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风险区划与综合防治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地质灾害风险区划与综合防治措施

朱莉

湖北省来凤县国土资源局

摘要:地质灾害虽然具有一定的偶发性等特性,但仍有规律可循,给人民带来的生命财产损失也不可估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地理信息技术的进步,人们在面对自然灾害时有了比较及时的预防和应急处置机制。本文主要就地质灾害风险区划进行具体分析,探究其针对性和综合性兼具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地质灾害;风险区划;综合防治措施

地球上的板块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推移等逐渐挤压、碰撞、分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活跃的板块边缘自然而然的会出现一系列自然灾害。对于经常出现的地质灾害的地区,可以选择进行专门的区划管理,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尽可能减少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

1.地质灾害风险区别

1.1区划基本原理

地质灾害发生具有常见性,除了其自身出现造成的自然灾害外,还会引发一系列的并生灾害,给社会经济造成相对严重的影响。根据对给定区域的可能导致发生地质灾害的地质因子进行有关时间长度、空间范围和破坏强度的相关估计,统筹分析其可能造成的影响,通过综合分析,最终得到可能造成危害的预估值,对相应的风险损失等得出合理计算结果。

1.2地质灾害区划思路

地质灾害虽然具有偶发性,但其大多具有较为明显的分布规律,可以结合不同地区的地质构造、地形地貌以及地质组合综合分析。对于可能导致地质灾害发生的各项因素,通过加强对人们社会活动对自然地理等可能造成的影响以及天气的变化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导致地质灾害的各项因素中,地质构造的不同、地形地貌的差异以及地质的单元组合是相对稳定,短期不会出现剧烈变化的因素,只要加强日常的监控观察工作即可进行预防。而天气的变化以及人们日常活动则是较有较强的变化性,极容易导致地质灾害的诱发因素,需要切实加强监督预防。在进行地质灾害风险区划时,通过对导致地质灾害的因素进行诱发因素和基础固定因素的合理分类,可促进进一步预防措施更为针对性的提出,促进更好的研究防治各类地质灾害。

1.3风险区划结果

对我国进行基本的地质灾害,即滑坡、泥石流和崩塌的分类时,可以看出位于西南地区的四川、湖北、云南和重庆是受地质灾害损失较为严重的地区。其中四川、湖南省份所管辖的乡县在遇到地质灾害时受到的财产损失比较大,而四川、遇难地区受到的人员伤亡等损失相对比较严重,三峡库区以及云贵川交界处受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地质灾害发生后土地资源损失严重。西南部地区由于处于板块断裂带上,日常的板块运动等比较活跃,导致地质灾害的发生也比较频繁。而与之相比,国内的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更多地质灾害出现的原因是地形的变化以及水土流失和人类不合理的施工建设导致的地质灾害,除部分地壳活跃带外,一般不具有代表性,但政府及相关部门仍要加强重视,尽可能将地质灾害产生的损失降到最低。

2.地质灾害综合防治措施

2.1加强日常监测预警工作

在对地质灾害开展日常的检测活动时,必须完善相应的报警等设备,使得检测到发现危险、报警防御等一系列监测预警环节都可以按照既定的目标合理开展。通过加强对地质灾害各个环节的预警监督,可以促进整体监督预警工作的联系增加,促进相关活动合理开展。具体监测预警过程中,首先要加强对当地实际的正确分析归类,结合实际进行有重点的规划防御。对于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的比较频繁的地区,可以结合当地人口分布等进行规划,当山谷出口等地分布着较多的城镇、居民时,可以选择对居民进行有计划地建议以及加强监测设备的科学性及时性,提高监测力度等方式全方面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其次,在监测活动开展过程中,要加强对不同技术的合理应用,在逐渐将新型的电视、网络、地理信息技术进行合理应用的同时,对于相对落后,信号等传递不及时的地区,仍然要强调传统的检测预警设备的地位,针对可能出现地质灾害的意外情况,通过使用电话、广播甚至是原始的敲锣打鼓等手段对人民进行及时预警,使得居民可以及时接受到地质灾害的相关信息,及时做好防御工作。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归根到底是为人民服务的,因此加强与人民之间的联系合作是必不可少的内容。政府部门以及相关部门单位要加强对监测预警的重视,切实加强与人民之间的联系,使得群众积极参与进来,促进群防群测工作的合理开展。通过使用活动经费鼓励、津贴补助等手段给予参与民众不同形式的鼓励,调动民众的参与积极性。

2.2推动综合防治措施的全面开展

我国地形的特点之一即地大物博,不同地区的地形地貌不尽相同,具有较高的复杂性。针对不同地区的常发灾害,也应结合当地实际开展针对性的处理,但也应重视综合防治的作用,促进各类预防措施全面开展。对于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要加强灾害处理方案的制定工作,提高治理方案的针对性。对于地质灾害的高发地区,必须加强对监测工作的重视,及时分析其不同时刻不同时间的地形变化情况,合理分析预测,制定应急处置方案,最大程度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地质灾害治理过程中,除了需要加强对地质灾害发生地区的针对性治理外,还要重视综合治理的过程,对于可能出现问题的小流域、水库等加强重视,及时处理其潜在风险,不能因为其表面风险不大等便降低重视,避免其因地质灾害发生导致的并发风险。最后,地质灾害中的地面沉降、地面裂缝等现象,大多是由于人们过度采取地下资源造成的。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加强联系交流,制定合理的地下资源开采措施,对于固体地下资源、如煤炭等的开采,强调及时做好回填和地形地貌恢复工作,最大程度将资源开采造成的自然影响降到最低。对于地下水等资源的开采也应将其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避免出现因为过度抽取地下水造成的地面塌陷等情况。

2.3及时进行应急救援

应急救援的速度以及力度对减少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具有重要作用。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加强对人民的防灾训练,强调村民、城市居民以及学生等定期开展灾害应急演练活动,提高人民的反映能力和灾害应对能力,可以在地质灾害发生后及时反应。此外,在地质灾害发生后,应急能力的主要构成部分仍是公安消防人员和解放军以及武警力量,这也是应急灾害处理力量地高效部分。要切实加强对该类主体的日常训练,加强其对地质灾害的预防反应能力。除了加强对人员的锻炼训练外,还要及时地完善应急灾害处理设备器械,对于交通工具、通讯手段以及救援专业设备定期更新维护,使得其可以及时发挥作用,日常演练也是必不可少的锻炼部分。针对基层民众等对地质灾害重视程度不高、应急处理措施不完善等现状,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地质灾害发生地区的预警监测和风险宣传工作。在雨季以及其它地质灾害发生的较为频繁的季节,可以适当安排相应工作人员对该类地区开展巡逻预警工作,切实监督地域的异常变化。安排专业人员深入乡村,定期组织防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措施宣传讲座等活动,调动民众参与,提高民众的应急反应能力。通过加强村与村之间的合作等,组织该地域居民以一年抑或半年为周期开展地质灾害逃生演练等活动,加强人民对地质灾害问题的重视,促进其在灾害发生时可以及时逃脱。

3.小结

地质灾害风险区划以及总额和防治工作的开展是长期且复杂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必须及时应用先进的地理信息技术,加强与民众之间的交流,提高政府相关部门以及民众对地质灾害预防和应急处理的重视,制定完善的监督预防和灾害应急处理机制,尽可能降低灾害损失,保障我国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菀.分析地质灾害风险区划与综合防治对策[J].中国化工贸易,2015,7(23):209.

[2]米春元,吴刚,吴泽等.地质灾害风险区划与防治措施[J].环球人文地理,2014,(14):44-44.

[3]李荣翰.天然气管道地质灾害风险区划方法和防治措施[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32):1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