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9-19
/ 2

怎样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

崔国勋

崔国勋

〔摘要〕教育教学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变化,作为有责任的教育教学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教育教学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以便更好地为教学服务。研究表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促使课堂高效、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特别是学生在课堂中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的提升更会使课题质量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高效课堂学习力结果归

因动机水平问题情境

现代教育的发展越来越重视学生在学习当中的主体地位的发挥,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是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并不是完全教给学生多少知识的问题。现在推行的高效课堂,尤其注重学生怎样学的问题。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形式。”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获取的知识和能力,要比依靠教师的讲解和灌输更为高效。因此,怎样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就成了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学会怎样学习、促进课堂高效的必经之路。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呢?本人通过多年来的教学经验、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

1要加强学习目的培养

明确的学习目的是学习的动力,学习只有产生了学习的需要,学习起来才能有精神,信心十足,因为学习需要是转化为内在动机的强有力的心理因素,而且内在需要所激发的动机同样也是强有力的,那么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目的的呢?①要要利用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目的,掌握评分和评价艺术,使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感,从而促使学生学习兴趣的产生,而学习效果所产生的成败体验,又反作用于学习目的明确。②要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学生由于原有学习需要不断得到满足,而直接产生新的、更稳定、更分化的学习需要。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引导,产生更多的学习需要,从而内化了明确的学习目的。③要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数学的倾向。初中阶段是学生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动,有积极向上的求知欲望。但是由于他们的求知欲望没有明确的方向性和目的性,因此,这种欲望既不可能稳定,也不可能持久。心理学表明:“人与其它动物心理的不同点在于它具有自觉性和能动性。”学习是一种有目的性的活动,学习目的越明确,自觉性和能动性就越强,心理状况就越佳。这就是目的性对学习的指导作用。针对学生上述心理特点,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必须加强学习数学的目的性教育,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学习数学的倾向。教育学生勤奋努力,通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在国防和科技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引导学生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学好数学。同时,向学生介绍数学的社会意义,实有价值和广泛的应用。使他们明确,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不仅可以用来解决现代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而且也是学习和研究其他现代科学和技术必不可少的工具,提高他们对数学的重要性的认识。另外可结合教材向学生介绍中外数学史和数学家的故事,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向往,产生对数学的占有欲。唯有学生热爱数学,才能有持久的学习心理和求学劲头,这是学好数学的前提。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目的,才能小组合作积极主动,在课堂展示中信心百倍,才能注意力集中,积极思考。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使学生正确对待所学内容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构成的双边活动的过程,必然依赖于一定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融洽可促进学生对所学课程的正确看法,以及“爱屋及乌”所产生的浓厚兴趣,兴趣是力量之源。学生由此在兴趣的驱动下学会自己动脑,形成习惯。当然教师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①要做到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热爱学生;②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观点,努力教好功课,全面关系学生;③要以身作则,发扬民主教育;④要控制自己的感情。只有在良好的师生关系的指导之下,教师才能发挥好自己的主导作用,学生才能做到学习有目的,学习有信心,学习有动力。

3要正确指导学生结果归因,促进学生继续努力

学生把自己的学习结果有四种归因方式:①是自己学习不好是由于自己不努力,②是自己学习不好是由于自己不聪明,③是自己学习不好是由于老师教的不好,④是自己学习不好是由于环境不好。因此,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归因,不要把自己的学习效果总归结到外因上面,而要正确对待内因和外因的关系,一分为二的看待自己,逐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正视自己的缺点,懂得学习是积累的过程,只要有进步,就是成绩,促使学生在成功的基础上继续努力。

4要充分控制练习和作业难度,调动学生的动机水平

布置作业,批改作业不仅仅是教学的重要环节,还是师生双方获得信息的重要窗口。精心设计,布置作业,认真批改作业。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学习动力的核心部分,如果学生丧失了学习动机,那么就丧失了学习兴趣。教师要注意调节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保持充分的活力。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动机水平呢?我想控制练习题和作业题的难度是最有效的手段,这样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每位学生的动机水平,使其产生自信心,从而自己努力去思考,促进其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形成良性循环。那么,如何控制作业的量和难度,促进学生学习兴趣高涨呢?数学作业的难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相当重要。作业过难,必会使一部分学生失去学习的信心,作业过于简单又会使一些学习好的学生助长骄傲情绪。因此,作业的设置要分清层次,尽量照顾到全体学生,使他们都有事干。作业的层次大体分三层:①简单题,即直接应用知识点的题;②一般题,即知识变通应用题;③难度题,即能力题。为了使大多数学生都产生学习兴趣,所以前两类题的份量就相应多一些,后一类题是针对优生的。使他们能够在学到知识点的同时,能力进一步得到发展。

5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形成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而思维是由人们的认识需要引起的,在教学中怎样才能引起学生的认识需要呢?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总结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八个字。“愤”是欲求明白而不得,“悱”是想说又说不出来。也就是说,要能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就要创设一个对问题欲求明白而不得,想说又说不出来的情境。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就会主动地进行思考,在学生经过紧张思考而不得时,教师再进行恰当的启发和引导,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同时,问题的表达方式也影响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在这方面主要通过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和授课水平,坚持启发式教学。授课语言要讲究艺术性,对问题的叙述还要形式多样,多方位更换表达方式,促使学生思维全方位发展。

6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

对于学习成绩中下的学生,其学习兴趣时好时坏,其学习自信心也时好时坏,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多关注这些学生,同时在课堂练习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让每个学生看到自己有学习能力,看到成功的希望,尝到一次次成功的喜悦,逐步激发其要求自我实现的愿望,慢慢地培养去对学习的自信心。另外,在学生树立起自信心的基础上加强学生自控力的培养,也是有效促进学生自我发展、开动脑筋的有效手段。

总之,在教学中,能让学生真正地动口、动手、动脑,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为高效教育改革铺砖添瓦,这也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的规律和要求。

作者单位:甘肃省玉门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