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动脉高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术期的护理经验总结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肺动脉高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术期的护理经验总结

冯玉英

冯玉英

(山东省济宁第一人民医院山东济宁272100)

【摘要】目的:对于肺动脉高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术期的护理经验总结进行研究。方法:收集我科室的肺动脉高压并需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病人共92例进行研究。然后把他们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病人给予通常的护理措施,实验组则给予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病人的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结果:实验组病人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均大大优于对照组,有明显差别(P<0.05),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结论:对于肺动脉高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实施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明显提高临床效果,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关键词】巨大心脏;肺动脉高压;心脏瓣膜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7-0139-02

因为受到经济和就医条件的制约,一些病程较长,就医晚的瓣膜病变会恶化成为巨大心脏伴肺动脉高压[1]。这些病人通常心肺功能差,手术操作时间长,很容易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所以其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会大大提高。所以,对比此类病人其围术期的护理难度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我科室收集了巨大心脏伴肺动脉高压心脏瓣膜置换的病人共46例进行研究,具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科室肺动脉高压并需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病人共92例进行研究,其中男性48例,女性44例。他们的年龄在40~60岁之间,平均为(48±6)岁。然后把他们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病人给予通常的护理措施,实验组病人则给予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病人的一般资料没有明显差别(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方法

把病人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病人给予通常的护理措施,实验组病人则给予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措施,具体步骤如下:

1.2.1做好心理护理因大多数病人病情严重,通常会害怕住院费用以及手术不成功,出现心理负担。所以医护人员应该耐心向病人说明手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消除其心理负担,增加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应该向病人讲解手术过程以及术后,例如我院重症监护病房的环境,病人身上留置管道的用途以及伤口会有一定程度上的疼痛等;病人术后清醒后要第一时间告诉病人手术已成功结束,让病人放心,从而积极配合治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和住院时间。

1.2.2增强营养支持因为此病病程较长,大多数病人通常会出现营养不良及电解质紊乱的现象,所以在术前应该嘱咐病人加强营养,多食富含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和含钾量高的食物,以增强病人机体的免疫力,从而提高手术耐受力和抗病能力;注意术后超过24小时不能经口进食的病人,需要等到其循环功能稳定后给予鼻饲肠营养素或静脉营养,同时定时监测血糖。

1.2.3加强呼吸道护理因病人的病情严重,加上病情迁延,很容易导致心肌出现不可逆的病理损害,损伤心功能。除此之外,病人的肺部长期淤血,导致肺组织弹性显著降低,严重影响了病人的呼吸功能[2]。所以,病人在术前要注意保暖,避免出现呼吸道感染。同时嘱咐病人戒烟戒酒,主动练习深呼吸及有效咳嗽。病人在术后使用呼吸机可能导致肺部出现感染,所以在术后要注意肺部听诊,及时吸痰,清洁病人的口鼻腔。病人吸入的气体湿度要适中,温度在32~37℃之间,对于痰液黏稠的病人要及时稀释痰液,避免出现痰痂。对于插管大于7天的病人,要定期更换呼吸机管。在拔除气管插管前首先要吸干净口鼻腔分泌物,避免分泌物和鼻饲液倒流入肺导致肺部感染。在术后要拍摄X一线胸片以明确气管插管刻度。一旦发现移位要立即进行调整。在拔除气管插管后要积极鼓励病人进行有效的咳嗽咳痰,若病人不能自行咳痰,要及时给予吸痰管吸痰。注意保护伤口,避免伤口裂开出现疼痛。对于肺不张的病人可以进行拍背,同时嘱咐病人配合咳嗽。

1.2.4严密监测血流动力学因为病人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所以在术前必须防止出现肺动脉高压[3]。在术前嘱咐病人要充分休息,维持愉快的心情,对于缺氧的病人给予持续低至中流量持续吸氧。术后病人苏醒后适当给予镇静镇痛。在为病人吸痰后给予纯氧吸入,注意在术后留置颈内静脉漂浮导管,同时严格遵医嘱使用降肺动脉压力的药物,确保平均肺动脉压力小于平均动脉压力的50%,还应该保证管道的通畅。

1.2.5维护心脏及各器官的功能在护理病人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事项:严格控制出入液量,确保出入液量负平衡,补液速度宜慢,避免出现急性心衰。定期检查血电解质,补充钾盐,防止出现低血钾。密切注意致心律失常,有顽固性低血钾症的患者应注意病人的肝、脑、肾功能,对于连续3h以上尿量<O.5mL?kg的病人要警惕急性肾功能衰竭[4]。

2.结果

实验组病人在经过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措施后,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均大大优于对照组,有明显差别(P<0.05),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具体结果如表所示。

表两组病人的临床效果比较

组别例数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d)

对照组464(8.7%)26.93±3.75

实验组461(2.2%)23.38±3.84

P<0.05

3.讨论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以及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其瓣膜性心脏病的发病率也逐年增长。目前为止,人工瓣膜置换术已经成为治疗瓣膜性心脏病的首要治疗措施。我院对于此类病人通过加强心功能及呼吸功能的监测,同时采取围术期护理干预措施,明显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缩短了病人的住院时间,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水平,值得在临床上大为推广。

【参考文献】

[1]孟凡之.护理干预在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校报,2014.61(95)438-440.

[2]李少平.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76例术后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2013.10(45)73-75.

[3]孟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监测与护理[J].中国航天医药杂志,2014.54(91)88-90.

[4]吴敬梅.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呼吸机的使用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3.75(46)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