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乡土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3

晋江乡土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策略研究

姚清潮

◇姚清潮

(福建省晋江市教师进修学校晋江362200)

【摘要】晋江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但伴随着城镇快速发展的进程,一些珍稀的教育资源正面临着随时被毁弃的危险。开发晋江乡土校本课程对保护和利用晋江的教育资源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就晋江乡土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进行了实证调研并对策略生成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乡土校本开发实施策略生成

晋江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惊喜的是:晋江教育高度重视乡土教育资源的开发与运用,广大教师意识到利用和开发乡土教育资源的重要性,乡土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转变课程功能和学习方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晋江区域的教育资源基于实证调研,提出晋江乡土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一)乡土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要基于领导引领的总合

乡土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属于学校和教师。晋江乡土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要得到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成立以校领导为龙头的乡土校本课程开发组织机构,负责总体规划与统筹安排,贯彻学校办学教育哲学,体现学校领导的教育引领的总合作用。

一是在乡土校本课程开发的统筹与规划方面起引领作用,进一步对乡土校本课程开发做出系统、完整的统筹与规划,健全组织机构,建章立制,成立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做到专人统筹,专人指导,专人负责,专人实施。

二是在乡土校本课程与学校课程的融合方面起协调作用,学校可将乡土校本课程与学校整体课程有机结合起来,进行统筹实施,这样既有利于调动学校教师开发课程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减少课程开发的重复建设,有利于学校各种教学课程资源的整合,还有利于减少课时,更有利于学校办学特色的凸显。

三是在乡土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类别方面起调度作用:学校从全局出发结合本校特点及教师所长,充分挖掘乡土教育资源,并进行合理开发与利用,进一步完善乡土校本课程内容与体系。

四是在乡土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方面起激励作用:学校领导进一步加强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树立教师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课程资源观;提高教师的课程决策技能,培养教科研发“多合一”的新型教师;建立相应的教师的开发奖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程开发。

(二)乡土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要基于乡土乡情的融合

乡土校本课程的开发要充分发挥本校的资源和地域优势,体现地方性和特色性,基于乡土乡情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发是工作的目标和方向。晋江是多元文化的集中区域:中原文化、海洋文化、闽南文化、华侨文化、宗教文化等荟萃于一。拥有“安平桥”、“草庵”、“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龙山寺”等121处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郑成功、施琅、朱熹、曾公亮、欧阳詹、俞大猷、张瑞图等著名历史人物,为晋江留下了丰富史迹和人文遗产。乡土校本课程开发要基于所属区域的特性,因地制宜。扎根农村、扎根本土、扎根生活才有生命力。

陈埭民族中学选取周边的丁氏祠堂让其成为德育基地,纳入校本课程资源;关注回族的民族特点,将宗教历史如伊斯兰教等纳入教育资源;深沪科泉小学的《晋江农民画》以课题研究的方式物化成校本课程,并开设了阳光农场以供学生作学习劳作和写生作画,具有极其浓郁的晋江乡土气息,深受学生的喜爱。安海中学开发的《闽南语对联》,将与古汉语最密切相联的古化石——闽南语作为对联的生动介体,将乡土乡情原汁原味地引入创作之中。晋江华侨中学开发的《闽南古民居》,保存并展示了闽南一带,明、清古民居建筑沿袭中原汉族古民居建筑的风格特征。

(三)乡土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要基于系列体系的切合

乡土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要基于整体系列的切合和考量。首先要明确乡土校本课程的开发路径:成立组织——需求评估——确定目标——编制课程纲要——课程申报与审定——课程推介与选课。

乡土校本课程工作的三个层次:一是校本课程的体系构建;二是校本课程的研发研究;三是校本课程的实施创新。校本课程开发要从系统上加以规划,进行总体的构思,各中学、教委(育)办、市直小学、中心小学要有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规划,逐步形成系列,每个系列内有不同的侧重点、有层次性和梯型度的展现;多样开发校本课程,形成不同种类的校本选项,如办学理念类校本课程、德育类校本课程、学科类校本课程、传统文化类校本课程。

具体可分为:生命教育系列,科学素养系列,人文素养系列,生活艺术系列,身心健康系列,职业技能系列。通过体系的构建最终建设起校园特色。

(四)乡土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要基于学科渗透的整合

乡土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对国家课程的补充,学科间相互渗透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校本课程可开设具有综合课程、活动课程等整合化的课程形态。对学科课程进行整合,对学科与学科之间、科学与人文之间、知识与社会之间的联系进行强化与整合,解决现存的学科间分隔、科学与人文精神相背离,知识与社会脱节的状况。校本课程可增设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的实用性课程,包括生活教育、劳动教育、技术教育、实际的经济教育、国家和地方建设教育等内容。通过学科调合与渗透,开发新的乡土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晋江学校也呈现出校本开发与学科渗透整合的态势。例如:《走进靖海侯府》与历史学科的密切结合;《体育健康校本教材》,将体育运动欣赏与运动教程结合了作为福建省田径运动项目传统校的特点,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历史组将区域文化作为选编的重要内容,开发了《施琅史话》,以英雄的角度来教育、引领学生的情感发展,以英雄、民族、爱国来熏陶学生的情感成长;《石魂》与地理学科和音乐学科的渗透整合;《鞋文化》与美术学科、历史学科、信息技术的融会贯通。安海中学开发的《闽南语对联》,将楹联创作的知识与生动熟悉的方言无痕对接起来,体现了校本课程开发者对学科渗透的独具匠心。

调研显示:与学科无关的校本课程学生更喜欢,与学科知识密切的校本课程学生普遍兴趣不高。如何将乡土校本与基础学科无缝地对接与渗透,这是对今后进行乡土校本课程开发者提出的新思考。考虑校本课程与学科的有机、有效渗透应主次分明,在保证科学性的基础上要尽量突出趣味性、生动性和实践性。

(五)乡土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要基于优势优化的集合

乡土校本课程开发要基于本校和本区域的优势来集合优化。充分利用本校及周围乡土教育资源,起用本校最优资源来开展乡土教育资源的校本开发,用好最本土的才会是最具特色的,才能收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效果。如:南侨中学的“侨”文化,安海区域的著名安海小吃传统乡土文化,陈埭区域的“鞋”文化,民族中学的伊斯兰教文化,龙湖区域的“施琅将军”历史文化。

乡土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就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与成长的最有力的内部途径,也是实现每一个教师“做最好的自己”的有效捷径。这就是校本课程开发中所提出的“结合学校优势”这一要求的体现。如何集合优势优质教育资源呢?

一要充分选择区域优势。区域优势是得天独厚的,因势利导才是明智选择,避免舍近求远浪费资源。二要充分调动特色优势。每所学校的发展轨迹就如同世上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一样的不同。永和镇的石文化肯定不同于陈埭镇的鞋文化,龙湖的美丽传说一定是有别于罗山的诗人行吟,安海镇的著名小吃注定相异于内坑镇的革命红色……只有将自己的特色优势集合起来,才可能创造出独具魅力的精品乡土课程来。三要充分甑选师资优势。其一,要有主要开发负责老师,如:安海中学开发的《晋江灯谜》,基于本校有一位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伍耿怀老师而开设,灯谜活动深入学生,形成全市辐射,其校本学子参与中央电视台组织的2013年全国灯谜比赛中荣获全国亚军的佳绩,2014年代表中国参加于新加坡举行的国际灯谜比赛亦斩获桂冠,形成了安海中学的校园文化特色,彰显独特的办学理念。其二,要有跟进实施实验老师,如陈埭民族中学的民族运动项目“高脚马”,学校对相关实验教师进行专项培训,并将项目纳入学校校运会的比赛项目,纳入体育课的教学内容。

(六)乡土校本课程运用的评价要基于隐性显性的结合

乡土校本课程要体现本校的特点,必须切合本校的实际,把理论形态的东西转化为教师可执行、学生可参与的课程计划,编制出切实可行的课时计划,并形成明确的评价体系。

评价就是一种导向机制。显性评价要遵循:科学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素质培养的原则、参与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对教师的评价既要考虑到教师课程目标的实施情况,学生能力的提高水平,又要考虑到教材的编写质量。对学生的评价要关注过程性、发展性和参与性。隐性评价可借鉴:香港学生创演校本剧的隐性评价方式,着力关注每个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并由其选择和参与,关注学生参与过程的隐性评价,学生与家长台上台下互动,以谈自己活动过程的体验、感想或感悟来评价学生的成绩。侧重于学生的学习兴趣的表现和参与态度的热度、学生认知与技能在参与过程中的锻炼提高、学习方法与思维习惯的养成和运用、学习成果的演绎和展现等方面。

评价要基于课程实施的情况来制定与修改并完善。校本课程评价要将隐性评价和显性评价密切结合起来,合理科学地对校本课程的实施进行评价。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隐性评价还是显性评价,在校本课程实施运用后要继续关注评价方法所取的效果与不足,加强反思和改进并及时修订完善。

(七)乡土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要基于多研多训的璧合

乡土校本课程开发的步骤:一是研制课程规划;二是编写课程教材;三是师资培训;四是课程评价与教学观摩。所以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要基于学校和教师主动地多研究、多教研。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学校和教师,学校就应当以制度的保障来组织教师对乡土校本课程进行常规的课程研究、教学教研和运用反思等工作,促进主体对校本研发与运用主力军作用的体认,在研究中运用,在运用中完善。

调研显示:很大一部分学校和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方向及成果优化提升存在着一定的困惑和困难。建议以全市的统一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专项培训为抓手,对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学校、教师进行集中专题培训,邀请国内该领域的专家进行专业引领,组织好全市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通识培训。校本教研是基于校级教研活动基础上进行的,其基本特征是以校为本,强调围绕学校自身遇到的问题开展研究。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教学研究的直接目的。各学校以跟进研究和教学教研为阵地深入推进,对具体开发的校本课程聘请相应专家到校业务辅导。专业引领和业务辅导就可解决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方向与优化的问题。

乡土校本课程开发属于原创性,具有校本独创性,这就需要各校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相关教师要集合师资力量进行分期分批、集中学习、分散研究、任务驱动将研训紧密起来,发挥团队合作智慧,才可能形成独特的校本精品。

【参考文献】

1、吴刚平《校本课程开发》2002、11四川教育出版社

2、姜培民《教师实践课程构建与实施》2009、3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钟启泉《现代课程论:新版》2003、10上海教育出版社

4、黎奇《新课程背景下的校本教学研究》1970、1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