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27
/ 2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曹建成

曹建成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管理局河南分局河南省郑州市450000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的核心主题就是可持续发展,这也是人类发展继续改变和突破的一个阶段,曾经的工业社会造成了大量水资源的污染和消耗,给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从而增加了各类疾病的发病率和人的非正常死亡率,这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有悖于经济发展的目的的,这种先污染后治理的旧模式不符合人类发展的需要,更不能适应以后的社会发展。因此,对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的研究,不仅是对水资源的充分利用和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更是作为对环境损害的忧虑,从而对各个水资源利用的环节进行研究和反思,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三者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水资源;优化配置

引言

水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保障。然而随着工业等污染类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国的水资源污染急速加快,已严重影响了人民的基本生活质量。如何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就是现阶段中国研究的重点方向,以确保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国多年的研究发现,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对水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利用,以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的良好结果。

一、水资源优化配置概念

水资源优化配置是依据地区的水资源情况,利用科学的手段和合适的管理方法对水资源的使用和防治系统进行相关的改进等操作,从而让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其中的“优化”是指解决有关水资源供需不平衡、水资源在用水行业间的分配、水资源的合理开发、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平衡等诸多问题的解决方案。“优化配置”一般是指对于稀缺资源的合理分配,满足人民生活需求的同时确保经济和生态环境的效益协调统一,实现整个资源的利益最大化。

二、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原则

水资源配置系统一般由四个部分组成:水源系统、输水系统、用水系统和排水系统。在对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中,其过程可为:首先该系统依据系统输入的资料,把水源系统通过输水技术体系把水配置到每个用水部门,再通过用水系统和排水系统把水的相关信息传回到水资源配置总系统。从而使其依据其反馈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再建立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模型去优化各部门之间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最终得到最好的分配结果。

稀缺资源的分配原理来自相关经济学理论,在对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中,要求坚持公正和有效的原则,特别是在水资源利用的高阶,更应坚持这两个原则,其具体内容为:有效原则是指经济学中的有效性,是指利用各个部门对资源利用的边际效益相同,从而获得最高调查社会利益;公平原则是指满足国家及个人等社会各阶层对水资源的需求的前提下进行合理分配,不以其购买能力而决定分配的多少,每个人都有相同的获得权力。

三、水资源优化配置的理念

1、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概念

对于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概念来讲,主要是针对水资源短缺以及用水紧张提出来的,这种配置理念是为了督促水资源富足的地区进行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对于水资源较为匮乏的地区来讲,实施水资源的供给。在一定的区域或者是流域内以公平,有效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对不同形式的水资源进行限制,目的就是提高水资源分配效率以及利用效率。

2、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

可持续原则。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水资源优化配置也有了新的要求,可持续原则主要是针对一定时间内社会消耗的水资源总量,估测后代可以获得的资源量,也就是说水资源在经过开发阶段利用阶段和管理阶段之后进入可持续发展阶段,是保证水资源高效利用的一个重要性原则。

有效性原则。本篇文章所研究的水资源有效进原则指的是能够提高社会经济效益,保证人们的生活用水等等,通过采取一系列的监管措施,实现水资源有效利用的原则,保障社会经济以及环境的发展。

公平性原则。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不管是工业用水生活用水,还是农业用水,各个领域当中的水资源需求量较之前相比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因此,在进行水资源优化配置过程当中,一定要遵循公平性原则,保证资源利用效率和资源发展效益。在同一区域内的社会各个阶段得到公平的分配。

3、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形式

根据水资源配置的范围,对象和规模的不同,我们可以将水资源优化配置分为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城市水资源优化配置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等等,将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指导思想,运用系统的分析理论和优化技术手段,将区域有限的水资源在各个领域进行优化的分配。由于水资源的配置没有增加供水量也没有减少供水量,但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时的总体效益达到最大化,这是由于在水资源配置过程当中相关工作人员以综合效益为最大目标,利用新型的优化方法和工作技能,通过适当的产业调整,很少多余的水资源浪费,将节省下来的水用于水资源利用率高,并且能耗较少的部门,从而使得水资源得到有效并且充分的利用。

在水资源的优化配置过程当中,相关技术人员一定要满足质量、数量、空间和时间这四个基本要素,从水资源配置的形式上来看,主要是水资源系统属性之间的整体组合,指的是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实现水资源的优化利用,并且一定要注意在属性方面,生态经济要素的影响。除此之外,在水资源量的配置形式上主要是要使得水资源当中各个要素之间的搭配或者是数量配比达到最优化,使得水资源开发有一定的优化范围。对于水资源空间配置形式来讲,主要是根据水源区域的经济和生产力等各种社会因素进行分析配置,防止生态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最后,从水资源时间配置形式上来看,主要指的是水资源系统个数在时序上有序的进行,并且要相互制约,保证水资源的配置,可以达到最佳的利用效果。

4、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方式

在我国目前的水资源配置过程当中,由于水资源优化配置理论体系处于发展阶段,配置所建立起来的理论和方法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除此之外,在建立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时,相关工作人员没有充分考虑社会经济水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也就是没有充分体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使得水资源优化配置理论体系在实际的应用当中面临许多的困难。就通过分析以上水资源配置当中的各种问题,发现在实际的水资源优化配置过程当中,要充分利用社会的实际发展状况,根据不同地域的不同特征红的优化配置方式。首先对于初始行水资源优化配置方式来讲,指的是相关技术人员要自发的对水资源进行摄取然后进行资源配置。对于发展型水资源优化配置方式来讲,指的是建立在经济认识成熟的基础之上将水资源的利用与农业生产的灌溉进行结合。对于增长型水资源优化配置方式来讲,这种优化配置方式主要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而出现。虽然水资源得到了一定的强化,但是对生态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工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因此加强水资源的优化配置,特别是新理论和新方法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篇文章主要在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的基础之上,对现有的理论进行了梳理和创新,虽然我国现阶段水资源优化配置理论体系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但是如果相关研究人员可以对于实际的水资源利用情况进行不懈的研究,一定可以改善我国的水资源匮乏问题。

参考文献:

[1]刘利萍.淮河流域水量分配与水资源优化调度[J].治淮,2017,(11).

[2]宫鲁蓉.浅析淮河流域管理机构水量分配与水资源监控管理措施[J].治淮,2017,(11).

[3]李开峰.淮河流域水量应急调度工作实践与思考[J].治淮,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