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1-21
/ 1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万秀峰

万秀峰吉林省大安市临江一小学131300

在基础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我们面临着现实与未来的双重挑战。面对21世纪人才的竞争,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渊博的知识、超群的智商,更需要这一代人具有良好的品质和健康的心理。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是我们当前的首要任务。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学生不仅能学习知识,还能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风尚,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一、纵向深入法

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不能单凭思想品德课进行,在其他学科教学中都应渗透德育。因此,要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在教学中有计划地逐步渗透。

如在讲《白杨》一课中,我根据这篇课文的内容、特点,巧妙地设计了几道思考题:

1.环境极其恶劣的沙漠地带,白杨树不择地势,不怕风暴,傲然挺立地生长着,试想想白杨树有怎样的精神。

2.作者在《白杨》这篇课文中,表面是写白杨树不屈不挠的精神,实质在写什么?

3.作者在最后一段中表明了什么?

学生读完课文,围绕这几道题展开了议论,他们各抒己见,观点十分鲜明。有的同学说白杨树不择生长环境,不怕强旱,不怕风暴,不屈不挠地生长着,作者表面这样写,实质是在颂扬那些扎根边疆的坚强战士的高尚品德。同时,作者借爸爸的话表明了自己的用意,希望下一代能够像上一代人一样到边疆去,扎根边疆,建设边疆。这样,学生的思想与作者产生了共鸣,要因势利导,教育学生从小就要树立爱祖国、爱人民的崇高思想,学好科学知识,长大后用自己的才智去建设我们的家园。学生明白了这个道理,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完善自己,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在内心埋下了堂堂正正做人的种子。

二、横向发展法

学校德育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道德境界。首先境界犹如阶梯,有着不同的层次和等级。就每一个学生而言都有一个道德上的起点,现实生活中,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大多数学生的道德境界不高,因此,把德育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来,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是当前形势的需要。根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特点而确定的现阶段小学德育教育的任务,是教育学生如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初步形成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立志做“四有新人”。因此,课堂教学与古今人物的先进事迹、先进思想有机地结合起来,向学生灌输爱国仁人志士的崇高品质,讲抗日战争时期保家卫国的英雄事迹、解放战争中为正义事业献身的英雄事迹以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先进人物事迹,学生必能从中受到很大的触动。有的同学当堂表明了自己将如何向那些英雄人物学习,把学习搞好,将来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在同学们情不能自已时,我又结合《我的自白书》、《囚歌》这两首诗进一步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受到了强烈的感染和熏陶。

三、文道结合法

加强德育教育是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对儿童健康成长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他们正处在长知识、长身体的关键时期,因此,我们要加强培养和教育。他们生长在改革开放的年代,思想活跃又没有经验,易于偏离方向,我们有责任且必须把他们培养成为革命事业的接班人,在教学中必须把德育放在首位,保证培养人才的质量。我在教学中就是本着把语文教学与学生的道德修养结合起来,把握儿童心理特征,由浅入深地进行德育修养教育。如在教学《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课时,引导学生挖掘当时董存瑞舍身炸暗堡这一壮举的思想内涵,最后使学生明确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是为了隆化的解放、为了人民的解放,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这次战斗的胜利,也换来了全国的胜利,他的这种精神是每一位中国人学习的榜样。再如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五壮士完成掩护任务后,为什么不走通往主力军的路,而要走四面都是悬崖的狼牙顶峰呢?学生不应只是从表面理解五壮士的精神,而要从挖掘其英勇跳崖的可歌可泣的精神入手,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为学生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德育是教育的灵魂,是精髓。语文学科因其自身的特点,成为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学生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得到了飞跃,自小形成了良好的品德修养。为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把德育教育贯穿始终,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