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层医院儿科护理缺陷与风险防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浅谈基层医院儿科护理缺陷与风险防范

王晓荣

王晓荣(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合奇县人民医院843500)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6-0353-02

【摘要】目的探讨儿科护理缺陷管理,确保医疗质量安全。方法通过分析儿科护理风险原因,对潜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有效的防范效果:护理风险明显降低。结论儿科护理缺陷的防范管理,规范了护理行为,使护士素质得以进步,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及安全。

【关键词】儿科护理缺陷防范管理效果

随着社会进步和国家医疗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患者的维权意识也随之增强;医院医疗事故及纠纷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随之医疗质量安全就是医院管理的重点。儿科是医院特殊的科室;虽然没有什么经济效益可谈,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护理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患儿的健康及生命,同时也体现着医疗质量安全。

1儿科护理缺陷与风险预见的分析

护理风险往往是因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过程中,责任心不强、错误的认识、专业技能及经验不足,环境的影响而发生的不良事件。一旦出现护理不良事件,给患儿身体及生命产生一定威胁,也造成医患双方医疗纠纷的原因。因此,对护理风险要有正确的认识和分析。儿科患者多属于对事物好奇、情绪不稳、好动,感觉、表达和防御功能差,病情变化快,静脉穿刺技术难度大,使护理工作处于高难度、高强度、高风险;因此,做好儿科护理管理是减少护理缺陷,降低护理风险的重要前提。

1.1护理人员思想认识不全面

随着社会进步,儿童患者不仅是每个家庭关心的热点,也是整个社会对医疗技术水平评价的焦点问题;而护理人员服务理念却不够深化,工作态度不够积极严谨,责任心不强,操作前后不查对,任凭主观经验判断,缺乏风险意识。法律意识淡薄,对医疗安全不够重视;认为患儿有母亲在身边,有父母看护,就可以对患儿巡视次数减少[1],认为患儿病情反复是常有的事,错误的认识和工作态度往往是导致风险发生重要因素之一。

1.2核心制度执行不利,违反操作规程

护理人员操作过程中未能严格要求自己,核心制度不能很好落实,医嘱不能做到班班查对,造成错、漏执行的危险,交接工作不清楚,相互推卸责任,巡回病人不及时,不能及时发现病情,造成治疗、护理措施落实不到位延误病情。

1.3住院期间患儿不能认识危险,意外受伤,家属对安全意识淡薄;

1.3.1在医护人员为患儿做检查、穿刺或输液过程中,患儿不配合哭闹时,家长往往会给孩子小玩具、喂奶、吃零食,易造成患儿误吸,危及生命。

1.3.2在住院期间患儿好奇、易动、不能认识危险;虽然有家长陪护,玩耍时看管不严,不慎

发生穿刺针头滑脱药液外渗,意外摔伤、碰伤、被玩伴抓伤或是门窗夹到手等。

1.3.3由于药物看管不严,患儿误食药物,将会造成严重后果。

1.4儿科护理工作特殊,人力相对不足

在医院护理工作细节琐碎、工作量大、工作稍不留心容易导致风险及纠纷发生,尤其是儿科护士,儿科患者多属于对事物好奇、情绪不稳、好动,感觉、表达和防御功能差,病情变化快,静脉穿刺技术难度大;护理人员除了要有高超的穿刺技术以外,还要具备敏捷的思维,很强的责任心和耐心,医嘱前查对,执行医嘱要谨慎,医嘱后还要查对、观察、指导、解释、加拔药液等琐碎的事物,人员紧张时忙中出错是屡屡发生。

1.5护理人员素质不高,临床经验不足,不能满足临床需要

1.5.1护理队伍技术职称偏低,普遍年轻化,知识缺乏,对部分药物认识不足,剂量计算不准,对医生下达的医嘱不能及时准确执行,疾病宣教没有得到有效地实施。临床经验不足,对护理风险没有预见性,不善于观察,病情变化不能及时发现,病情动态信息提供不准确;加大了医师诊断难度。患儿病情突然变化时情绪慌张,不能正确的判断病情及做有效的预防措施,造成患儿病情延误而加重或发生意外等风险。

1.5.2不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护理人员自我控制力差,对待高难度穿刺技术,有心理压力,不能集中精力,不够沉着冷静,易造成穿刺失败;使患者对医护人员失去信心。

1.5.3专业技术及应急处置能力有待提高;部分护理人员对小儿静脉穿刺技术不高,设备操作不熟练,使医嘱不能及时执行到患儿身上,造成医患关系紧张,医护人员不能得到信赖。输液过程中,病情突然变化时,护理人员处置能力差,难以满足临床需要。

1.5.4护理人员消毒隔离意识淡薄;住院环境未得到及时有效地的隔离或消毒,造成患儿院内感染而加重病情。

2护理缺陷及风险防范管理

风险管理是护理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护理工作是琐碎的,环环相扣,在护理工作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会直接或间接危害患者的健康甚至生命,同时医院和医务人员将承担经济、法律、人身的风险[1]。因此,加强儿科护理缺陷与风险防范是保证医疗质量安全的保证。

2.1加强岗位培训,转变思想观念,提高思想认识

实施儿科护理风险管理,建立并学习儿科各项护理风险防范预案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严格核心制度的落实,注重工作环节,规范操作流程,医嘱要求班班查对、准确执行,交接工作做到仔细认真、连贯有序、环环相扣,使护士做到病情交接清楚,药品剂量清楚,物品、设备保证功能良好处于备用状,及时巡回病区,观察病情,护理措施到位。分析临床差错、缺陷案例,强化护士责任心及护理风险防范意识。

2.2加强沟通,患儿及家属主动配合,是护理操作的成功的关键

加强住院期间宣教,对患儿及家属进行疾病相关的知识及注意事项,对家长进行安全方面的教育,监管患儿行为;如:输液过程中患儿的体位、不得擅自调节输液滴速、不可触碰治疗仪器及设备,患儿哭闹时禁止喂水或进食,不可以给孩子太过小的玩具;玩耍时一定有父母在旁,以防跌倒、爬窗、或意外受伤等,使家属参与安全保护。与患儿建立良好的情感互动,对孩子们感兴趣的卡通画贴装饰病室,设立宣传栏及儿童画报报刊箱,提供温馨的儿科病房环境,消除患儿陌生,紧张,恐惧感,增加对医护人员的信任,从而拉近护患关系。

2.3合理配备护理人员,确保床护比达标。护理人员持证上岗,工作量高峰时,增加辅助班,分层管理,新老搭配,减轻护理人员思想压力,降低护理风险[1]。

2.4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儿科护士除了对患儿要有爱心外,还要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更要具备稳定的情绪和高超的专业技术;操作时沉着冷静、集中精力,充满自信,做到操作轻稳一次成功。

2.5提高专业技能水平,丰富临床经验,提高护士素质

2.5.1理论结合实践,积极参加各种护理教学,加强专业技能培训,不断更新专业知识。通过晨间提问考核,熟悉掌握儿科药物剂量及换算口诀,有利于医嘱准确执行。在带教老师指导下熟练儿科穿刺基本功,谦虚谨慎,规范操作流程,熟悉各项抢救设备使用,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优化医患关系。

2.5.2通过护理查房,由高年资护理骨干讲解疾病知识、评估病情及护理措施,丰富护理人员临床经验;使其积极主动观察病情,提高判断评估能力,为临床诊断提供准确信息,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2.5.3加强消毒技术规范学习,严格病区环境消毒,树立良好的无菌观念及消毒隔离意识,避免院内交叉感染,延误病程。

2.6建立儿科护理质量质控,注重细节管理,对工作中的薄弱点,通过各种护理查房,由高年资护理骨干分组指导,尤其是病情观察要点及护理措施落实情况。以核心制度规范护理行为,督促护士责任心和主动性;严格查对制度和医嘱执行情况,工作环节做到班班交接,避免错、漏医嘱,逐步规范护理行为。对护理人员出现的的差错缺陷,通过每月护理不良事件分析会议,使全体护士参与分析讨论,总结经验教训,减少了护理缺陷的发生,确保护理质量,降低了安全隐患。

3小结

风险防范是儿科护理工作重中之重;儿科护士的服务态度,责任心,冷静的细致的观察、敏锐的判断、娴熟的技能,是杜绝护理缺陷和风险发生的重要原因。通过对护理人员进行思想教育,深化了护士责任心,规范了护理工作细节及无菌观念;利用多种学习平台,提高了护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及临床经验,规范了工作细节,使护士对风险有预见性,及早采取防范措施,降低或杜绝护理差错的发生,保证了医疗质量及安全。

参考文献

[1]梁卡加,郑君玲,钟思敏.爱婴区护理管理新思路的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杂志,2009,6(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