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焦虑抑郁治疗对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者降压效果的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4-14
/ 2

抗焦虑抑郁治疗对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者降压效果的影响分析

田劲松

田劲松

娄底市中心医院湖南娄底417000

摘要:目的:分析抗焦虑抑郁治疗对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者降压效果的影响。方法:选自2013年11月到2014年10月,在我院治疗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的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2组,每组各35例。两组均给予高血压常规治疗,观察组再联合抗焦虑抑郁治疗,对比两组降压效果和幅度。结果:观察组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患者总有效率88.57%,高于对照组65.71%;且观察组焦虑抑郁的改善情况、降压药物使用剂量、降压幅度等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降压情况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的患者,采取抗焦虑抑郁治疗,对于改善患者血压情况,降低血压效果有非常大的帮助。

关键词:高血压;焦虑;抑郁;降压效果

高血压,是一种临床上的常见疾病,具有多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致病因素多种多样,主要和患者的社会关系、心理情绪、生物等因素有一定的关联性[1]。近年来高血压的发病率逐渐呈上升趋势,且多数患者伴有焦虑抑郁的情况。本文研究当中,对于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的患者,在采取常规降压治疗的同时,联合抗焦虑抑郁的方式进行治疗,取得的临床成效是非常可观的,现将详情报告如下文所示。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自2013年11月到2014年10月,在我院治疗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的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2组,每组各35例。观察组当中,男性患者占20例、女性患者占15例,年龄35岁到78岁之间、平均年龄(56.39±4.76)岁;对照组当中,男性患者占19例、女性患者占16例,年龄34岁到79岁之间、平均年龄(56.17±4.59)岁。对两组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没有明显的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可以进行研究对比。

1.2方法

两组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的患者,均给予高血压常规治疗,共计治疗九周;根据患者的病情,遵循营养均衡、合理搭配的原则对患者进行饮食调整;同时叮嘱患者少吸烟、少饮酒,每日保持适宜的运动量;给患者实施药物治疗,按照每日一次,每次口服2.5mg左旋氨氯地平进行常规降压治疗。

观察组:给本组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的患者,采取常规高血压治疗并联合抗焦虑、抑郁治疗。抗焦虑、抑郁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药物治疗,按照每日一次,在清晨服用帕罗西汀进行治疗,根据患者的年龄和身体情况,给予服用的药物剂量在10mg到20mg之间的范围进行调整,如果患者还存在睡眠障碍,则再使用2.5mg剂量到5mg剂量之间的安定,辅助患者睡眠;心理治疗,按照一周一次到两次,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

对照组:给本组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的患者,只采取常规高血压治疗的方式。

1.3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1.3.1观察指标

根据两组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治疗方式,对患者实施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病情症状和生命体征;在经过治疗后,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降压效果和幅度;分析抗焦虑抑郁治疗对患者降压的影响,以此作为观察指标。

1.3.2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两组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患者,在经过治疗后的血压指标,得出的降压效果分为三个等级标准:

显效:在经过治疗后,患者的收缩压降低超过20mmHg,或是舒张压降低超过10mmHg,血压达到正常水平。

有效:在经过治疗后,患者的收缩压降低不足20mmHg,或是舒张压降低不足10mmHg,血压暂未达到正常水平。

无效:在经过治疗后,患者的血压没有任何改变,有甚者血压反而上升。

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软件对两组治疗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情况进行统计处理。采用x2检验或者t检验,以P<0.05代表两组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患者之间,经过治疗后,对比降压的效果和幅度存在差异,统计学具有意义。

2结果

2.1两组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患者降压效果比较

观察组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总有效率是88.57%(显效19例、有效12例、无效4例),高于对照组65.71%(显效10例、有效13例、无效12例);观察组患者改善焦虑抑郁的情况,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使用的降压药物剂量也少于对照组。故此,两组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降压效果对比有差异(P<0.05)。

2.2两组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患者降压幅度比较

根据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降压幅度大于对照组,两组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患者之间,对比降压幅度有差异,统计学具有意义。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表1:对比两组降压幅度

组别例数(n)收缩压降低幅度(mmHg)舒张压降低幅度(mmHg)

观察组3530.04±11.98*15.12±5.24*

对照组3516.37±6.868.46±4.15

注:*与对照组相比较,降压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近年来,在高血压的患者中,存在焦虑抑郁障碍的患者越来越多,其疾病状况也越来越严重,这无疑增加了临床上的治疗难度[2]。对于此类患者,临床上治疗也在趋向于常规降压联合抗焦虑抑郁的治疗方向,通过药物和心理辅导的方式,帮助改善患者的血压情况,提高其治疗依从性[3]。

帕罗西汀,是苯基呃啶衍生物的其中一种,临床上常用来治疗伴有焦虑症的抑郁症患者。帕罗西汀对于5-HT转运体的再摄取,可以达到选择性地抑制目的,从而能够增强5-HT的作用,最终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此外,口服帕罗西汀后可以被人体完全吸收,且不受食物或药物的影响[4]。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采取常规高血压治疗联合抗焦虑、抑郁治疗后,其降压总有效率高达88.57%,而只进行常规高血压治疗的对照组,总有效率只有65.71%;此外,对比两组焦虑抑郁的改善情况、降压药物使用剂量、以及降压幅度等,观察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由此可以得出,两组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患者之间,对比降压情况有差异(P<0.05)。

综上所述,对于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的患者,采取抗焦虑抑郁治疗,对于改善患者血压情况,降低血压效果有非常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陶红,林江,陈立新等.具有危险因素的非高血压个体生活方式干预管理对高血压发病率、防治知识知晓率的影响[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0,26(6):427-429.

[2]陆红,周涛.高血压伴抑郁情感障碍患者生活事件及人格特征对照研究[J].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2012,33(6):604-607.

[3]苏琳,王岚.综合心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伴抑郁焦虑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7):1477-1478.

[4]单大玲,刘运杰,戴济安等.精神心理健康教育大课堂模式对高血压合并焦虑及抑郁患者的干预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9):3382-3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