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7-17
/ 1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王艳

高邮市第一小学王艳

课堂教学中如何更好落实新课程标准,扎实、有效地搞好数学教学,提高教学的效率与质量,怎样有效地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广大数学教师关注的首要问题和追求的主要教育目的,是需要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不断反复认真思考、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找准起点,制定目标

1.找准学生的真实起点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能否实现有效教学,关键在于能否备好自己的学生,了解学生的真实起点就成了有效教学的重要保障。在学生学习新知识之前,可提出问题,用问题调动学生的知识经验,使其暴露已有的认识水平,教师可以借此展开新知的教学。

当然,处于信息时代的学生,他们学习的储备状态有时远远超过了教师的想象,往往在学习新知以前就对新知有着比较多的认识,构成了数学学习的“特定视界”,因此,教师在进行新授前,应全面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相关经验的储备、对新知掌握的情况等,做到准确把握教学的起点。那么,如何找准学生的真实起点呢?我认为,在教学概念前,教师可询问:“关于××你已经知道了什么?请你说一说”;在教学计算前,教师可启发学生:“这题怎样算的?请你试一试”;在教学解决问题之前,教师可激发学生:“你能自己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在让学生充分地说一说、算一算、做一做的基础之上,有的放矢地展开教学。教学中,切忌把学生设想成对新知一无所知,而采取“齐步走”“一刀切”的做法。

2.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数学学习的过程是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相互作用,形成新的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教学设计的目的就是使学生顺利地完成这个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找准学生的真实起点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教学目标,使教学目标合理并切合实际。

二、注重主体,转变观念

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一观点已逐步被广大教师接受,但话语层面上的认同并不能自然生成相应的教学行为。要想避免形式化的课堂,关键在于教师观念上的转变,在课堂上应做到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想方设法地把学生推上学习的主体地位。只有做到了这点,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才有可能被激发调动起来,学习才有可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般情况下,最好采用“先学后教”“先试后导”的教学方法,把学习过程中的观察、实验、猜想、分析、探索、验证、评价乃至每一个细小问题的处理主动权都放手教给学生,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交流和展示学习成果的舞台,让学生体验到参与过程带来的满足,实现主动发展。让学生在自主活动的过程中,既学到了知识,能力又得到了发展。

三、改革评价,多元体验

1.激励与鞭策兼备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倡导赞赏,但教师必须注意赞赏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在学生发挥正常时,用一个眼神、一个微笑给予肯定和鼓励;当学生讨论喋喋不休、结结巴巴说错话时,教师要耐心地等待,要始终保持真诚的热情,既指出不足,也要抓住其可取之处,给予激励;当学生创造性回答时,教师应及时地给予肯定;对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则给予鞭策,督促他不断前进。这样,每个学生随时都能感受到来自教师、同学间的鼓舞,评价才显示其应有的价值和魅力。

2.自评与互评相结合

自评与互评的结合,使评价活动自然成为学生探索、体验和教学相长的过程。自评与互评的有效结合,使评价更加客观公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评价观念,加强了对人格的尊重,进而使每一次评价都成为学生发展的一个新起点,激励其不断奋发努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四、关注学情,适时反思

1.引导学生进行反思

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对自己在学习中的成功和不足进行及时反思,教给学生一些反思的方法,培养学生经常对学习情况进行反思的良好习惯,使学生在不断反思中学习数学,掌握知识,并运用于实践。

2.教师自身进行反思

美国心理学家波思纳曾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是——一个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可见,教学反思对于一个教师在专业素质成长中所起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教师自我有效反思可贯穿教学全过程:

(1)课前反思:学生的学习状况、课堂上可供挖掘和利用的课程资源以及教师本人的教学风格、手段和方法;(2)课中反思: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要拘泥于原有的教学设计,要根据课堂上的实际状况及时作出调整,随时思考教学策略的运用是否妥当等,及时对原有的教学设计进行“二度设计”;(3)课后反思:教学目标是否达到了?如果达到的话,有哪些标志?事先的设计与实际的进程之间的差距如何?教学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哪些是关键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