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1-11
/ 1

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

雷玉龙

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第二初级中学雷玉龙

数学给人的感觉往往是抽象的、高不可攀、深不可测的,甚至不少学生觉得数学是枯燥的,难以将数学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其实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充满着数学。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发展,我们应让数学课堂回归生活,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

一、从实际生活中精选数学素材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数学源于生活,许多数学知识与生活有密切联系。日常生活中蕴含了大量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情境,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添新鲜感,从而使他们感到数学不再枯燥、抽象,进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因此,学生的学习素材应尽量来源于自然、社会生活与科学中的现象和问题,找到问题的原型,然后将教材中的数学问题融入这个生活原型,对教材问题进行生活化包装,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充满生活气息。通过课本中的“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等形式,让学生亲临问题情境,以帮助学生扩大思维空间,提高他们应用数学的意识,增强其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有意识地启发学生的应用意识,经过渗透、反复、交叉、逐级递进、螺旋上升、不断深化的过程,使学生的应用意识逐步由不自觉或无目的状态,进而发展成为有意识有目的的应用。

二、在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中,重组教材,挖掘生活化的素材。

数学概念、性质、定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中,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如果让学生直接理解,肯定会存在很大困难,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些学生生活中熟悉的实物、模型、教具、教学软件等丰富的学习材料,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对具体事物进行动手操作,使他们获得学习新知识所需要的具体经验。通过自己的直观形象地思维活动来形成对概念,性质,定理的理解,而不是通过机械的重复,记住教师讲述的那些关于概念、性质的现成解释,这样学生所获得的知识才是全面的、清晰的、牢固的。

三、在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中让学生回归生活。

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广阔的数学课堂,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数学现象,因此,我们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体验,捕捉贴近学生的生活素材,选取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人、事、物,采撷生活数学实例,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原型,用生活经验,熟悉素材在数学知识和学生之间架起了一座相互沟通的桥梁,让学生沿着这座桥去学习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方法,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意义,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价值,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使本来枯燥的数学内容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使学生易学、乐做,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并引起关注。

例如学了“相似三角形“后,有意识的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让学生测量旗杆的高度。同学们一听,大多数直摇头,少数窃窃私语可以爬上去量,可是旗杆高且光滑怎么爬?这时,我取来了一根二米长的竹竿立在了旗杆旁,在阳光的照耀下,旗杆和竹竿的影子并列排在一起,又量了量竹竿的影子长度,同学们恍然大悟,在同一时间下物体的实际高度与影长是成正比的。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同学们不仅增长了知识,而且锻炼了能力。这样更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通过在现实情境中实践操作更好地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好所学的知识

四、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生活化

数学知识本身是抽象的,但它又是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扎根于现实。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观察,猜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体会出数学知识的真正价值,学习数学的无穷乐趣,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通过同学们的动手操作,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抽象的数学知识蕴于简单实验之中,使学生易于接受新知识,促进学生认知理解和知识的建构。

总之,数学是现实的,生活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大课堂,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再把学到的数学应用的实践中去。因此,数学教学应当寓于生活,让数学课堂与学生生活结伴同行,让数学教学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让数学成为学生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只要我们教师做一个有心人,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把教材中远离学生生活的教学内容,用学生熟悉感兴趣的生活实际问题来取代,设计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真切地体会数学与生活同在,我们的课堂教学才会充满个性与灵气,才能使数学教学更加丰富多彩;才能让数学因生活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