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胸外按压的高品质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4-14
/ 2

心肺复苏胸外按压的高品质探索

陈国庆

陈国庆

湖北省谷城县人民医院湖北谷城441700

【摘要】目的探讨高品质心肺复苏胸外按压的方法。方法结合有关文献资料以及自身的工作经验,对于提升心肺复苏胸外按压质量的方法进行分析总结,以期提供有关的参考依据,提升心肺复苏效果,使心搏骤停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得到相应的提升。结果心肺复苏胸外按压中应当重点做好循环支持,使胸外按压中断时间最小化,同时严格掌握胸外按压的频率以及深度等。在日常工作中要想提升心肺复苏胸外按压的有效性,需要加强对相关医护人员的专业培训,同时提升医护人员身体素质,加强力量训练,保证心肺复苏胸外按压的高品质实施。结论加强对高品质心肺复苏胸外按压方法的探讨,可使心搏骤停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大大提升,探索价值较高。

【关键词】心肺复苏;胸外按压;高品质;探索

心搏骤停在临床中的发生并不鲜见,引发原因较多,且难以预计情况以及发生时间而出现患者心脏骤然停止搏动的情况。一旦发生心脏停搏,需要立即对患者展开紧急抢救。大量研究显示,在发生心搏骤停的患者中,大约有一半的患者需要进行除颤治疗,但是需要心肺复苏的患者却为100%[1]。由此可见提升心肺复苏质量的重要性。心脏停搏之后,患者随时可能死亡,而患者死亡率高低与实施心肺复苏时间有密切关系。研究显示,在发生心搏骤停的1min之内以及1min之后实施心肺复苏,患者的存活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且越早实施心肺复苏,患者的存活率越高[2]。本研究对高品质的心肺复苏胸外按压方法展开探讨,报道如下。

1尽量缩短心肺复苏胸外按压中断时间

心肺复苏胸外按压的操作手法如下:实时操作者的一只手放在患者的胸骨下方,另一只手的掌根放在这只手的手背之上,保持肘部伸直状态,肩背作为发力的支撑点向下进行按压,这种手法较为省力,同时能够更好的发力。而要想更好地保证心肺复苏效果,注意每次胸外按压中断间隔时间应当最小化,保证整个抢救过程中胸外按压的时间占心肺复苏抢救操作全程的80%以上,从而最大限度增加胸外按压所致的有益血流时间,从而提供更好的循环支持,为进一步的抢救治疗提供充足的时间,提升抢救成功率。

2对胸外按压的频率进行严格控制

高品质的心肺复苏胸外按压对于按压频率有较高的限制,需要保持在100-120次/min,在该范围之内,能够使静脉回心血量、心排血量、冠状动脉灌注压得到有效增加。如果胸外按压的频率过慢,会导致院内心搏骤停患者的自主循环恢复率显著降低,频率过快则可使冠脉血流减少。而对于院外心搏骤停患者,如果胸外按压频率过快或是过慢,则对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会更低。因此,在进行心肺复苏胸外按压的过程中,一定要对按压频率进行严格掌握,以防止增加患者死亡风险,并增加医疗纠纷发生率。

3严格掌握胸外按压深度

胸外按压深度也是决定心肺复苏效果的一项关键指标。对于成人心搏骤停患者进行心肺复苏胸外按压时,深度一般应保持在4-5cm,之后立即放松准备进行下一次按压。而婴儿患者或是儿童患者的胸外按压深度为胸廓前后径的1/3。而结合患者的体积、按压频率等等,按压深度可以进行适当调整。而研究显示,如果无法达到有效的按压深度,按压深度越小,则患者的自主循环恢复率、存活率等等都会现出降低[3]。

4保证胸廓完全回弹

相关动物实验研究显示,如果在胸外按压过程中胸廓不完全回弹,那么之后继发胸腔内压力增加会导致右房压升高,使得脑灌注压、冠状动脉灌注压、心脏指数、左室心肌血流量等等都相应减少,这对抢救是十分不利的。目前虽然对于人体胸壁回弹以及胸腔负压生成相关性的研究减少,但是根据动物实验结果,应当加强胸外按压救治过程中胸廓完全回弹的重视程度。

5避免过度通气,使胸廓起伏达到最小化

对于心搏骤停患者,在进行心肺复苏胸外按压救治时,患者的肺血流量较小,显著低于正常状态下的肺血流量,而根据适当通气/血流比能够使携氧效果提升的这一原理,在心肺复苏状态下,患者所需要的通气量应当同步于肺血流量适当减少。如果患者的呼吸频率太快,不但不能使供氧效果得到进一步提高,还可能造成胸腔内压的增高,从而使心回血量减少,降低心排血量,这对于抢救成功是十分不利的。而按照通气比例计算,在进行胸外按压时,应当保持患者的呼吸频率为6-12次/min。研究显示,在通气频率<12次/min的情况下,能够最大限度减少正压通气对于血流量所造成的影响。

6提升医护人员的身体素质

要想最大限度提升心肺复苏胸外按压的有效性,首先需要加强对医护人员地专业操作培训,使他们掌握提升心肺复苏胸外按压质量的方法和技巧。除此之外,还需要医护人员具有较好的身体素质。这是由于在使用心肺复苏胸外按压对心搏骤停患者进行抢救时,需要采取专业的手法进行持续发力。尤其是对于院外抢救来说,要想保证按压频率以及每次按压的深度,且尽量将标准的操作持续更长的时间,以便等待救护车的到来,为患者赢得更多的时间,首先需要医护人员具有较好的体力。为此,医护人员应当养成进行身体锻炼的良好习惯,如俯卧撑等,以使自身的身体素质不断增强,更好地应对紧急抢救工作。

7讨论

心搏骤停情况并不少见,而如果能够及时有效的对此类患者展开救治,可以为患者后续的抢救治疗赢得宝贵的时间,提升患者的存活率。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应当对高品质心肺复苏胸外按压的方法进行了解掌握,如尽量缩短胸外按压间断间隔、严格掌握按压的频率以及深度、保证胸廓完全回弹、避免过度通气等。此外,还应当重视体力的锻炼,使自身的身体素质不断提高,以便更好的应对对心搏骤停患者的紧急抢救工作。总之,医护人员应当加强对心肺复苏胸外按压技巧的掌握,不断提升对心搏骤停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挽救患者生命,同时赢得患者及家属对医疗工作的满意和信任。

参考文献:

[1]唐从耀,黄欣,张晓瑜,等.心肺复苏方式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12):2000-2001.

[2]王立祥.加强胸外按压联合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术的应用性研究[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14,2(09):482-483.

[3]王立祥,孟庆义,余涛.2016中国心肺复苏专家共识[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7,42(03):243-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