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久起搏器安置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与健康指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永久起搏器安置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与健康指导

吕明艳张建英

吕明艳张建英

(辽宁省朝阳市中心医院CCU122000)

【摘要】目的:探讨心脏永久起搏器安置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和健康指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3例行心脏永久起搏器安置术的患者,从围手术期护理至健康指导进行全方位分析,整理。结果:83例患者均成功置入心脏永久起搏器,术后出现并发症7例。结论:护理工作对心脏永久搏器安置术的顺利进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永久起搏器围手术期护理健康指导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8-0050-02

人工心脏起搏器安置术作为一种缓慢心律失常的有效治疗手段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对成功抢救病人生命,提高生活质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作为一种创伤性治疗,其并发症亦不少见,发生率约8.2%-17.4%[1],因此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及出院后的健康指导至关重要。

1.临床资料

我院自1998年10月至2013年7月安装永久起搏器83例。男47例,女36例;年龄16-87岁;病态窦房结综合症(sss)25例,Ⅲ°房室传导阻滞38例,快慢综合征3例,窦性停搏2例,心肌炎后遗症6例,其他9例。所有病例均采用经锁骨下静脉穿刺送入起搏电极,脉冲发生器埋藏于锁骨中外三分之一下方约2cm处的皮下。固定电极连接起搏器,缝合切口,术后常规抗感染5-7天,7-10天拆线。术后并发症7例:囊袋血肿1例,电极移位1例,起搏器综合征2例,气胸1例,切口感染2例。

2.围手术期的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对于消除部分患者的恐惧及紧张情绪十分必要。使其了解起搏器置入术的相关医学知识,置入起搏器的必要性及安全性、简单了解手术经过,介绍成功病例,解除其紧张恐惧心理,使其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手术治疗与术后康复[2]。

2.1.2床上排便排尿训练:对于安置起搏器的患者一般要卧床72小时。因为体位改变,易致尿潴留及便秘,所以术前予以练习卧位大小便,使其适应排便方式改变。

2.1.3术前准备:完善各项常规检查,纠正身体不良状态,积极治疗并发症;术前1天做好皮肤准备及青霉素过敏试验,术前保证充足睡眠,必要时予以镇静剂。术前2小时禁食,入导管室前排空大小便,更换清洁衣裤,左下肢留置套管针,建立静脉通路。

2.2术中护理

患者送入导管室后,护士协助医生摆好手术体位,连接心电监护仪,备好各种抢救设备如:氧气、除颤仪、急救药品、器械。铺无菌巾,协助医生建立无菌区,术中密切配合术者工作,准确执行医嘱,传递器械,细致观察患者生命体征,重视患者主诉,及时予以处理,保证手术过程顺利完成。

2.2.1心律失常:术中心律失常以室性心律失常为主,严重者可致室颤。产生原因是由于起搏器电极进入右心室的机械刺激引起异位节律点兴奋性增高,应密切观察心电变化,及时通知医生立即停止刺激或改变电极位置,必要时予以心脏电除颤,预防和治疗严重心律失常。

2.2.2心包填塞:由于术者技术不成熟,动作粗暴等原因至心肌穿孔导致心包填塞,表现为血压突然下降、休克、颈静脉怒张、心音遥远,UCG可确诊。护理上应在注意脉率的同时还要注意脉搏的强弱节律,有无奇脉,还应注意患者的意识状态,心包填塞患者常由神志清醒到烦躁到意识丧失,应尽早协助医生行心包穿刺术以挽救患者生命[3]。

2.3术后护理

2.3.1术后患者取平卧位休息24-72h,严格限制术侧上肢躯干的活动。为了防止由于卧床时间过长导致的腰背部疼痛肢体麻木,失眠,已有学者尝试改进护理方法,采取术后24h卧床,限制活动,24-48h半卧位,72h后下床活动,指导其做上肢及肩关节适当活动,减少不适感。李继文[4]等研究认为起搏器术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可降低术后发生肩部疼痛及活动障碍的发生率,且不会增加电极脱位等并发症的风险;也有学者认为卧床时间可缩短为6h,并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5]。也可以使用气垫床,减少局部受压时间长的缺点,减轻不适,有利于康复。

2.3.2术后应持续心电监护36-48h,密切监测心率,心律、呼吸,血压变化,随时做好复律准备。随时巡视患者,倾听主诉,询问其有无心悸,胸痛,胸闷,呼吸困难、出冷汗,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抢救。

2.3.3伤口护理:穿刺处用0.5-1.0㎏砂袋压迫6h,观察伤口处有无渗血、出血,每日更换敷料并观察局部皮肤颜色、温度、张力等,警惕皮下血肿及感染发生,对术后伤口疼痛患者,可采用按摩,交谈、听音乐等减轻疼痛,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观察体温变化。

2.3.4术后常见并发症的护理

2.3.4.1囊袋出血及血肿:一般由于术者操作技术欠佳,止血不彻底,术前使用抗凝药等。护理措施主要有:严密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囊袋有无波动感,并监测血压变化[6],一旦血肿形成要及时处理。

2.3.4.2切口感染:起搏器囊袋感染发生率在0.4%-0.6%[7],护理上严密监测病人生命体征,密切观察伤口处皮肤是否肿胀,发热并及时通知医生,予以切口引流,每日更换敷料,使用抗生素,必要时重新安装起搏器。

2.3.4.3电极移位:电极移位是常见并发症,注意术后24-48h应限制活动,避免右侧卧位,术后一个月,避免术侧手臂过度高举或外展动作,定期随访,必要时行手术治疗。

2.3.4.4气胸发生率:国外报道1.5%[8],护士应观察患者呼吸状态,重视其主诉,必要时行胸穿抽气。

2.3.4.5起搏器综合症:多发生于单腔起搏器VVI方式,因其为非生理性起搏,改变了血流动力学,引起心悸、气短、乏力、眩晕、头颈部跳痛等症状。护理措施为术后仔细观察病情,认真听取患者主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通过调整起搏器工作状态及药物治疗,症状可缓解[9],必要时更换为双腔起搏器。

3.健康指导

3.1出院指导:心脏起搏器置入术不可避免会发生一些并发症,有的可以通过加强自我防护来避免,出院指导帮助患者做好生活调整,避免推动并发症发生的因素。①护理人员叮嘱病人定期复查,包括体格检查,体外程控起搏器参数和电池消耗等,术后1、3、6个月随访一次,12个月后每年随访一次,程控起搏器功能,起搏器临近预计寿命的1/3时每月随访一次,患者应了解起搏器的设置频率和使用年限。②教导患者正确数脉搏,若出现脉搏明显过快或过慢、头晕乏力、晕厥等不适症状时,应及时就医。③3个月内避免安装起搏器同侧的上肢进行过度用力或幅度过大的动作,以利于电极与心内膜的嵌顿、粘连和固定。④指导患者养成正确的生活方式,忌烟酒,食用新鲜蔬菜水果以防便秘。⑤为防止起搏器的感知功能失常而发生意外,应叮嘱患者切勿接近高磁场或局部放射治疗。

3.2健康教育:对患者及其家属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有助于心脏起搏养护及发挥正常的功能。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很多方面:①了解起搏器的正常工作环境及禁忌的工作环境。②患者保持良好生活习惯的必要性及对心脏起搏器的影响。③积极乐观的情绪对患者有积极影响,鼓励家属协助患者保持开朗积极的心态。④患者自己应妥善保管“起搏器卡”外出应随时携带,万一发生意外可便于行人拨打“120”进行急救。⑤家属应提醒病人定期术后复诊和随访

小结:术前心理指导、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而出院指导及健康教育可帮助患者处于最佳的身心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故护理工作是心脏起搏器病人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方颖、吴立荣、陆光华,等.人工心脏起搏器安置术并发症及防治[J]贵州医药.2002.26(2):13.

[2]康波.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护理体会及健康指导[J]当代医学.2010.16(24):108-109.

[3]王欣,段瑞萍.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的护理进展[J]现代护理.2006.12(10):897.

[4]李继文、邵丹、蒋萍,等.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临床研究[J]中国心脏起搏与电生理杂志.2012.26(1):44.

[5]周娟华、张珠凤.老年患者永久起搏器安装术后卧床时间的研究[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1):1705-1706.

[6]曹燕,蔡卢铭.心脏永久起搏器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防治和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2010.31(36):6828.

[7]叶显元、方凤霞.永久起搏器安置术后护理的新进展[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14):128.

[8]郑芳.永久性起搏器安置术后并发症分析及护理1303例[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2):33.

[9]余婷婷,秦小君,郑文庆.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近期并发症的护理[J]护士进修生杂志.2012.27(16):1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