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子宫脱垂患者的手术治疗

/ 2

浅谈子宫脱垂患者的手术治疗

王莉

王莉(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卫生学校030600)

【中图分类号】R711.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5-0199-01

子宫脱垂是一种妇科常见病,虽然近年由于计划生育的推行,经产妇减少,发病率有所降低,但在我国农村的发病率仍然较高。此病虽然不影响病人生命,但严重影响病人的工作和生活质量。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2012年收治的子宫脱垂患者200例,年龄在35岁~65岁,平均年龄42岁。

1.2临床表现患者均出现腰骶部酸痛和下坠感、阴道有脱出物、尿失禁、排尿困难、排便困难、出血白带多等症状。患者还常伴有膀胱膨出和直肠膨出,尤其是前者,因膀胱与子宫颈密切相连。但也仅有子宫脱垂而不伴有阴道脱垂者,此种情况系先天性组织发育不良所致。子宫脱垂多伴有宫颈延长,使膀胱子宫陷窝距阴道前穹窿部的距离从原来的2cm延长至4~5cm。子宫直肠窝与阴道后穹窿也可以延长,但程度不如前穹窿与膀胱窝明显。输尿管也随子宫下移,弯成沟状而入膀胱。

2手术治疗

子宫脱垂手术途径的选择决定于下列因素:病人年龄,妊娠或保留阴道功能的要求,脱垂程度和并发症(膀胱膨出、张力性尿失禁、肠膨出、直肠膨出)。一般轻度至中度子宫脱垂症状较轻。对于年轻病人一般待其完成生育要求或生育期以后再行手术治疗,否则可以导致原发病的复发。

2.1子宫颈切除加阴道前后壁修补该术式是既往治疗子宫脱垂的常用方法。手术以切除延长的子宫颈,加强盆腔的支持组织,并对尿道膨出、膀胱膨出、直肠膨出和会阴裂伤同时进行修补整形,并行膀胱、尿道后角成形术,以治疗其尿失禁。此型手术适应于Ⅱ度子宫脱垂,可部分保留其生殖功能。由于其术后不孕症、流产及早产的发生率高,因此仍主张在完成生育后再行手术治疗。现已较少采用此型手术。

2.2阴道封闭或阴道纵隔成形术阴道封闭术优点是手术时间短,病率低,安全,有效,副损伤及手术风险小,适用于年老体弱、无性生活要求者。文献报道阴道封闭术治疗POP的成功率接近100%。阴道封闭类手术包括部分或全阴道封闭,部分或全阴道切除等术式。将阴道口封闭或将阴道前后壁缝合形成人工纵隔,从而阻止子宫从阴道口掉出。

2.3骶棘韧带固定术(SSLF)此术式具有成功率高,效果持久,保留阴道功能等优点,已成为治疗子宫或穹窿脱垂的主要术式之一。该术式适应于I、Ⅱ度子宫脱垂病人。术前对阴道脱垂程度和有否阴道前后壁膨出进行充分的评估。手术方法是先根据阴道前后壁膨出情况进行阴道前后壁修补,然后进行阴道骶棘固定术。具体方法:纵行切开阴道后壁,上达后穹窿,打开阴道直肠间隙,向两侧分离阴道黏膜暴露直肠旁脂肪,用示指钝性分离直肠旁结缔组织,在直肠阴道间隙和坐骨棘间开窗,直达直肠支柱,用示指和中指将上述窗口扩大,找到骶棘韧带上缘。用专用拉钩或左手示指和中指将周围组织撑开,用0-1不可吸收带针线,在手指的引导下于骶棘韧带中点缝针,将线牵出缝合于阴道或宫颈骶韧带附着处,打结。一般固定一侧即可,如阴道足够长、穹窿宽,亦可固定两侧。若有多余的阴道壁黏膜,则切除之。骶棘韧带固定术多采用阴道后壁入路到达骶棘韧带,也有少数报道经阴道前路和在腹腔镜下完成者。SSLF的并发症有:阴部或臀下血管损伤引起的出血,坐骨或阴部神经损伤导致的臀部向下放射至大腿后部的疼痛。有研究认为SSLF术后可能导致阴道前壁膨出,但对此看法尚不一致。到底阴道前壁膨出是SSLF造成,还是病人以及膀胱本身就存在易膨出倾向,需进一步研究确定。

2.4阴道或子宫骶骨固定术1962年Lane首先描述了这一手术,近半个世纪来,此术式被不断改进,治疗穹窿脱垂成功率达78%~100%,已被认为是治疗阴道穹窿脱垂的金标准术式。其基本设计是利用合成补片或自身筋膜作为搭桥物将阴道悬吊于骶骨上,恢复阴道顶端的正常支持。具体方法是进腹后,先分离出阴道穹窿及骶前区域,再利用自身筋膜或合成补片将阴道悬吊到骶前正中纵韧带上。术式的变异多在补片形状、种类,缝线,如何缝合腹膜以及关闭陶氏窝上。补片可裁剪成长条状、桶状、T形或Y形。目前多采用Y形。无论哪种形状,补片与穹窿的缝合面积应足够大,以防撕脱。手术时需先从穹窿上充分游离膀胱、打开后腹膜,暴露耻骨宫颈筋膜上方和阴道直肠膈上端,再将补片两臂分别缝合到前、后方上述游离区域上,缝时不应有张力,补片的另一端则缝合悬吊到骶前纵韧带上,最后关闭腹膜覆盖补片。在陶氏窝深而低的情况下,放置补片前应先行子宫陷凹封闭成形术,以防止后来可能发生的肠膨出、肠疝。如同时伴有高位直肠膨出,主张将补片的一端通过阴道后壁向下一直延伸缝合到会阴体,认为这样可重建会阴体到骶骨的阴道悬吊韧带和紧固其间的筋膜层,又称经腹阴道会阴骶骨缝合术。由于开腹行阴道或子宫骶骨固定术手术创伤大、术后恢复慢,目前多采取在腹腔镜下进行,但操作难度大,目前尚只限于腔镜技术极为熟练者。

参考文献

[1]乐杰主编.妇产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72.

[2]徐宏里,赵跃宏.子宫脱垂的病因及治疗.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5,21(4):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