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破裂临床21例治疗体会

/ 2

子宫破裂临床21例治疗体会

高洪丽

高洪丽(黑龙江省大庆市让胡路区喇镇卫生院黑龙江大庆163712)

【中图分类号】R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11-0166-02

【关键词】子宫破裂治疗

阻塞性难产时,随着子宫收缩的加强,子宫下段逐渐伸展变薄,如不及时处理,该处将破裂,子宫下段或体部已发生破裂,称为子宫破裂。根据破裂的程度可分为完全破裂及不完全破裂。完全破裂指子宫壁全层裂开,宫腔与腹腔相通;不完全破裂则为子宫浆膜层或子宫下段部位膀胱腹膜反褶尚完整,肌层虽已全部或部分裂开,但宫腔与腹腔不通。子宫破裂为产科最严重的并发症,如诊断或处理不及时,不但胎儿死亡,孕妇也往往死于出血或感染。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1例子宫破裂的患者均为我院住院患者,年龄23~38岁,平均32岁。经产妇14例,初产妇7例,2例发生于早孕期,3例发生于中孕期,7例发生于晚期妊娠,9例发生于分娩期。

1.2发生机理分娩发动后,子宫体收缩逐渐加强、变厚,下段扩张变薄,富体与下段间形成收缩环。当继续加强宫缩,胎先露因某种原因下降受阻或滥用催产素,或采用粗暴助产手段,强行胎儿娩出,使子宫薄弱部位破裂,胎儿娩入腹腔而死亡。同时裂口大量出血,常继发严重感染。

1.3临床特点子宫体部破裂可发生在妊娠晚期,多系子宫体部原有瘢痕,可无先兆而突然破裂。子宫下段破裂一般都发生在临产后,可有子宫下段剖宫产史,或此次临产有分娩梗阻,或临产后不恰当地使用缩宫素。在先兆子宫破裂的基础上突感下腹部撕裂样疼痛,随之强烈宫缩停止,疼痛暂时缓解,但很快出现持续性全腹痛,伴恶心、呕吐和阴道出血。全腹有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胎心音往往消失。子宫轮廓不清,典型时可及缩小的子宫、胀大的膀胱及游离的胎儿三个包块。原已下降或拨露的胎先露部上升或消失。

1.4鉴别诊断

主要与胎盘早剥相鉴别。胎盘早剥常合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或有腹部受撞击或摔倒等外伤史,或有行外倒转术纠正胎位史。无腹胀或腹膜刺激征,无移动性浊音。子宫体轮廓清楚,可增大,呈板状硬,摸不清胎体。经宫口可触及胎先露,宫壁无裂口。

2治疗

凡经确诊为子宫破裂,不管是哪种子宫破裂,在积极抢救的情况下,应立即行剖腹探查,以免延误抢救时间,扩大裂口增加出血及感染。根据孕产妇的年龄、胎次、子宫破裂的部位、程度、破裂时间及有无感染及当时的设备条件和技术水平,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

给氧,输血,积极纠正休克,准备手术。行剖腹取胎术,同时行子宫修补术或子宫切除术。行子宫修补术或子宫切除术依据产妇状况、子宫破裂的时间、裂口情况及是否须保留生育功能等来决定。子宫修补术仅限于需保留生育功能。且破裂发生在术前12小时内,裂口边缘整齐,无感染者;产妇情况不好,不能耐受子宫切除术者;或破裂发生在术前12小时内,裂口不大且无感染者。行子宫修补术而不需保留生育功能者,应同时行双侧输卵管结扎术。子宫破裂时间已超过12小时,或多处裂伤,或并发感染者应行子宫切除术。裂伤未累及宫颈,则行次全切除;若裂伤已累及宫颈甚或阴道穹隆,则行全子宫切除,或需同时行阴道上段裂伤缝合术。阔韧带内血肿应打开阔韧带,游离并结扎子宫动脉上行支,必要时可结扎卵巢动脉及骼内动脉,挖除血肿。术前、术后应用大量抗生素,必要时腹腔内应置引流。术后积极支持疗法。

3讨论

目前我国推行计划生育,孕产妇均较年轻,且多为初产妇,一旦遇有子宫破裂,应遵循破裂的治疗原则,在抢救休克与防治感染的同时行紧急剖腹探查,手术原则力求简单、迅速,能达到止血为目的,子宫破口修补缝合是为首选。绝大多数情况是能够及时发现、及时诊断与及时处理的。如有宫腔手术不洁操作史,或存有潜在感染可能者,目前抗生素的进步,防治感染成为可能。对破口,包括瘢痕破裂,多可经过修剪破口边缘达到整齐缝合。即使发生复杂裂伤,凡病人情况允许,由高年资有经验的医师手术,对希望保留生育功能者,也可试行修补,包括有宫颈裂伤者可行经阴经腹联合修补。尽量保留下年轻孕妇的子宫,不应仅仅为了保留生育功能,目前的研究已知子宫还有其他内分泌功能,以及子宫对卵巢功能的维持也起重要作用。然而,如果破裂处已有严重感染、坏死、为预防感染性休克,即使需要保留子宫者,但为抢救孕产妇生命,行子宫切除也在所难免。

手术前后应用大剂量抗生素防治感染,控制出血和感染,是减少子宫破裂、孕产妇死亡的关键。当今妇产科感染因素很多,感染有其特点,应用抗生素时,在感染菌群培养出结果以前,可按妇产科常见致病菌,或妇产科常见感染选药,但此时应注意厌氧感染或衣原体感染的存在。故剖腹探查时要留取细菌培养标本加药物敏感试验。

子宫破裂已发生休克者,应分秒必争,尽可能就地抢救,以免因搬运加重休克与出血,或延迟抢救时机。如限于当地条件,应请就近上级医院带一手术组来当地处理,在上级医院医生未到达前应给产妇输液、输血等抗休克治疗。

参考文献

[1]吴钟瑜.实用妇产科超声诊断学.修订版.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05.

[2]乐杰.妇产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30.

[3]段如麟,陈解民,徐增祥.妇产科急症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

[4]庄依亮.现代产科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