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缝隙急救护理模式在急诊创伤护理中的应用岳映花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0-20
/ 2

无缝隙急救护理模式在急诊创伤护理中的应用岳映花

岳映花刘志鹏胡铁文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甘肃兰州730000)

【摘要】目的分析急诊科室患者在无缝隙护理模式应用方面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8年1月至6月期间收治的70例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作为观察组患者,对其实施无缝隙急救护理。选择我院在2017年1月至6月期间的67例患者作为比对的对象,来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间、抢救成功概率以及患者对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患者在住院时间、患者抢救以及患者的服务满意度方面均要优于对照组的患者,两组患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实施无缝隙护理模式其效果好于普通的护理模式,通过对无缝隙护理模式能够很好的促进患者的急救与护理,为患者的急救争取宝贵的时间,具有广泛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无缝隙;急救护理模式;急诊创伤;护理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8)19-0174-02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机动车数量的逐渐增多,交通事故等意外伤害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多。目前,国内针对外科严重床上患者大多采用分科急诊的治疗方法,而且外科创伤一般涉及到多个方面和部门,需要多个科室的联合诊治。因此,实施专科专治的方式并未能取得理想的效果。无缝隙护理模式作为近期新兴的急救模式,其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急救服务的效率,以便为患者争取充裕的治疗时间。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在2018年1月至6月期间收治的70例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作为观察组患者,其中男性患者为49例,女性患者21例,患者的年龄在12-64岁之间,平均年龄在(34.5±3.9)岁,对其实施无缝隙急救护理的方式;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6月期间收治的67例患者划归为对照组的患者,其中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2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学历、性别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针对对照组的患者实施常规的急救护理服务,主要包括负责接诊治疗的护士对患者实施常规的治疗护理,引导患者配合医生进行创伤部位的检查与诊治,评估患者的伤情程度,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在急救的过程中遵循抢救生命的原则,确保患者的呼吸系统的顺畅,第一时间清除患者的呼吸道异物。在患者出现流血的情况下,及时进行止血处理,防止出现感染,当患者的病情恢复稳定之后,交由专门人员转移到有关科室与部门。对观察组的患者则是实施无缝隙急救护理方法,具体情况如下:

1.2.1构建系统性的网络管理

科室内部人员要遵照新模式的管理要求,明确每个岗位的责任,严格贯彻责任制度。在院前的急救科室接诊之后,立刻知会急诊科室,并向其介绍患者的病情。针对一些较为严重的病人,做好多科室的会诊。逐步构建起系统性的网络管理服务,以便能够体系化、网络化的管理,将每一位病人的诊治护理服务做到极致。

1.2.2做好院内的抢救工作

抢救病室从业人员必须做好相关设备和仪器的维护,在患者达到院前之后,尽快与急救人员进行交接,根据患者的病情对参与急救人员实施明确的分工合作,并做好有关病情的诊治与抢救,做好患者生命体征的适时监测。在遇到大批急救患者同时来就诊的时候,按照患者的病情特点,对患者进行病情的评估分组,以便尽快实现病人的分流,及时的得到抢救护理服务。

1.2.3建立绿色通道

由专门的医务人员负责,建立各个环节的绿色通道,做到以最快的速度,实现各个科室环节的联通与合作。有关患者的检查和会诊必须在10分钟内完成。在患者进行检查的过程中,相关会诊工作必须同时进行,有关的设备与药品准备就绪。以便患者在做完检查之后能够马上转入手术室进行抢救治疗。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确诊时间、急诊至手术时间、急诊至科室住院时间及满意度的比较,可以看出观察组的患者在以上几个方面的表现均要优于对照组的患者,具体情况见表1。

表1两组确诊时间、急诊至手术及急诊至病房时间及患者家属满意度的比较(min,)

3讨论

3.1严重创伤急救关键是时间

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急救室患者的第一个死亡高峰期出现在1小时之内,达到整个死亡率的一半,而其第二个死亡率在2-4h,死亡率达到30%左右,而传统的多科室联合治疗存在诸多弊端,虽然其同样注重时间的紧急性,但是诸多环节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导致救治与转运的问题较为严重,使得患者面临死亡的危险。为此,本院制定并实施了多科联合无缝隙管理模式,涵盖了院前、急诊科、各功能检查室以及各专科医生和急诊科护士来组建成紧密合作的小组,在急救患者到来之后,第一时间进行初步判断,做好周密的检查,迅速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相关护理人员和医生密切配合,确保整个急救环节的同步化,抢救时间最小化,抢救过程最优化。健全创伤救治体系,在“黄金时间”内给予确定性处理等有望使早期死亡率下降100%。

3.2无缝隙对接及多专科衔接保证急救有效性

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救治与ICU及多专科救治的完美结合是提高严重创伤患者护理质量的重要保证。本研究无缝隙急救护理模式表现在:院前与院内的无缝隙对接,急诊科内明确的分工,各科室的有效衔接;绿色通道的开通、会诊与检查同步进行。通过各个环节流程的缩减,为患者的急救赢取更多的时间。在本文的研究中也是印证了这一新型护理模式,相对于传统的护理模式具有很大的实际效能。无缝隙急救护理模式能够大大减少中间环节,做到专人专责,同步化急救,且加强了多科室之间的沟通交流,共同协作,提升了团队凝聚力,使救治过程更完整、连续、全面,使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

4结语

总之,必须将无缝隙急救护理模式的理念贯穿于整个护理环节中,坚持始终“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梳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秉承一切护理工作围绕患者服务的态度与意识,充分体现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在实施护理服务的过程中针对存在的问题与漏洞,及时查缺补漏,不断完善临床护理服务的工作属性,以便大大提高急诊科室临床护理的水平与质量。

参考文献

[1]王秋侠.无缝隙急救护理模式在急诊创伤护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7(2):95-96.

[2]张杰果.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在严重创伤病人应用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4,14(18):5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