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民航空中交通流量管理及制约因素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1-21
/ 2

国内民航空中交通流量管理及制约因素研究

李博

中国民用航空山西空管分局山西太原030031

摘要

随着国家近年来的经济持续发展,我国空中交通管理流量日益增长,因此造成空中交通拥挤,航班延误的情况越来越多,影响越来越大。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分析流量控制以及影响我国民航空中交通流量的因素,探讨改善进近流量拥挤的合理化管理。有助于解决民航空中交通拥挤以及航班延误问题。

关键词:空中交通流量管理;制约因素

引言

在过去的20年里,我国经济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在最近的20年里使我国经济实现了几近两位数的增长,并使得我国民航运输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随着航空器数量的不断增加,会经常出现这样的问题,如“五一”,“十一”黄金周,春运期间,和平时个别时段的流量高峰,某一空域,某一航线上的飞机过于集中和拥挤或因气候等其他原因造成管制中心的能力无法应付的局面,为此,往往通过流量控制的方式解决问题。同时流量控制措施常常导致在起飞前的飞行延迟,飞行中的等待,使用不经济的飞行高度层,改变航线或改航,打乱班机时刻,给航空器经营人带来经济与燃油损耗,机场或候机楼的拥挤和旅客不满意等多种负面影响。因此空中交通流量管理成为当前极为迫切的任务。

空中交通流量管理

空中交通流量管理(AirTrafficFlowmanagement,ATFM)是指科学地安排空中交通量,使得空中交通管制系统中总的交通量与其容量相适应。所谓空中交通流量就是单位时间和空间范围内航空器飞行的数量。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的主要作用是监视一定范围内的空中交通状态,进行交通流量的预测和管理,防止特定航线、区域或扇区的流量过分集中,以求增大整个航空管制区的处理容量,减少空中和地面飞机的延误,防止空中交通管理系统超负荷运转,保证空中交通的安全和畅通。ATFM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安全而有效地使用现有的空域、ATC的服务和机场能力,并且给飞行员提供及时、精确的信息以规划和实施一种经济的空中运输,以尽可能准确地预报飞行情报而减少延误[1-3]。

实时空中交通流量管理与空中交通管制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前者侧重于从总体上把握一个大范围内(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空中交通流量的状态,提出疏导空中交通,加速空中交通流量的决策性措施,发出流量管理的指令;后者则是侧重于在一个局部区域内为航空器配备安全间隔,防止航空器与航空器之间、航空器与地面障碍物之间相撞,向航空器发出管制指令。在不设立空中交通流量管理分中心的地区、空中交通管制单位亦要负责执行流量管理的指令[1,2]。

流量管理的制约因素

空域自由度

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对于空管界来说,无论是民航还是军航,都有必要来重新审视这种做法的必要性。因为有了技术的支持,空域应当得到更有效的利用,飞行管制也应当更灵活地实施。在国外一些空管事业发达的国家,已经允许航空器自由地在空域中直飞,初步实现了“自由飞行”。这样既可以减少燃料的损耗,增加航空器的利用率,也减少了在管制过程中航空器之间相对飞行的机率,增大管制指挥的应急裕度,而且大大加速了飞行流量,减少了航班延误。从流量管理的角度来看,在航路管理体制中,如果航空器必须局限在某一点进出区域,在某一航迹上飞行,必将大大加大流量的集中拥挤程度;相反,如果航空器能摆脱依靠陆基导航设备所设定的航路实施飞行,而地面管制部门有精密先进的雷达系统加以辅助监视的话,则既可增加安全性,减少延误,也可提高空域利用效率,提供最大程度的灵活性,增大飞行流量。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空管部门已经装备有先进的航空雷达监视系统,而我国上空飞行的大部分航空器也已装备了卫星导航系统,如果加以改善联网,提高地区覆盖率,增加备份手段,实现空域内严密无缝隙的雷达覆盖,在技术上提高空域自由度是没有问题的。有时民航飞行还被局限在飞行航线上,未经空军同意,管制员不能自由指挥航空器偏离航线,空域自由度相对较小,空域效益得不到充分发挥,飞行流量的发展受到很大程度的制约。笔者认为在目前国民经济稳步发展的今天,空域结构亟需改革,需要按照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防战备的需要来重新进行空域管理权力的分配,既满足军航国土防空的需要,又满足了空域的灵活利用。因为我国的空域十分辽阔,出现自由度相对较小的问题可能不是空域不足,而是管理方面的问题[1-3]。

管制方式

大多数管制部门虽然已经装备了雷达设备,但其中绝大多数仅是提供二次雷达讯号,没有一次雷达讯号,而且很多是单雷达工作,没有备份设备,仍然存在着雷达盲区的问题,也影响了雷达保障效能的技术可靠度,对管制指挥和飞行流量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此外,一个提供雷达管制或者雷达监控管制服务的空域的最大容量还必须考虑到雷达失效或其他紧急情况时,管制方式转换到备用雷达或无雷达状态时的可能性以及备用雷达和通信系统的技术可靠度,这一点应该引起我们应有的重视。因此,在雷达联网技术日益成熟的今天,应加大对雷件设施的投入,在相邻区域管制室之间实现雷达联网或互引雷达讯号,使雷达讯号得到联接共享,增加雷达保障效能的可靠性,减少因雷达失效而实施程序管制的现象。在此基础上,逐步加速向雷达管制过渡的步伐,缩小管制间隔,加大空域的容量。

管制员素质

管制员是保证空中交通运输安全,防止航空器相撞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管制工作的主体,也是流量管制工作的具体实施者。高科技在空管的大量应用,管制环境的逐步宽松,对管制员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层次的要求。近年来,管制员的素质问题也一直为各级领导所关注,并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由于民航教育体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使管制员的选拔、培训等层次的机制不够完善,导致管制员素质参差不齐;也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和分配制度,基层的一些成熟的管制员不断地流失到其他部门,造成基层管制员年龄偏低,大部分在30岁以下,存在着经验不够丰富、业务不够成熟的问题;有关流量管理的规章较少,也造成管制员的工作行为没有得到进一步的规范,处理流量问题随意性强,影响了管制工作的服务质量。近年来,空管的基层管理已经从传统意义上的行政管理逐渐转变成为规范化管理,通过对整个工作流程的科学规范,落实了岗位职责,严明空管纪律,完善和落实各类规章制度,加强实施标准化、制度化、程序化的管理办法,使基层的管理工作取得很大的成效,从而堵住了工作过程中的许多漏洞,使飞行冲突发生机率减少,管制员的素质得到了一定的提高。由于管制员的素质存在着差异,加上各人的经验、工作习惯和对工作的理解不同,也要注意工作方法,提高管制员的工作积极性,加强工作过程中相互弥补相互监督的机制,发挥管制员在指挥调配上的主观能动性,避免管制员因循某一习惯做法而形成的模式化,为管制员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只有拥有一支管制技术高超、服务意识优良的队伍,才能想机组之所想,才能真正地履行防相撞和使流量畅通有序的职责;也只有使管制员的素质真正得到提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流量管理问题。

小结

空中交通流量管理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的动态问题,而且由于实际影响因素很多,通过简单的分析空中流量管理问题极其制约因素,研究其管制方式。为更好的解决空中流量交通问题提出一定的见解,使我国民航事业更加辉煌。

参考文献

[1]潘卫军.空中交通管理基础[M].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2]徐肖豪、高伟编译.欧洲的空中交通流量管理[M].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研讨会论文集,2008

[3]赵殿满.中国民航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系统探讨[C].民航经济与技术,19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