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班主任角色,重塑班主任新形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转变班主任角色,重塑班主任新形象

韦启航

韦启航广西柳江县百朋中学515102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下,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只有转变角色、改变旧观念、树立新形象,才能培养创新人才。本文就班主任从管理者到指导者、经验型向科研型、权威型向对话型、偏爱型向博爱型、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等五个方面谈谈如何做好新时期班主任角色,重塑班主任新形象。

关键词:新课程班主任转变角色重塑角色

新课程理念体现在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主体,它正以新的课程观刷新着传统的教学理念。新的理念促使班主任只有转变角色,改变旧观念以及传统教育形式,才能培养创新人才。所以,新时期的班主任应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树立科学的育人观,实现由单一的教育向多形式、多角度、多方位转变。在此,笔者从五个方面谈谈如何转变班主任角色,重塑班主任新形象。

一、由从管理者到指导者的转变

班主任是班级的管理者、教育者,在传统的教育中,班主任常常把“不能……”、“不准……”挂在嘴边,用制度去限制学生,用自己的意念去塑造学生。这种做法显然违背了新课程理念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在班级管理中,如果班主任只是发号施令,学生只会按令行事,把学生当成机器人,师生间的情感就会淡化,班级工作就不能顺利展开。因此,班主任要从“主任”角色中走出来,把自己当作班级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成长,与学生成为学友。只有成了学友,双方才能平等对话、互相理解、互相配合,才能创建良好、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跃学生的思维。这才是班主任由管理者转向指导者应当确立的基本观念。

二、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

当今社会是个多元的社会,学生所接受的信息也是多方面的,在教育教学中会出现一些令我们招架不了的情况。丰富的经验固然重要,但经验不等于科学,某一时期的教育措施对该时期的教育对象有效,但对另一时期的教育对象不一定是有效的。每一届学生都是不同年代的产物,在知识、物质大爆炸的今天,学生的知识需求变化很快,这就需要我们老师更新已有的知识储备,扎扎实实搞科研,运用科研的方法指导工作,以科研为推动力,确立科学研究的角色意识,并把班级工作与科学研究作为自己的双重任务,这样才能适应课改的需要。

三、由权威型向对话型转变

新课程理念呼唤平等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师生间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人格碰撞的互动关系。要把握好这种关系,需要班主任加强与学生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沟通、相互协商、相互宽容。要求班主任舍弃原来绝对权威的角色形象,以“对话者”“民主型”的角色代之,深入学生内心,倾听学生心声,与学生沟通,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用理解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心灵的桥梁,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学生进行平等、民主、互动的交往。只有用尊重、信任、理解来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创造新的教育文明,班主任才能成为学生可以信赖的良师,才能在学生中树立起良好的威信和形象,才能促进学生人格的养成、人性的提升,才能实现班主任角色定位重新调整。

四、由偏爱型向博爱型转变

作为班主任,眼里不能只有听话、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实际上“差生”才是最易受伤的花朵,他更需要班主任的格外扶持,格外关心,倍加爱护。班主任不经意的冷淡、讽刺、训斥、歧视,往往会打击他们的自尊心,使他们永远“差下去”。因此,应该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才能让全体学生亲近你,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才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我们要善于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把爱播撒到全体学生身上,通过良好的教育,使每个学生都成人、成才、成功。

五、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

社会在飞速发展,观念在日新月异,人们的思想意识、道德情操、社会理念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作为班主任一定要跟上时代潮流,与时俱进。我们现在面对的是朝气蓬勃、有思想、见识广,自我表现欲望较强的学生群体。如果我们不能走进学生的年代,不能走进学生的世界,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可以说我们的教育是失败的。所以,这就要求我们班主任转变观念,做一个与时代同步的现代型班主任。

在新课改背景下,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角色转换是多变、多样的,受到人、事、时、地等因素的制约。因此,班主任要善于运用辩证的观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断改进方法,完善制度,树立以人为本的先进理念——视学生为朋友、为知己、为亲人。以一切为了学生,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全面推进和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素质,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霍益萍《研究性学习教师导读》.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10月。

[2]钟成《现代教学心理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8月。

[3]魏书生《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漓江出版社,2008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