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预习之我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0-20
/ 2

英语预习之我见

杨锦华

杨锦华(乌鲁木齐市第六十三中学,新疆乌鲁木齐830063)

根据新课程观念,教师的教学策略将发生改变,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为此,要大力倡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终生学习的能力。

自学能力是每个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它是学生积极学习的核心,是外语学习的重要武器。英语学习中的预习环节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很好的途径。在教学实践中,学校承担了乌鲁木齐市“十一五”教育科研小课题《农牧区学生预习能力培养课题研究》。通过教研的开展,教师在实践中增强了对教学的自我意识,建构起对新课程教学的理解。

1.培养学生兴趣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持久的动力。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即使困难再大,也能克服,所以教师培养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至关重要。培养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的主要途径就是通过课前预习,预习能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信心,待教师上课后,可从中看到自己的成绩和不足,从而提出新的要求,这样就增强了他们的求知欲。

2.认识预习的重要性

要提高教学质量,预习工作是十分重要的。预习可以为接受新知识做好衔接工作。众所周知,上课占用了学生大部分时间,有些学生学习差的根源在于上课听不懂,而听不懂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上课时所需要运用的旧知识不会或者遗忘,由此造成头脑中知识序列或者学习阶梯的中断,结果就只好“遨游天宫”了。

首先为解决新知识的衔接,学生在上课之前,要复习一下接受新知所缺的旧知识。古人云“温故而知新”就是这个道理。其次预习可以提高听讲的目的性和积极性,学生在预习中不可能把教材中的内容全部看懂,总会有或多或少看不懂的问题,等待教师在课堂上解决。学生预习后求知欲增强,听课的主动性就确立了,目的性明确了,注意力也就集中了,收到的效果自然就会更好。

其次,预习有助于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预习可以初步了解新课内容,做到提前思考。如Unit2主要是学习有关“文具”的词汇和用语,预习中可以提前归类识记,学习起来就不会盲目、被动,也就抓住了学习的主动权。

再次,提高效率。“教是为了不教”,在授课时,布置新课预习提纲,要求学生借助生词表,词典,课文注释预习课文,

先了解课文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地点等。这样做,能为课堂教学争取到许多宝贵时间。预习工作的实施,为那些一直以为疑难点颇多,但又找不出具体问题的学生得到了解脱。一旦学生的疑难在老师授课过程中得到解答,学生学习兴趣将日益浓厚。预习贵在坚持,教师在上课时,要及时检查学生预习情况,特别要注意学习较差学生的预习笔记。对于预习好的学生要给予肯定,对于学习差的学生要给予正面引导,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念,同时要善于在引导上下功夫。

3.预习需要教师的指导

预习是指导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培养自学能力的有效手段。预习的内容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规律,对学生方法进行细致的指导。有些学生抱怨自己听课时效率不高,其主要原因就是抓不住重点,不知道课堂上应该听什么,做什么。对于这样的学生,正确的预习可谓一剂良方,对第二天学习的知识进行预习,保证第二天能跟上老师的课堂节奏。预习的意义在于能够帮助同学们提高课堂听课效率,使课后的作业也相应地变得轻松。

首先,预习重点生词,要求正确读出单词,简单了解这些生词在本课中的意思以及他们的同义词、反义词等,为下一步整体理解课文打下基础。因为现行教材的词汇新颖且众多,但有些生词可鼓励学生根据上下文猜测意思。若不事先集中识记一下重要生词,学生无法理解课文,就更谈不上回答问题了,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

其次,预习课文,找出重点,难点和疑点,以便学生在课堂上能有的放矢地去听,避免了盲目性,也增强了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教师应对预习情况进行核查,更正,表扬预习得好的同学,督促不认真做的同学,久而久之,学生会自觉养成预习的习惯。

通过预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将要学到的基本内容,记录疑难词组、句型等,产生求知欲望。从找重点、难点到使用工具书,从了解大意到受到思想感染,使学生对课本内容形成整体感知。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1.查单词

让学生把课文中的生词通过查字典或词汇表注上音标,正确读出单词,初步掌握词类与词法(单词的用法),随后找到且记住与新单词与有关的派生词、合成词、同义词、反义词等以及与之搭配的词组。同时运用对比的方法记忆新旧单词,找出新旧单词相同与相异点,进行比较、归纳和整理,这样既掌握了新的单词,又巩固了旧知识。

2.找介词、副词

指导学生看见介词、副词,就用笔圈起来,同时还要掌握与之搭配的动词或其他词类,千万不能孤立地死记它们。了解它们在此处的意义用法,自己该如何运用它们,用在什么地方才正确无误。这样,见多识广,举一反三,逐渐培养出自己语言的思维能力和运用知识的本领。

3.划词组

在初步了解新单词之后,从课文中找到词组,用横线画出来,同时找到与之相类似的词组。如takecareof/takeaway/takeoff/takeiteasy/takeashower…

4.懂语法

学生在预习时应注意每一句话使用的时态和其他的语法规则,用波浪线画出来,懂得其具体的含义,结构和运用范围,同时用多种形式造句,加深对它的理解和运用,特别注意不同句型和运用和使用的语言环境,最终必须掌握它的概念、构成、运用(时间状语、标志词、语言环境、语言习惯、时态呼应及联系上下文)。

5.日常用语

预习时从课文中找到不同环境所使用的不同的日常用语,先用双横线画出来,再摘抄在随身携带的小笔记本上,然后记住它们,同时运用到合适的环境中。平时要求学生大胆运用,不要害怕,比如互相见面时打招呼、问好等,能用英语谈的力争用英语讲出来。长期积累,在日常生活中不愁找不到说的内容了。

6.读全文

做到多读熟读反复读,读深读透,同时边读、边思、边划、边批,读书力求五到:心到(用心力)、口到(求准确)、眼到(认清楚)、手到(划批写)、耳到(辨正误),理解语言,感知语言,掌握方法,形成能力。阅读时叙述断句(把长句变为短句,复句变为单句,单句变为词组)、语音、语调和重读,且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掌握每一句的意思,找出重要的句子,从而了解全文大意,随后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简单的复述。

7.做作业

做适量的预习作业,是对预习结果的验证和考核,也是自我检测的一种手段。因此设置预习作业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可以根据课文对话内容填空、改错等方式进行,难度适度、容量适中、时间合理,从而使预习中获取的知识得到巩固。

对于课文的预习教师可以这样做:让学生在课前预习,并列出课文中的重要词组、句型、语法重点。学生对课文进行通读,口头翻译课文,把课文中的重点词组句型划线,把理解有困难的句子找出来准备课上提问,口头复述课文,这样对课文有整体上的了解。教师一定要在课堂上给学生提问的机会,这样教师才能真正的了解学生。教师在解答学生问题或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时可进一步引申。教师还可指导学生就课本内容进行提问以达到对课本更深的理解,从而完成单元主要语法项目的练习。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要耐心指导,并且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带着问题听课的习惯。教师给学生的“鱼”是有限的,而学生掌握“渔”之后,自己就可以打开知识的宝库。

教学的过程不可缺少预习环节,预习可使课堂效率提高。教师要努力探索,认真地总结预习中所有存在的问题,并注意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