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源性致病菌质控样品检测结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食源性致病菌质控样品检测结果分析

郭昌华李红梅贺漓漓杨小养

郭昌华李红梅贺漓漓杨小养(广西桂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541001)

【中图分类号】R37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0-0026-02

【摘要】目的通过参加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组织开展的对2011年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的监测技术机构的质量控制考核,验证本实验室的检测能力。方法样品的检验标准按照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部分相关章节进行检验。结果样品GX-MJ4菌落总数计数为10CFU,样品GX-ZK4分别符合蜡样芽孢杆菌及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生化特性,检出蜡样芽孢杆菌及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结论通过开展实验室间盲样考核工作,对本中心实验室检测技术的提高和证实自身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蜡样芽孢杆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质控样品结果分析

能力验证是实验室用户、认可机构和实验室管理部门判定实验室能力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也是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技术的有效补充。由于能力验证活动室判定实验室能力的国际通行的做法,其结果得到广泛的承认,对实验室了解、提高和证实自身能力都具有积极作用。疾控机构的微生物检验室是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疾病预防与控制策略及采取措施,为卫生监督提供实验室技术支持,为社会日益增长的卫生需要提供卫生技术服务的检测机构。参加各级能力验证活动,是利用实验室间比对来确定和展示实验室能力的活动,是确保实验室维持较高水平而对其能力进行考核,监督和确认的一种验证活动。通过参加能力验证活动,可以使实验室对其出具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进行客观评价,也是对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程序的一种补充[1]。为此本中心每年都要参加中国合格评定国家实验室认可委员会(CNCA)组织的以及各级实验室间能力比对活动。2011年本中心参加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组织开展的对2011年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的监测技术机构的质量控制考核,现将本次能力验证的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1样品来源

1.12011年6月2日收到由广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邮寄来的2个冻干样品,样品编号分别为GX-MJ4和GX-ZK4。

1.2按要求对样品进行确认,样品完好无损。

2材料与采用的标准

2.1培养基和试剂:平板计数琼脂(北京陆桥,批号:100515);胰酪胨大豆多粘菌素肉汤(北京陆桥,批号:110330);甘露醇卵黄多粘菌素(MYP)琼脂(北京陆桥,批号:100324);胰酪胨大豆羊血(TSSB)琼脂(北京陆桥,批号:110426);酪蛋白琼脂(北京陆桥,批号:101115);营养琼脂(北京陆桥,批号:100524);动力琼脂(北京陆桥,批号:100824);李氏增菌肉汤LB(LB1,LB2)(北京陆桥,批号:1103020);李斯特氏菌显色培养基(法国科玛嘉;973);SIM动力培养基(北京陆桥,批号:100224);5%-8%羊血琼脂(郑州安图,批号:20110513);TSA-YE琼脂(北京陆桥,批号:100812);微量生化管(杭州天和;批号:110314)。

2.2检测依据:GB/T4789.2-2010;GB/T4789.14-2003;GB/T4789.30-2010;2011年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

3检测

3.1样品处理

3.1.1菌落总数计数质控样品:取10ml灭菌生理盐水加入盲样GX-MJ4装有菌片的塑料管中,37℃±1℃孵育10min,震荡混匀至充分溶解,作为1:10样品匀液。(然后依次制作1:100、1:1000……10倍系列样品匀液)

3.1.2食源性致病菌质控样品:盲样GX-ZK4加15ml生理盐水溶解,混匀制成悬浊样液。

3.2检测步骤:

3.2.1将菌落总数计数质控样品制作的1:10样品匀液,依次制作1:100、1:1000、1:10000、1:100000的样品匀液进行菌落总数测定,并做空白对照,36.2℃培养48h,观察结果。

3.2.2样液

胰酪胨大豆多粘菌素肉汤→MYP平板→营养琼脂平板→染色镜检→生化鉴定。

李氏增菌肉汤LB1→李氏增菌肉汤LB2→李斯特氏菌显色培养基→木糖、鼠李糖→TSA-YE琼脂→染色镜检→生化鉴定。

3.3分离鉴定程序

3.3.1取制成悬浊样液的盲样GX-ZK42ml加入10ml胰酪胨大豆多粘菌素肉汤,30.2℃培养24h划线接种于MYP琼脂平板,30.2℃培养24h,挑取菌落较大,粗糙似毛玻璃,融蜡状,呈粉红色,周围有淡红色沉淀环,干燥不透明的可疑菌落,划线接种于营养琼脂做纯培养,30.2℃培养24h后,挑取菌落较大,表面粗糙似毛玻璃,融蜡状,灰白色干燥不透明的可疑菌落,进行染色镜检,呈G+芽孢杆菌,进一步做生化鉴定,报告结果。结果见表1.表2.

表1增菌及分离鉴定情况

3.3.2盲样加15ml生理盐水溶解,取2ml加入10mlLB1增菌液,30.2℃培养24h,移取0.1ml,转种于LB2增菌液内,30.2℃培养24h,取LB2二次增菌液划线接种于李斯特氏菌显色培养基上,于36.5℃培养24h,挑取较小圆形,呈蓝色,周围有白色晕圈,湿润且不透明的菌落分别接种于木糖、鼠李糖发酵管,36.0℃培养24h,同时TSA-YE平板划线纯化,30.2℃培养24h,选择木糖阴性、鼠李糖阳性继续鉴定,染色镜检,呈G+短杆菌,在SIM培养基上呈伞状生长,溶血试验为狭小透明溶血环,进一步做生化鉴定,报告结果。

结果见表3,表4.

4结果报告

样品GX-MJ4菌落总数计数为10CFU,样品GX-ZK4分别符合蜡样芽孢杆菌及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生化特性。

5讨论

近年来,世界各地纷纷建立食源性致病菌的主动监测系统,食源性疾病是当今世界上分布最广泛、最常见的疾病,已成为广泛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而食源性致病菌中主要致病菌之一的是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由于该菌的分布广泛,在外环境适应能力强,对不利因素如低温、高渗、抗菌物质有抵抗能力,还能在物体表面形成生物膜,因此增加了该菌潜在的危险性;同时它还能引起人畜共患疾病,在许多食品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污染,可引起人类多种疾病,并引起食源性疾病的暴发和流行。桂林市2005-2007年食源性致病菌的监测结果显示,桂林市4类食品中羊淡水产品肉、猪肉、生鱼片、海产品连续3年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而熟肉制品和生食蔬菜(生果蔬菜和蔬菜沙拉)均未检出[2]。其结果与报道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在动物性食品中污染较为严重的结论一致[3]。

蜡样芽胞杆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常存在于土壤、灰尘和污水中,植物和许多生熟食品中常见。已从多种食品中分离出该菌,包括肉、乳制品、蔬菜、鱼、土豆、糊、酱油、布丁、炒米饭以及各种甜点等。在美国,炒米饭是引发蜡样芽胞杆菌呕吐型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在欧洲大都由甜点、肉饼、色拉和奶、肉类食品引起;在我国主要与受污染的米饭或淀粉类制品有关。蜡样芽胞杆菌作为一种食源性疾病的报导较多,本中心实验室检出过多起由该菌引起的中毒事件,也曾多次报导过[4][5]。蜡样芽胞杆菌食物中毒通常以夏秋季(6-10月)最高。引起中毒的食品常于食前由于保存温度不当,放置时间较长或食品经加热而残存的芽胞以生长繁殖的条件,因而导致中毒。当摄入的食品其蜡样芽胞杆菌数量达>106/克时常可导致食物中毒。中毒的发病率较高,一般为60-100%;但也有在可疑食品中找不到蜡样芽胞杆菌而引起食物中毒的情况,一般认为是由于蜡杆芽胞杆菌产生的热稳定毒素所致。

本次盲样考核分别检出蜡样芽孢杆菌及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通过参加国家级实验室能力验证,从而大大提高了检测人员的业务水平,同时也提升了本实验室的检测能力,给疾病预防控制提供更准确的实验室检测数据,对中心实验室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真,张静,姚红,等.实验室间比对菌株小结.医学信息,2010,23(3):777-778.

[2]贺漓漓,杨小养,康富俊,等.2005-2007年桂林市零售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污染监测结果分析.应用预防医学,2011.17(112):41-42.

[3]遇晓杰,苏华,张剑锋,等.黑龙江省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污染监测[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8,24(6):652.

[4]陆贞玉.一起由3种病原菌污染引起的食物中毒检测分析.中国公共卫生,2006,22:39.

[5]陆贞玉.一起由蜡样芽胞杆菌引起食物中毒的报告.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4,10(14):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