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礼仪教育的意义与实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4-14
/ 2

学校礼仪教育的意义与实施

周跃球

周跃球

(衡山县沙泉中心学校湖南衡山421300)

【摘要】现代社会,由于诸多原因,青少年中出现了许多令人忧虑的行为。校园礼仪教育的加强迫在眉睫,它肩负着新时代的使命。礼仪教育的意义在于纠正礼仪偏差,弘扬传统美德,改进德育方法,推进行为规范,促进学校管理。它的实施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课程化、示范化、序列化、艺术化、更要坚持不懈,才能逐步转化为青少年的内在要求和自觉行为。

【关键词】学校礼仪教育;意义;实施

Themeaningofetiquetteeducationinschoolsandimplementationof

Zhouyueqiu

【Abstract】Inmodernsociety,asaresultofanumberofreasons,manyyoungpeopleintheactofworrying.Thestrengtheningofcampusetiquetteeducationimminent,itshouldersthemissionofanewera.Protocoleducationisthecorrectetiquetteofthesignificanceofdeviation,tocarryforwardthetraditionalvirtues,andimprovemethodsofmoraleducation,andpromoteacodeofconducttopromotetheschoolmanagement.Itsimplementationisalong-termtask,itisnecessarytocourses,anddemonstrations,andserialization,theartsandtopersevereinordertograduallytransformtheinherentrequirementforyoungpeopleandactconsciously

【Keywords】Schooletiquetteeducation;significance;theimplementationof

“礼仪”一词由来已久。“礼”的原意是“表尊敬、崇敬之意”。“仪”是“礼”的形式,包括礼节、仪式以及容貌、举止。“礼”、“仪”合在一起,就是以审美的方式表达崇敬之意。现代社会,礼仪教育正受到欢迎,并走进了中小学的校园,但还没有广泛推广和普及,这方面的教育还没有形成一定的气候。

1.礼仪教育的意义

1.1纠正礼仪偏差。现代社会,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一些与礼仪相悖的行为正在侵袭和影响青少年。加上现在中小学生有许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中不少人娇生惯养,缺乏起码的礼仪常识。比如在家里“孝顺颠倒”,在学校见到老师不打招呼,不知道尊老敬贤,不懂得谦恭礼让。

“礼仪之邦”出现礼仪失落现象,不能不使人感到忧虑。早在二十年前年李政道教授就告诫青年,不注意礼仪是“没有前途的”。礼仪教育,是以培养少年儿童礼仪素养和习惯为宗旨的。它以学校教育为条件,将礼仪溶进生活,带向社会,进而推动精神文明的建设。

1.2弘扬传统美德。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我国5000多年文明史中的瑰宝。礼仪,是中华传统美德宝库中的一颗璀灿明珠。我国古代先贤一直倡导用“礼”来修身养性,使人在“礼”中走向崇高。他们力求把“礼仪”从外在的规范变成人的内在要求,进而升华为自觉理念。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利于继承祖国优秀文化遗产,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礼仪教育正是肩负这一崇高使命应运而生的。它扎根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这块沃土之中,一方面要把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礼仪转化为青少年一代的素质结构和内在品质,另一方面又要在此基础上,创造出崭新的时代礼仪。

1.3改进德育方法。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德育教育更多的是流于形式,方法过于简单和呆板。郭沫若先生曾指出“人的根本改造应当从儿童的感情教育、美的教育入手。”礼仪教育正是一个改进德育内容和方法的有效途径。它对于美化人的心灵,具有特殊的功能。例如与年龄、身份、气质相称的仪表,落落大方的姿态,文明礼貌的言谈举止等,对于学生就富有较大的吸引力。礼仪教育,在一定程度上看,就是审美教育。将思想品德教育融入对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的追求之中,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观。以“纠正随地吐痰”为例,如果从礼仪的角度教育学生,就要使他们知道这一习惯十分丑陋,从而产生鄙视随地吐痰的情感,进而养成不随地吐痰的习惯。长期倡导礼仪,可以提高青少年的道德修养,使他们的精神需求向层次发展,达到礼形于外,德诚于中,礼德相济,礼德相融的境界。

1.4推进行为规范。学校进行行为规范教育都离不开《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行为习惯作为德育的一个基本环节来抓,这无疑是十分必要的。但《规范》只是对“日常行为”作了一定的规定,在此基础上,加强礼仪教育,则可以将学生引入更高的行为境界。礼仪教育与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相互渗透,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就会更具有民族特色,具有更宽厚的民族文化基础。其实,我们向学生提出的行为规范要求,就是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优秀品格,是祖国文化的精华。其内在的魅力,其固有的感染力,对于学生自觉培养高尚行为,形成符合时代需要的礼仪习惯,都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1.5促进学校管理。学校有学校的规章,要依规治校。但是,往往一部规章,一个制度,都比不上“礼”所涉及的范围。师生的一举一动,甚至连最简单的寒暄问候,都有“礼”方面的讲究。“礼治”,不是靠外驱力来维护秩序的,而是靠人的内驱力来获得秩序的,通过礼仪的内化,增强学生的自觉感和自律意识。可以说,“礼治“也是一种提高人的自觉性,着眼于内,表现于外的管理方式。它显示的威力是“不治而安”。所以,从改进学校管理看,也需要强化礼仪教育。

2.礼仪教育的实施

2.1达礼须先知书——礼仪教育要课程化。礼仪教育的核心是“尊重他人,完善自己”。礼仪教育,一要开发“礼”——人与人之间互敬,二要训练“仪”——知道“怎么做”。为此,礼仪教育要课程化,要编辑出版“礼仪教程”,开设礼仪课,让中小学生知书达礼,以实现“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礼仪教育”中应包括“道德修养”、“审美研究”、“礼仪心理”、“礼仪史”、“礼仪常规”等内容。“礼仪常规”中既要有语言礼仪规定(“请、您、您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等),又要有体态礼仪规定(微笑、鞠躬、握手、招手、鼓掌、右行礼让,回答问题起立,进教师办公室喊“报告”等);既要体现中华民族文明的传统礼仪(家中吃饭请长辈先就座,离家或回家与家长打招呼等),又要体现现代文明通用礼仪(参加升国旗仪式要脱帽肃立、行队礼或注目礼等)。另外,还可以通过因特网媒体为中小学校开展教育活动提供有声有色、形象化的教材。通过学习,激发学生追求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统一,促使学生对自己所处的环境、周围的人及外在美的统一,促使学生对自己所处的环境、周围的人及从事的活动牢固确立一种热情、尊重的态度,并用礼仪表达出来。“礼仪教程”教学中,教师既要讲知识,又要教学生“怎么做”;学生既要做到明“礼”、懂“仪”;更要会用,重在习惯的养成。

2.2以身立教、见贤思齐——礼仪教育要示范化。榜样是培养学生良好礼仪的典范,是为学生提供礼仪规范要求的物化模式,它具有很大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学生的模仿性尽人皆知,学生最接近的榜样就是教师。教师的礼仪榜样无疑是一种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教师和学生课上课下,朝夕相处,他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无不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正如东汉文字学家许慎所说:教,上所施,下所效也。因此,教师必须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坚持做到课堂上用文明语言上课,平时言谈举止当楷模。此外,还应在学生中培训“礼仪骨干”,评选礼仪标兵,以此带动全体同学遵守“礼仪常规”。

2.3循序渐近——礼仪教育要序列化。礼仪,本身就含有“序”的意思,所以礼仪教育切忌搞“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序列化,首先指礼仪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应该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水平,有一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其次,序列化又要求每一阶段的教育都有严格的计划性,抓好宣传教育、实施训练、考核评估、总结评比等序列化环节,力求使礼仪教育的序列与学生认知特征统一起来。南宋理学家朱熹认为“学以渐而至”。他还提出了8岁以下、8至15岁,15岁以上3个年龄阶段礼仪教育的内容。这对我们今天搞好礼仪教育很有启发意义。

2.4立于礼成于乐——礼仪教育要艺术化。孔子说:立于礼,成于乐。他是说“礼”的达到要靠“乐”。孔夫子说的乐是广义的,不仅包括音乐,而且包括诗歌、舞蹈,一言蔽之,即艺术化教育。礼的教化要在艺术化的氛围中完成。在礼仪教育中,艺术化的方式很多,可以教唱礼仪歌曲,开展礼仪知识竞赛、礼仪演讲、礼仪辩论,讲礼仪故事,成立演出队,自编节目如小品、哑剧等进行以礼仪为内容的文艺演出。这些青少年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具有生动性、直观性,能激励青少年效法礼仪行为。高基曾经说过,歌就是力量,就是战斗的号角,就是人的思想火花。音乐舞蹈同样能陶冶学生的心灵,促进他们尊礼循仪。

礼仪教育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不可能“一抓就灵”,只有坚持不懈,才能逐步化为青少年的内在要求和自觉行为。

收稿日期:2009-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