲了话,自信地做了事,我们的自信就能真正确立起来。自信本身就是一种积极性,自信就是在自我评价上的积极态度。自信是与积极密切相关的事情,是发自内心的自我肯定与相信

2.2乐观

乐观就是在无论什么情况下,即使再差也保持良好的心态,也相信坏事情总会过去,相信阳光总会再来的心境。一切的和谐与平衡,健康与健美,成功与幸福,都是由乐观与希望的向上心理产生与造成的。积极、愉快和坚强的意志和乐观的情绪,可以战胜疾病,也可以使人强壮。乐观本身就是一种成功。成功者始终以积极的思考、乐观的心态去支配和控制自己的人生,面对挫折,泰然处之。

2.3豁达

豁达的人,总是有着健康向上的思想和结实的躯体,潇洒、坦荡、热情、开朗,决不会被生活中琐碎的小事所困扰,好比是一条江、一条河,滔滔滚滚,奔向大海。豁达的人,听到逆耳忠言会报以感谢,听到谗言诽谤只会一笑了之而不发怒。“世界上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让真诚、热情、谦虚、勇敢、坚定等成为自己的心理法宝,努力成为一个真正豁达的人。

2.4幸福

幸福是人们的渴求在被得到满足或部分被得到满足时的感觉,是一种精神上的愉悦。幸福是一种感觉,它不取决于人们的生活状态,而取决于人的心态。所谓知足者常乐就是这个道理。人要学会自我满足。这里说的自我满足,不是骄傲自满,也不是阿Q精神,是对环境的适应。人应该学会改变环境,但更要学会适应环境,要做到这两样都有不容易,这是人生存的能力。

3积极意志,包括意志的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自制力

到了高三年级,学习的节奏明显加快,学习的时间和强度也在加强,此时,应着重培养学生的积极意志。意志是指一个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克服困难,调节行动以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

3.1自觉性

意志自觉性是人对自己的行动目的有着正确的认识,并能够主动地支配自己的行动,以达到预期的目标。意志的自觉性是指人有明确的行为目的,有坚定的信仰追求,有鲜明的原则立场,有毫不含糊的是非标准,它反映了意志的行为价值的目的性

3.2果断性

意志的果断性是指一个人善于明辨是非,适时并当机立断地采取决定并且执行决定。具有果断性的人,能够全面地认识行动的目的及其达到目的所采取的手段,并且能清楚地预料到行动的后果。

3.3坚持性

意志坚持性是指一个人活动的持续度,即在执行决定时,坚持不懈,坚持到底,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3.4自制力

意志自制力是指一个人在意志行动中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语言与行动。

4积极行为,包括感恩他人、奉献社会、与人为善等

在高三的第二学期,学生面临着毕业,毕业不是结束,而是一个新的开始,而积极行为将使学生的另一个开始更加光明,更加辽阔。

4.1感恩他人

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是一片肺腑之言。若我们只知有自己,不知爱别人,必然会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淡,只有知道感恩的人,才能收获更多的人生幸福。

4.2奉献社会

奉献社会就是积极自觉地为社会做贡献。奉献,就是不论从事任何职业,从业人员的不是为了个人、家庭,也不是为了名和利,而是为了他人,为了有益于国家和社会。

4.3与人为善

善良作为人们最美好的品质永远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一个与人为善从善如流的人总是受到人们的称赞和尊重。与人为善是一种高尚的品德,是智者心灵深处的一种沟通,是仁者个人内心世界一片广阔的视野。

5讨论

从个体心理过程的角度构建普通中学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体系,只是从一个侧面来进行探讨,不能完全代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还可以从社会心理的角度对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体系作进一步的探讨。另外,即使是从个体心理过程的角度来探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此课程体系还有待于进一步的修改、补充和完善。理论上的课程体系也还有待于各位教师在实践中进行检验,以更好的发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小青,宋传颖.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设计研究[J].高教学刊,2017(5):88-88.

[2]雷鸣,陈华,汪小容.心理健康教育视域下积极心理学课程教学内容的构建[J].大学教育,2016(7):8-10.

[3]孙莉华.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6(5):93-95.

[4]白晔.积极心理学取向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设计与实施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6(19):66-70.

[5]陈江菊.积极心理学理念下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的实践与思考[J].好家长,2018(8).

[6]陈宛玉,叶一舵.积极心理学取向的生涯辅导:契合、理念、方法及工作启示[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1).

[7]万锐.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的启示[J].教育教学论坛,2018(13).

[8]孟娟,印宗祥.积极心理学:批判与反思[J].心理学探新,2016,36(2):107-111.

[9]阳志平,彭华军.积极心理学:团体活动课操作指南[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