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泛区混龄式”晨间活动的探索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2

幼儿园“泛区混龄式”晨间活动的探索实践

漆元梅

(珠海市共乐幼儿园,广东珠海519000)

摘要:高效组织设计晨间活动对幼儿健康领域的学习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现阶段由于器材投放缺乏目的性、组织实施缺乏正确认识、形式内容单调乏味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幼儿园晨间活动的有效开展。本研究将通过开放的活动空间环境、千变万化的活动材料和自主的活动形式,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幼儿的活动热情,给予幼儿适当的助推力,科学地提升晨间活动有效性,充分实现幼儿园晨间活动的教育价值,以此破解晨间活动失效问题,优化幼儿园一日活动环节。

关键词:晨间活动材料空间形式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要求:“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它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由此可见,利用晨间时段设计合理的晨间活动对幼儿各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这一黄金时段却没能真正发挥关键作用,主要问题在于:第一、晨间活动器材投放缺乏目的性。运动器材有限且随意更换,既影响了幼儿运动兴趣的激发,还影响了幼儿良好运动习惯的养成。不少幼儿园尽管晨间活动场面浩大,但目的性缺失导致幼儿行为随意,没能按照身心发展规律得到有效发展,这样的晨间活动只能流于形式。第二、晨间活动组织实施缺乏正确认识。教师在晨间活动中角色意识及职责模糊不清,认为晨间活动仅仅是一日活动必不可少的环节,没有深层次地去了解晨间活动对于支持幼儿的发展有何指向,因而只是为幼儿提供活动器材和安全防护,没有观察、指导幼儿,浪费了晨间活动这一宝贵的教育资源。第三、晨间活动形式内容缺乏灵动变化。以班级为单位的晨间活动是幼儿园最基础、最为普遍的晨间活动形式,教师面对的是固定的幼儿群体和活动场地,整齐划一的晨间活动形式单一、内容单调,幼儿自主选择的空间小,且很难照顾到幼儿个体发展差异。

因此,破解晨间活动失效问题,优化幼儿园一日活动环节,有效发挥晨间活动对幼儿健康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关键作用,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以上问题,我园审时度势,充分依托园本资源优势,对晨间活动的有效开展进行了探索实践,总结出了“泛区混龄式”晨间活动的实施方案,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希望带给幼教工作者有益的思考和借鉴。

二、探索策略

晨间活动是幼儿园一日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幼儿在晨间活动中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器材、形式和内容去游戏,并在此过程获得认知、动作及社会性发展,充分领略晨间活动的独特魅力。幼儿刚到园,从家环境转换到园环境,生理、心理都面临适应需求,尤其是运动机能和情绪态度方面。有效的晨间活动不但能舒展幼儿的肌肉筋骨,更能调节放松幼儿的情绪情感,为接下来的生活和学习准备有利条件。

晨间活动其中包含的教育价值和对教师的专业要求,并不亚于一个传统的教学活动,它同样应该包含如下要素:宽松的活动氛围、丰富的操作材料,自由结伴、自主探索,积极情绪、共享交流……所以,从晨间活动出现的问题为突破口,对症下药,探索实践通过整合优化时间节点,创设开放式区域及操作形式,充分发挥幼儿主观能动性,实施科学的观察指导策略,在激发晨间活动兴趣的基础上提升快乐体验和能力发展水平,真正实现晨间活动的有效开展。

为了破解晨间活动实效问题,我园将探索的根本点放在“使晨间活动变得丰富、生动、有趣,且适合幼儿的发展”上,运用多种策略介入,并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进行科学观察、分析及评价。

(一)材料策略

是否能满足不同幼儿对材料层次性、多样性、趣味性、多功能性等方面的主观需求;幼儿是否对晨间活动感兴趣,活动能否顺利开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活动材料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结合以上问题对材料进行调整和规划。

例如在攀爬活动中提供油桶、竹梯、攀爬架、体操垫和纸球等,年龄小的幼儿可以在攀爬架活动,年龄大的幼儿则可以用竹梯和油桶进行趣味性搭建,并同时发展跳跃、投掷等动作技能;在搬运活动时投放轮胎、攀爬架、树桩、箱式积木、推车等,并辅以木板、树枝、木块、方砖、篮球等,提供丰富的材料和自由搭建的机会。在幼儿活动时,教师则注意观察其对材料的好奇心和适宜性,根据需要适时调整、更换材料,保证材料的有趣性、新颖性、支持性和引领性。同时,分类设置相对固定的位置方便摆放不同的材料,便于孩子自主选取和收拾归位,培养自主性和秩序感。

以下图片(图1、图2),生动再现了我园幼儿在有效晨间活动实践中探索“长凳”这一材料器械多种玩法的过程,不同的活动形式和方法体现了幼儿对于材料器械的自主建构及使用能力,幼儿不仅乐在其中,同时学会了互相协作。

图1长凳“小火车”图2“小汽车”过“大桥”

图3共同协作趣味玩绳图4巧用滚筒攀爬

(二)空间策略

根据活动性质与需要合理选择整合空间区域,避免不同场地的活动之间产生相互干扰和影响。合理安排活动空间区域,创设有序的活动场地环境,能有效规避晨间活动的无序性及盲目性。如将球类活动空间设置在小篮球场,攀爬和钻爬活动空间放在大型器械的草地上,骑玩活动空间设在独立的跑道上等等。以下是园所班级的区域安排表和区域划分序号地图,教师根据以下表格,明晰了自己所在的区域。这样的整理即把园所各个地理位置与各区域活动需求的条件相结合,又让教师对自己的职责范围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

以上是每个班级不同周次安排的区域表,班级老师根据表格去到指定的序号点。

区域序号安排地图

(三)形式策略

丰富晨间活动的形式,尤其是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自主创造活动形式,可以从根本上消除晨间活动的呆板、僵化,引发幼儿活动的坚持性内驱力。如在球类、攀爬、搬运、钻爬、跑跳、跨越、骑玩等活动中,鼓励幼儿或者和幼儿一起利用提供的主材料和辅助材料,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进行自由搭配,采取拼接、重叠或者组装的方法,创造性地衍生出多种多样的适宜性活动形式。

三、实践方案

在材料、空间、形式这三种策略介入下,我园设计了《“泛区混龄式”晨间活动实施方案》,通过活动环境的适宜设计和材料器械的有效配置,让幼儿在与环境和材料的自主互动中达到自我运动和自我发展的目的。

以上方案利用开放的活动环境区域,开放的活动材料器械,开放的活动形式,打破年龄阶段限制,幼儿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穿梭于各活动区域空间中,选择并创造自己喜欢的活动内容和形式。每个区域划定责任区由教师进驻负责,幼儿则根据兴趣和需要在各区域间轮换活动。方案实施过程中的活动材料器械,由各班根据本班实际先各自设计完成初始架构,然后再全园整合,最后由师幼共同建构并使用。在活动中,幼儿能够自己运用、照顾和管理活动材料器械。收整环节利用音乐指引,孩子们在放松的旋律中结束活动。

为了营造轻松、快乐的晨间活动氛围,我园尝试让音乐进入并发挥提示指引作用。在晨间活动的初始阶段,选择活泼轻快的音乐,提示幼儿做好活动准备;到活动高潮阶段,则播放节奏感强的音乐,指引幼儿全身心投入;进入活动尾声,则放舒缓的音乐,鼓励幼儿逐渐放松身心,并自主整理归位材料器械。音乐的介入,让幼儿跟随风格、节奏等音乐元素进入相适应的活动阶段,主动调控合适的运动量及心理适应性,达到身心愉悦之境。再加上开放的活动空间环境、千变万化的活动材料器械和自主自在的活动形式,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幼儿的活动热情,同时满足了幼儿的运动愿望和情感需求。

四、有益经验

(一)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发展。

“泛区混龄式”晨间活动的开展,打破了传统班与班的界限,让不同班级的幼儿之间有了接触,幼儿之间的游戏策划沟通等等需求,都为交往合作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可能。

(二)促进幼儿自主性和创造性。

丰富多彩的晨间活动、开放的晨间活动组织形式、充分的教师支持,培养了幼儿自主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幼儿在这样的环境下敢于创造,乐在尝试,充分给予幼儿自主性,最大程度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创造空间。

(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晨间活动中幼儿行为的随机性和对幼儿的熟悉程度对区域的指导教师来说都是重大的考验,要求教师不断观察幼儿行为,判断问题原因,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这样的过程对于教师来说是一种有益的探索尝试,更是一次宝贵的专业成长历程。

(四)促进家长的参与度。

在“泛区混龄式”晨间活动的探索实践过程中,家长受幼儿热情感染,主动加入到了材料收集、加工及活动参与的现场之中,成为晨间活动顺利有效开展的强大支援。在这样的互动中,家长们的教育观念和行为也在发生变化,从以往的漠不关心、盲目折腾转变为献计出力、主动参与,家园共育得到了有效发展。

(五)促进课程特色化。

“泛区混龄式”晨间活动体现了其对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广东省幼儿园一日活动指引》全面教育思想的贯彻落实,在受到幼儿欢迎、家长关注、教师认可的同时,也成为了幼儿园课程的一大特色和亮点。

参考文献

[1]褚学琴.改变从晨间开始-优化幼儿园晨间户外活动的实践与反思[J].新教育,2015(8):72-73.

[2]章玲.以区域活动为载体的幼儿晨间混龄体育活动的实践研究[J].教法探索,2015(10):157.

[3]郑美玲.有效开展幼儿园晨间活动的策略[J].课程教育,2015(22):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