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士如何进行自我防护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6-16
/ 1

手术室护士如何进行自我防护

刘晓玲

刘晓玲(湖北省武汉市第六医院430015)

【中图分类号】R1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6-0096-02

【摘要】总结了手术室护士的工作面临着影响身心健康的各种职业危害因素。包括生物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理心理因素等多方面的危害。认为手术室的护士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对各种危害有一定认识,高度重视身心健康,增强自身防护意识。

【关键词】手术室职业危害自身防护

随着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和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以及手术室护理工作的高强度性和紧迫性,使护理人员经常处于身心应激状态,同时由于受各种生物因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的侵袭,这些不良的职业因素对手术室护士造成慢性、长期性的职业危害,对人体健康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加强手术室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很重要。

1不良的职业因素

1.1物理和化学损伤:电击、刺伤、噪音、射线;

1.2吸入性麻醉药、挥发性化学消毒剂、紫外线、臭氧紫外线;

1.3体力损伤医务人员长时间站立工作,固定的工作姿势,腰腿部长期受力,易引起下肢静脉曲张;无影灯强光刺激,易造成眼部疲劳。手术室护士长时间站立超负荷低头工作,并且大脑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易患颈椎病,产生心理疲劳,再加上饮食作息没有规律,这些都能造成医护人员不同程度的隐性伤害或职业后遗症;

1.4传染病是最常见的职业危害有传染源,易感人群,其传播途径又极易形成,故而传染病传播的三要素均存在,HAV、HBV、HCV、HIV等血液传播疾病,结核等呼吸道传播疾病,还有诸多消化道及接触性传染病,而手术室护士又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分泌物及排泄物等或被曾污染的锐器刺伤,因而感染传染病机会也较多。

2应对措施

2.1做好岗前培训及职业安全教育,根据手术室工作的特殊性,由手术室护士长、感染检测护士组成感染管理小组,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讲解有关医院感染及自我防护知识、职业防护方法及重要性。平时加强业务学习,熟知手术步骤及解剖知识,了解并预见手术中可能发生的意外,掌握被锐利物品刺伤后的处理措施、注射器的正确使用和丢弃、手术室医用垃圾的分类及处理、手术期间如何活动颈部和腿部以及HIV.HBV等传染病方面的知识。以增强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2.2合理、正确使用防护用具清洁或无菌手套、塑胶围裙、防水手术衣、防护镜或面罩、铅屏风、铅衣、弯盘、锐利物品回收器等均为手术室不可缺少的防护用具。管理者不要被科室成本核算的理念所束缚,要更新观念,以人员健康为本,提供足够的保护用具并鼓励大家正确使用。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规定医务人员操作者应戴手套,检查治疗后应更换手套[1];

2.3制订严格的操作制度及合理的实施方法,在国外,有较为规范全面的防护措施。国内成文的手术人员防职业暴露的规范很少,大多数护理人员是在被发生职业暴露后才意识到防范的重要性,这个过程所付出的代价是昂贵的,有可能引起致命的感染。因此,必须建立预防规范措施,制订手术室成文的护理操作程序:(1)规范手术器械台的摆置。(2)明确规定手术台上所有锐利物品均需放置于硬质容器内。利器的传递不直接用手传递(尤其对血液检测异常者),要通过硬质容器(弯盘)传递。(3)规范手术病人术前检查项目,准确了解其病毒携带情况。(4)重点做好急诊病人围手术期的安全防护,此类病人均应视为特殊感染手术用物进行处理。(5)注射器用后不回套针帽,直接弃入锐器回收器。术后将手术刀片、安瓿、手术间内打碎的玻璃等易造成损伤的物品弃入锐器回收器内,避免在清理过程中造成意外损伤;

2.4制订医务人员意外受伤的紧急处理条例损伤后正确的伤口处理和补救措施,可大大减少疾病感染。随着病毒性肝炎、性病、艾滋病等传染病发病率的上升,加之对病毒的有效消毒方法缺乏,医护人员在工作中易被传染,笔者认为医护人员发生职业暴露、意外受伤管理条例的制订是必要的。它是我们防护失败后的补救措施。该条例包括:意外受伤时的现场紧急处理、报告护士长和感染检测的护士,抽血化验,填写意外受伤报告(附化验单)。必要的治疗及登记备案。(发生锐器损伤后正确的处理方法:首先把伤口的血向外挤,用流动水冲洗伤口,擦干后消毒伤口,即刻上报;必要时抽血检测,注射相应的药物,建立追踪档案,进行相应的处理)[2]。

医护人员的职业安全日益受到关注,我们应采用综合有效的措施、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制订合理的措施、增强防范意识、规范操作程序、完善防护措施、改进医疗器具、建造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必要时建立医护人员健康档案,定期体检,做好预防接种。以有效地保障医护人员的自身健康,预防和控制血液性疾病的职业感染。

参考文献

[1]王方.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5):290.

[2]郑淑鹏.工作人员暴露于血源病毒及免疫接种状况[J].国外医学?医院管理分册,1999,16(4):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