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课改要抓好教学原点——备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19
/ 2

农村课改要抓好教学原点——备课

董国雷

河南省西峡县阳城镇中心学校474566

当前,农村课改有了最好的时代条件,在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认定和“全面改薄”工程强力推动下,农村中小学办学水平达到历史最高:办学条件极大改善,以班班通教学一体机为代表的信息化设备进入普通农村教室,倍增了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效率,农村学镇彻底告别“粉笔+”的授课时代;师资配置空前加强,一大批全日制专科、本科甚至研究生学历的大学生进入农村学镇;国家、省、市、县各个层级线上的、线下的针对农村教师的各类研修项目不断;课改有了更多可操作载体,许多地方探索推出本地版本的课堂教学模式;课改氛围越来越浓,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生本课堂等新理念深入基层一线教师心中。

随着课程改革向纵深推进,农村课改遇到“瓶颈”,难以下探到“深水区”,课改中浅表化、程式化的问题凸显出来:许多教师对课改的理解和实践存在偏差,要么生拉硬套教学模式,把课堂大部分时间耗费在形式上;要么形“新”而实“旧”,变满堂灌为满堂问,问过之后又不由自主切换到“讲”堂模式;要么滥用多媒体技术,满堂展示的是声、光、电,教师成了放映员,师生之间缺少思想互动和情感交流……总之,课堂缺少盎然生机。

课堂是课改的主阵地,课改需要“高大上”,更需要“接地气”,在备好课的基础上有效教学应当是课改永恒的主题。无论使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和信息化技术,教师都需要结合本班实际备出高质量的一节节教案、学案,才能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实现学生在课堂上生动、全面、轻负、健康的发展。

一、农村课改需要创新、前行,也需要坚守、回归原点

通过对我校154名教师问卷调查,发现农村教师备课存在三大问题:

1.知行不一使得农村教师备课沉不下来。

调查发现29.6%的教师仅靠“教师用书”备课,28.2%的教师仅靠“通用教案集”备课,26.8%的教师靠“教师用书和通用教案集”备课,只有15.4%的教师通过查阅资料“独立备课”。

调查数据显示,大多数教师能够认识到备好课的重要性,认为备好课需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但是在实际备课中却耐不住性子、扑不下身子、心态浮躁,缺少课标意识,不愿深入钻研教材、研究学生、琢磨教法学法,采用看似走捷径、“省劲”的照搬教师用书、通用教案集的备课方式,这注定其教案质量、课堂教学效率是低下的。

2.对备课基本内容认识的模糊造成农村教师备课入不进去。

调查显示68.2%的教师对备课内容“说不准”,31.8%的教师“不知道”。从第一学历看中师段“不知道”比率最低为14.3%,本科段“不知道”比率最高为48.4%。从年龄段看60后“不知道”比率为0,70后、80后、90后“不知道”的比率依次递增为20%、33.3%、42%。大多数教师不能准确列举,主要是列举不出“备课标”一项或者列举为“备大纲”。

教师对“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学法”都讲不清楚,其备课质量必然无法得到保证。尤其是《课程标准》作为学科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它是教科书编写和教师教学的直接依据,是学科教学质量测量的重要标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多数教师在备课时却对《课标》普遍无视,其教育视野的狭隘、教学行为的肤浅则是必然的。

3.传统备课良方的失传导致农村教师备课碎片化呈现。

数据显示:我校教师队伍中80后占30.4%,90后占44.9%,80后、90后已经成为农村教师的绝对主力军。从第一学历看:中师占30.4%,大专占24.6%,本科占45%,全日制本科生是农村教育最重要的生力军。但是,调查发现91.5%的教师对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一课三备”“不知道”;从年龄段看80后和90后100%“不知道”。

著名教育学者于漪的“一课三备”是具有典型意义的备课良方,它在“粉笔+”授课时代能够大放异彩,在现今“互联网+”授课时代更能再造辉煌。它是教师教学相长、专业成长的标准路径,是走向教书匠与优秀教师的分水岭。但是“一课三备”在农村学镇传承不够,多数教师缺少独立解读教材、系统性整合教材、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备课体验,习惯于照本宣科、贩卖教师用书上的只言片语。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备课是需要走心的。教师备不出有温度的课,课堂上就点燃不了学生的心灯。

二、农村课改需要构建课内生态,也需要创设良好课外环境

1.职业准备不足是农村教师备课质量不高的主要外因。

对我校2014年—2017年新入职的46名教师受教育程度调查情况看:研究生1人占2.2%,一本1人占2.2%(体育专业),二本27人占58.7%,三本3人占6.5%,大专14人占30.4%;非师范院镇非教育类专业31人占67.4%;特岗教师转任20人,占新入编教师总数的43.5%。从实际工作情况看:大多数新入职的80后、90后教师,其上学期间并没有接受系统性从教技能和教育理论的培训,所学专业与任教学科严重不配套,做教师最基本的“三字一话”教学基本功普遍不达标。新教师虽然经过一些岗前培训,但是难以彻底解决问题。农村学镇教师人手紧缺,新教师入编后必须马上投入工作,只能边干边学。农村中小学更需要“万金油”式通才,一些“专才”在工作中成了短板。短期内备出有成色的课对于青年教师来说,并不容易。

2.缺少同伴互助环境、工作任务繁杂是农村教师备课质量不高的重要外因。

农村校点分散,校际阻隔使教师工作“忙”且“茫”,遇到困惑无处切磋,呈现“孤岛”式备课。农村教师人均担课量大,加之学生多寄宿在校需要教师管理、服务,有限教师办起了无限教育,教师常常被琐碎的事物包围,难以专心备课。农村学校虽然开足开全了课程,但是却不能开好开优课程。

三、脚踏实地,积累提升,开展系列活动推进课改

面对教师备课质量不高进而阻碍深化课改的问题,开展系列活动进行破解:针对非师资类教师越来越多的现状,坚持集体理论学习,拓展教师视野,提高教育素养。每周工作例会上开辟专门时段安排一名教师开展理论讲座,期初排定全员主讲次序,学习内容从学校统一订阅的教育大家、名家专著和教育专业报刊上选取。如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于漪《于漪语文教育论集》、朱永新《写在教育边上》、张世英《哲学导论》、郑洁《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李镇西《给教师的三十六条建议》、华应龙《我这样教数学—华应龙课堂实录》、管建刚《不做教书匠》、吴非《不跪着教书》、雷玲《好课是这样练成的—品读名师经典课堂》等;以及《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教育时报?课改导刊》、《小学教学》等。

针对教师专业不专、工作量大的现实,对备课不唯数量,突出质量。要求教师在上合格课的基础上每周打造一节“让学生尖叫的课堂”,以优质课制造教学小高潮。每位教师的优质课教案单列出来,加强日常指导、督查。每学期更新优质课教案,经过几个学期循环替换,由点成线,力争把每个课时都备成优质课。

针对教师备课不深入、同伴互助难以实现的情况,开展单双周文理科教师错峰“学课标、议教(学)案”说课活动,为全镇教师搭建团队互助平台。通过同头课教师集中研讨当前两周教学内容,重点解决单独备课过程中的疑惑,促进备课质量,实现教师思想的碰撞而不仅仅是形成物化的教案。针对青年教师职业成长关键期,落实“一年入门、三年合格、五年成骨干”的培养计划。发挥省市级骨干教师、县课改“三星”、“四星”级教师示范带动作用,开展师徒结对帮带活动,通过师徒定期合作备课、相互观课议课,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每期举行一次青年教师“三字一话一画”教学基本功展示赛,鞭策青年教师加强对三笔字、普通话、简笔画的日常练习;每期举行一次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以赛课磨砺、检验、提高备课质量,促进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水平。

课改的成功关键在于让教师都动起来。可以开展全员赛课活动,由校长、各个学校的老师代表轮值做评委。通过校内纵比、校际横比,使各校在课堂教改上互评互鉴、比学赶帮。同时,在教师人人晒课的过程中发现一批好苗子,经过反复跟踪备课、听评课、磨课,培养成课改骨干,起到支撑带动作用。

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的落实,大批优秀师资进入农村学镇,农村孩子“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必将在新时代得以实现。

本文系河南省农村学校应用性教育科研课题《农村学校教学常规过程性评估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17-HJYY-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