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素养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5-15
/ 2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素养的培养

郭正中

四川省威远县龙会镇民政初级中学郭正中

摘要:初中学校教学设备陈旧、教师队伍不尽完备,再加上学生小学基础相对薄弱,所以农村初中学生的数学成绩经常较低,始终影响着学生的升学考试成绩,从而失去了继续深造的机会。如何改变当前的这种局面,是摆在我们农村初中数学教师面前的大事。我想,提高初中学生的数学素养,是改变这种局面的方法之一。

关键词:初中学生;数学素养

数学素养是指在数学教育中逐渐培养形成的数学思维、数学意识以及分析和应用数学的能力。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提高初中生数学素养是素质教育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但目前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多数教育工作者仍以应试教育、题海战术为主。在课堂上,教师只注重数学知识与解题技巧的讲解,往往忽略了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提高初中生的数学素养是一个长期、系统、完整的工程,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参与。

一、初中学生的数学素养

(1)具有从数学角度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即在面临错综复杂的实际问题时,能够主动地运用化归思维、抽象思维、形象思维、空间观念、演绎推理、合情推理等数学思维方式观察和思考问题,并努力寻求用数学解决问题的办法。(2)能够较好地掌握和运用数学常规方法。数学常规方法,指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时所必须使用的某些固定的或约定俗成的方法。下面就“教”这一方面,谈谈可供参考的一些途径.。

二、提升初中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策略

(1)注重数学教学的整体性联系性,引导学生探索归纳

数学是一个较为系统和全面的学科,如数与代数、概率与统计等各个环节的内容都有较为紧密的联系。从整体上看待数学教学过程,才能促进各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增强对数学教学的逻辑性的把握,更清晰地了解数学教学内容的结构,这对于数学学习显然比较重要。例如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函数主要包括函数概念、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不同的模块,函数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从整体角度看待函数,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各章的融合,注重彼此之间的联系,向学生讲述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公式、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共性,使学生明晰彼此间的内涵联系,将相关知识进行融合,学生才会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对知识运用得更加灵活。在这个过程中,还要充分发挥计算机和多媒体的作用,让学生更加高效快捷地学习,计算机教学具备较为人性化和多媒体的特征,能让学生更加方便地探索各种数学问题,让学生通过做数学实验来感受数学教学的魅力。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给予及时的指导,提一些问题,让学生能够分析教学任务,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引导学生去探索、归纳、提炼和分析数学教学任务,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加强与不同小组成员的接触,共同探讨一些问题,为学生提供问题咨询,针对一些共性问题组织各小组成员进行探讨,重点讲解各个知识点间的联系,让学生能够从整体和全局的角度把握数学知识点,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系统的数学学习意识和习惯。

(2)高度重视阅读教学

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在读题时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的同学根本没把题读完就动手解答;有的学生在读题的过程中,添字、漏字现象严重,关键性词没有抓住,所以把题意理解错了。例如,在一道中考试题的第(1)问中,要求“将平衡价格x表示为政府补贴t的函数”,据对某省考生试卷做抽样调查,竟有40%的考生理解为“把t表示为x的函数”,从而写成用x表示t的形式,这可能是把x看作自变量的传统习惯起了迷惑作用。初中阶段,学生对符号操作的大量错误令教师感到棘手,防不胜防。事实上,并不存在防治所有错误的“灵丹妙药”,教师要通过细致的分析、观察,帮助学生认识错误之所在,加深学生对符号和算理的认识,培养学生防错改错的能力。数学课文不同于其他学科,这不仅反映在课文的内容上,而且反映在表达的方式上,其特点是语句精练,逻辑性强,既有文字叙述,又有各种数学符号、表达式,还有图象表格等。因此,在教学中,应特别重视对学生阅读理解数学课文能力的培养。清人沈德潜说过:“古人之言,包含无尽,后人读之,随其性情浅深高下,各有会心。”由此看来,教师如果把教学的视角由作品转向学生,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的思考上,将更能体现阅读的意义。

(3)努力提高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

以计算机为主体的现代信息技术,不仅推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也使数学的应用发生了质的飞跃。运用计算机可使许多繁杂的计算变得简单,可以很方便地处理现实中的各种图形、数据,可以很快地获取各种信息。学生掌握了现代信息技术,就如鱼得水,如虎添翼,可以大幅度地提高数学素养。所以,数学教学可以大幅度地提高数学素养。所以,数学教学应十分重视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联系,既要重视数学教学中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又要重视数学课与现代信息技术课的整合。初中数学教学同时应注意有计划、有步骤地传授一些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学习策略的能力。教给学生可提取或选用的一般性策略和阅读策略。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读法的教导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教读。教读阶段是传统教学转向自主教学的起始阶段。教读,就是教学生字斟句酌地阅读教材,弄清教材中每个术语、符号、公式以及每句话的含义,把教学课本读通、读懂。第二阶段导读。导读阶段教师的作用由讲转为导,是思维策略的培养。教师的导读主要通过设置《导读提纲》来进行。《导读提纲》的设计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针对性强,切中问题要害,化难为易,通俗易懂,真正起到“导”的作用。第三阶段自读。自读阶段是学生用自己的内心体验和主动性参与学习,教师的角色逐步从方法的传播者转化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者。

初中的学生在思维上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初中数学教学更多地承载着对他们思维的引领,使他们在今后的生活、学习中具有一定的思维层次,真正起到衔接作用。数学素养的培养渗透在教学方方面面,关键是教师一定要带着研究的心去体会新课程理念,挖掘教材中提升数学素养的功能,重视数学素养的培养,才能为社会输送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俊艳.浅谈初中生数学素养的提高[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15).

[2]张永健.浅谈如何提高初中生的数学素养[J].数学教育,20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