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职校语文教学如何实施课堂提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9-19
/ 2

试论职校语文教学如何实施课堂提问

董锐

董锐(吉林省城市建设学校吉林吉林市132002)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摘要:课堂提问是教学的组成部分。教师善于提问,掌握对话的技巧,能大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提高对话交流的效果。同时,提问对于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和教学任务的完成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本文立足课堂教学的实际,着重从提问的原则性、技巧性、艺术性等方面展开论述,探讨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提问

关键词:职校语文教学课堂提问

学问,学问,贵在学后问。问不仅是学生学习的事,更是老师教的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学会问,把提问当作一项技术,甚至是一项艺术来对待。不会提问的老师会让学生在课堂上稀里糊涂,满头雾水,不知所措,兴趣索然;会提问的老师会让学生在课堂上思路清晰,目标明确,积极参与,兴趣盎然。

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认为:”提问是老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学生从老师的提问中,了解课文的重点、难点,以及教师的启发引导等信息。教师则可从学生的回答中得到教学效果的信息,从而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设置一个个的问题,可以不断引起学生认识上的矛盾,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提问时要掌握一定的提问艺术,遵循一定的原则,把握一定的提问技巧,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

一、课堂提问必须掌握一定的艺术

(一)设悬型提问

教学中巧设悬念,模拟章回小说“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结构,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我们可以从说书人那里获得启发。记得,小时侯在农村,每当农闲时,生产队里就会请说书的人来村子里说书,晚上,全村男女老少,都围坐在场上,听说书人边说边唱。全场上百口人,鸦雀无声全被说书人给迷住了。现在想来,说书人哪来这样的魅力?就是他很会“卖关子”。他能用一些问题,不停的去调你的胃口。

(二)曲折型提问

教师不直接问、正面问,而是拐弯问、迂回问,即“问在此而意在彼”,这能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活跃学习气氛的效果。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推动他们去钻研课文。当学生寻求到答案以后,就会为获得新知识和能力而激动、振奋,为探索和创造的成功感到愉快。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三)深究型提问

这类提问多用于细读课文,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探索文章的中心思想,逐步理清文章的思路,深究重点段落的句子含义。一般要求学生回答出“为什么”、“说明了什么”、“表示了什么”。其特征是问题答案必须通过分析、比较、对照、总结、扩展、应用、重组或评价等方法,改变已知信息的形式或组织结构,经过高级认知思维方可得出,这些问题让学习不太好的学生回答,有点免为其难,又影响讲课进度,比较适合那些程度较好,善于思考的学生。

(四)渐进型提问

在提问时,先易后难,由浅入深,由简到繁,逐级而上。前一个问题是后一个问题的基础和前提,后一个问题是前一个问题的深入和继续。层层设问,能有力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课堂既然如同一个舞台,课堂教学如同一场戏,那么,就要有高潮。怎样才能达到高潮?这除了课堂教学本身的内容决定外,也在于我们的精心设计,用问题把教学的内容推向高潮,把学生的情绪引向高潮。一般的说,刚开始,问题的设计要有趣,要让学生情绪激动起来,要让学生有积极参与的欲望。当然达到这样的目的,有很多方法,但设置一个好的问题也是我们常用简便易行的方法。当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以后,我们就要把学生往正题上引领,就要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的兴趣。再后来,就要引导学生做深入的思考,让学生的思维向更广、更深的层次延伸。

二、课堂提问必须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一)启发性原则

提问,应富有启发性,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启迪学生联想所学的知识,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方法,解决疑难问题。所提问题,不能太空泛,太深奥,应该具有适度性,让学生通过思考可以“摘下果实”。

(二)适度性原则

所谓适度性原则是指在设计课堂提问时应把握分寸,注意难易适当。如果太难,只有优等生才能回答出来,那么中等生及差生将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但是如果问题太容易,连差生都不用动脑筋就知道答案,那么成绩好的学生听来肯定是索然无味。因此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照顾大多数。让大部分学生想一想都能回答出来。同时应注意在不同的知识环节上设置问题的难度要有差别,有些问题是给差生答的,还有些问题是给优等生答的,尽量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回答问题。而对同一个知识点的提问应注意设置问题的梯度,由易到难。

(三)整体性原则

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问题的难易程度以中等水平的学生为依据,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不能仅仅局限于少数尖子学生,应该让全班学生都参与讨论。教师与学生在平等基础上展开生动活泼的讨论,在民主融洽的气氛中解决问题。学生回答错了,教师不要训斥,不要嘲笑讽刺,要循循善诱加以纠正。其实,在课堂教学中,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回答和愿意回答每一道问题的,因此提问时选择适当的提问对象也是课堂提问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来说,课堂教学设置的问题有这么几个层次。第一类是问“是不是”或“对不对”的判断型的问题。这类问题是最简单的,只要稍微动动脑筋,一般每个学生都可以回答出来,因此,这类问题的提问对象应主要是差生。第二类是问“是什么”和“怎么样”的描述型的问题。第三类是问”为什么”的分析型问题。这两类问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识记有关知识甚至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前提下解释和分析其中的原因,一般来说这类问题对差生是比较困难的,因此,这两类问题的提问对象应主要是中等生。第四类是问“你有哪些不同意见”的创造型问题,对一般的学生来说,要较好地回答出这类问题很难,因此这类问题的回答只能由那些思维敏捷的优等生来完成了。只有这样,才能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压力,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都能积极思考,参与教学过程,从而有所收获。

(四)灵活性原则

灵活性原则是指对课堂提问灵活把握。首先,从语法上来说,问有很多种,如:疑问、设问、反问等等,而每一种提问方式的作用及所能达到的效果是不同的,所以在课堂上,设计的教学提问尽量要多用几种方式,这样才更能体现课堂的灵活性,活跃课堂气氛,令课堂妙趣横生。让学生在轻松和欢乐中学到知识。

其次,课堂是千变万化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不可能全部正确,而可能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甚至答非所问,或干脆答不出来。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自己的机智,根据情况的变化,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不能不顾课堂的实际情况,而一味用课前设计好的问题。另外在学生回答不上来时不能一个劲地追问学生,而应多用一些疏导性,铺垫性的问题,以适应变化的环境。如:我问学生:“煲汤的时候,发现汤淡了一些,怎么办?”学生们马上回答,“加盐!”我又说:“如果不加盐,还有没有别的方法?”“可以煲久一些。”有同学说,这时另外一名同学马上站起来说出了这个问题的答案。

三、课堂提问必须注意把握一定的技巧

(一)设计的问题要适当、适度和适量。适当,主要根据文章不同体裁,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适度,主要指问题的难度要适合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适量,主要指问题的多少要适合学生的接受能力。设计的问题,要防止浅、玄、碎、杂,避免过分简单、深奥、琐碎和杂乱。

(二)设计的问题要富有思考性,要新奇、巧妙、有趣。这样设计的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样设计的问题,像一根魔术棒,吸引学生,让学生的精神处于亢奋状态,把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

(三)课堂提问要和其他教学手段、方法配合,形成读、思、练与听、说、写熔于一炉的完善的课堂学习结构。

夸美纽斯说过“一切语文从实践去学习比用规则学习来得容易。这是指在听、读、重读、抄写、用舌头去练习,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时时这样做。”在适当的时候,课堂提问尽可能与上述方法相结合,会收到良好效果。

(四)抓住重、难点,找准问题设计的着眼点。一节课的教学目的,一般是围绕课文的重点而制定的。课文的难点,要根据课文的难易和学生的理解能力来确定。课堂上所提的问题,都要围绕课文的重点为难点,这就要求教师吃透教材,熟悉学生学习情况,特别要找准问题设计的着眼点。

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进行思想交流的重要方式,是沟通教师、教材和学生三者之间的桥梁和媒介。教师通过提问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