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非语言沟通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1-11
/ 2

浅析非语言沟通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高华

高华

伊春市伊春区朝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黑龙江伊春市153000

【摘要】目的:分析在儿科护理中非语言性沟通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儿科就诊的儿童88例,并按照平均分配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患儿采用语言沟通的方式进行护理干预治疗,而观察组患儿采用非语言性沟通护理干预治疗,对比两组之间的护理效果,并对结果进行比对分析。结果:两种方式对于幼儿疾病的恢复皆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观察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更高,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中往往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非语言性沟通可更好的搭建患儿与护理人员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提升儿科护理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非语言沟通;儿科;护理

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theeffectofnonverbalcommunicationinpediatricnursing.Methods:88pediatricpediatricpatientswereselectedandpidedintocontrolgroupandobservationgroupaccordingtotheaveragedistribution,with44casesineachgroup.Childreninthecontrolgroupweretreatedwithnursinginterventionbymeansofverbalcommunication.Non-verbalcommunicationnursinginterventionwasusedintheobservationgroup,andthenursingeffectwascomparedbetweenthetwogroups.Theresultswerecomparedandanalyzed.Results:Bothofthetwomethodscouldpromotetherecoveryofdiseaseininfants.Thenursingsatisfactionoftheobservationgroupwashigherthanthatofthecontrolgroup(P<0.05).Conclusion:Nonverbalcommunicationoftenhashigherapplicationvalueinpediatricnursing.Nonverbalcommunicationcanbetterestablishtherelationshipbetweenpediatricandnursingphysicianssoastoimprovetheeffectofpediatricnursing.

Keywords:Nonverbalcommunication;Pediatrics;Nursing

目前,我国医患关系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使护理工作难以正常开展。而儿科护理工作开展更为困难,除了要处理好与患儿家长的关系,还要注意安抚患儿情绪。因此,大量护理实践表明,对患儿采用常规护理的方式,不能取得患儿及其家属的配合。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护理人员还要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对患儿采用合理有效地非语言性沟通,减少患儿的抵触情绪,增强护理人员的亲和力,取得患儿的配合。非语言沟通是指护理人员不利用自身的语言,而是通过肢体动作、面部表情、眼神、手势等与患儿交流,表达护理人员的感情、目的、思想等。近年来调查发现,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中的作用明显。通过本院2016年11月到2017年12月的儿科患儿88例,观察非语言沟通在住院患儿中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儿科2016年1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88例患儿作为本次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各44例,观察组中男23例,女21例;年龄区间为1-12岁,平均年龄为(6.1±1.2)岁;住院时间5-15d,平均(8.3±2.7)d。对照组44例,男22例,女22例;年龄区间为1-13岁,平均年龄为(6.4±1.4)岁;住院时间6-17d,平均(8.9±3.1)d。2组患儿年龄、性别、住院时间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均衡可比。

1.2方法

对照组44例采用语言性沟通为主的护理方式;观察组4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非语言性沟通护理方式。

表情:护士的表情是其仪表、行为、举止在面部的集中体现,对患儿的心理影响十分重要。护士的表情亲切自然,特别是微笑服务,可使患儿有愉快和安全之感,进而缩短了护士与患儿之间的距离。患儿入院后护士带着真诚的微笑,轻巧而勤快地来往于病床旁,患儿就会感到亲切愉快、心情舒畅,对患儿的精神安慰可能胜过良药,相反如果护理过程中,护士始终保持严肃的表情,会使患儿感觉不适,从而产生内心的恐惧,以至拒绝接受治疗,从而造成病情的延误,同时会增加护士与患儿家长之间的距离,不利于良好的护患关系的形成。

身体姿态:身体姿势可以反映一个人的自我感觉,情绪状态及身体健康状况等。适当运用身体姿势非常有利于临床患儿的护理工作。在临床收集患儿病史资料时,常与患儿家属进行互通信息性的交谈,交谈过程中,灵活运用手势或点头等动作,能维持和调节交流的进行。当遇到紧急情况时,护士要特别注意自己行为举止,保持从容镇定,动作迅速敏捷,举止有条不紊,这时候,如果护士行为慌乱,必然会导致患儿或患儿家属的紧张和恐慌情绪,不利于疾病的治疗。

抚触是一项较为实用的护理技术,医护人员抚摸患儿可给予患儿以一定的安全感,安抚患儿受伤的心灵,当患儿感受到温柔的抚摸,此种方式有助于患儿摆脱恐惧的心理,尤其是在注射治疗中,通过安抚让患儿逐渐放松,并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

病房环境:患儿自身免疫力较差,因此,对病房的环境要求比成人患者的要求更高。护理人员要在护理的同时注意温度、湿度、通风等对患儿病情的影响。通常新生儿室的室温以20℃-22℃,湿度55%-65%。早产儿室温应保持24-26℃,相对湿度60%-70%,保持病室内空气流通,光线适宜,光线太强容易使患儿情绪激动,影响患儿休息。室内装修应柔和,可以适当添加一些卡通动漫人物,使患儿在治疗中处于放松状态,配合治疗。

2.结果

观察组患儿及家属无论是护理态度满意程度还是护理技能满意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护理干预中,心理护理一直是临床关注的重点,而心理护理通常通过沟通来实现,沟通可分为非语言性沟通以及语言性沟通,通过研究证明两者皆对于患儿治疗的有一定影响作用。儿科病患皆为儿童,此阶段的患儿多数在护理中出现哭闹甚至拒绝治疗等现象,而患儿的这些不良情绪因素也将转换成为患儿的心理负担,进行阻碍患儿的有效恢复。因此,为了提升患儿治疗的效果,可采用非语言性沟通的方式,在与患儿相处过程中,首先让患儿接受并逐渐转化为认可,让患儿感受到关爱与温暖,以此来帮助患儿配合治疗。非语言性沟通护理可通过表情、身体仪态、目光眼神、抚触等行为之间进行传递,运用非语言性的沟通方式让患儿认可该护理医师,以此进一步促进医护人员对患儿心理进行引导,从而达到加快患儿恢复的目的。从研究结果来看,观察组患儿满意率为97.73%,对照组患儿满意率为90.91%,不论是从护理技术还是服务态度上进行区分,观察组皆远远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非语言性沟通相比语言性沟通其更加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中非常重要,尤其是护理人员与患儿的沟通,在患儿的日常护理当中要使用语言性沟通和非语言性沟通结合的方式。在使用非语言交流时,要掌握它的技巧性,要会使用,巧使用,同时护理人员应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自我修养,渊博的学识,要适应这一要求就必须努力学习和钻研与医学相关的边缘学科,拓宽医学视野,不断地完善和提高自己,为护理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

综上所述。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在护理中可提升患儿对医护人员的好感,促使患儿逐渐参与到护理治疗之中。故此可在儿科护理中推广使用非语言性沟通。

参考文献:

[1]高远.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7(5),28(5):621-622.

[2]潘学彬.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1(4),6(11):215-216.

[3]王丹.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3):186-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