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应如何指导学生历史知识记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初中历史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应如何指导学生历史知识记忆

李洋

山东省新泰市禹村镇初级中学李洋271213

摘要:本文主要从初中教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指导学生加强历史记忆的方法:衔接法、谐音法、首字连词法、比较记忆法等来谈加强学生的历史知识的记忆。

关键词:集中注意力;实用热情;比较记忆法;核心词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存在着大量的历史基础知识,如大量的历史事件的名称、历史时间、历史人物等,都需要学生记忆。很多学生在上课时对老师讲的内容感兴趣,或者他们认为内容很重要,他们就会集中注意力去记忆,所以,集中注意力对记忆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方面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1我在新课开始前的衔接上下功夫,增加学生的记忆力

网络是当今社会最为迅捷高速的信息搜集手段。借助于电脑网络,教师可以下载各个方面的教学信息,无论是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还是相关的历史背景,网络让历史教学插上了翅膀,为历史课堂提供了生动丰富的信息源。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发挥网络的作用,借助于网络集聚更多的教学资源。例如在《贞观之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搜集“贞观之治”前后国家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数据对比,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贞观之治”带来的巨大变化。再比如《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教学设计中,教师既可以通过网络搜集这一时代的世界形势、中国国内形势,也可以搜集影视资料中的一些片段场景,特别是“火烧圆明园”这样留在中国人心中挥之不去的场景,通过网络资料的搜集为历史课堂教学增加丰富的信息容量。这样的信息既可以是文字的,也可以是图像影音资料,

2我从历史基础知识的实用方面加强学生记力

在教基础知识方面,我借鉴一些历史中的著名事件和小故事,来使学生喜欢上历史课,还注重其与一些其他教学科目的结合,可以帮助学生记忆知识点。历史并不是一门孤立的课程,它往往可以和语文、地理很好地进行结合,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广泛收集相关契合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良好地调动学生学习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为了考试,我们不能回避这个问题。在历史教学中遇到一些重点课,在导入新课时,我就强调这一章节的重要性,在历届中考中常出现一些题,在上课时应重点抓几方面问题。如有哪些内容?这使学生一开始就了解到学习这章应该掌握哪些知识。如同哪些章节有联系。学生就会去回忆以前学过的知识,或者是自己在课外学到的知识。使学生认为所学的知识重要,注意力就集中,讲述课文时,学生的兴趣就提高了,记忆力水平也能相继提高。

3课堂内容生动有趣,我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记忆力

历史学科特点决定了人们很难直接从现实生活中获得活生生的感性材料。教学中教师只有通过生动形象、趣味性强的语言,配上直观的教具(如挂图、录音、电影片段等),去再现一幅幅波澜壮阔、英勇悲壮的历史画面,去复活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才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表象,才能引起学生心灵上共鸣,激起学生的激情和学习兴趣,增强记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我经常指导学生记忆方法,增强学生记忆能力

我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好学、乐学的基础上,还应教给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使学生会记、记熟,才能真正提高学习效率。在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以下几种记忆方法。

4.1谐音法

就是将毫无意义的字、词、句转化成音近或音同的有意义的内容,即把某一历史知识的几个关键知识用谐音组成有趣味的几个词来帮助记忆。

4.2首字连词法

就是用每个历史知识的第一个字连成一个新词,并赋予它新的涵义,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化繁为简,把内容压缩成少数几个字进行记忆。如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可总结为:四个提倡,四个反对。

4.3比较记忆法

有比较,才有鉴别。所谓比较,就是对性质相同或相似的历史事件进行对比,找出异同。比较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对《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内容作比较,认识到中国社会是如何一步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还有可把我们国家现在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与清末的“门户开放”进行比较等等。

4.4联想记忆法

我将已有的知识,加以改造或联想,赋予新的含义的记忆方法。如《天津条约》可记作“公开行贿”。“公”是指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开”是指增开南京、汉口等十处通商口岸;“行”是指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贿”是(与钱财有关)指英法两国得到巨额赔款。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同英国侵略者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条约的主要内容是开放宁波等五个通商口岸并割地香港,化简后可串联记作:“宁(宁波)上(上海)广州,不(福州)下(厦门)香港”。

4.5炼“核心词”法

即认真分析历史事物,从中归纳提炼出或连续或对仗的“核心词”,作为记忆的载体,有事半功倍之效,此法适用范围很广。如:一五计划经济建设的重大成就可总结为“一桥二铁三公四厂”。即武汉长江大桥;宝成和鹰厦铁路;康藏、青藏和新藏公路;鞍钢无缝管厂、一汽、沈阳飞机制造厂和沈阳机床厂。

5总结

帮助学生记忆的方法很多,除以上列举的方法之外,常用的记忆方法还有:生动再现法、营造情境法、规律法、特征法、顺序法、联想法、因果关系法、推理法、数字归纳法、重点记忆法、理解记忆法、练习法、讨论法、回忆法、多种感官参与法、信息压缩法、推理法等。教学时应灵活运用,决不能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学生以最便捷的方法理解、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布拉德?乔伊斯,乔伊斯,王笑东.超级记忆力训练[M].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2.

[2]王茂华.专为中国人写的记忆书[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

[3]王峰,陈林,刘苏.最强大脑:写给中国人的记忆魔法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