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临床检验的分析探究刘文清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0-20
/ 2

关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临床检验的分析探究刘文清

刘文清

(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四川资阳641300)

【摘要】目的:对临床中丙肝病毒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探究。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丙肝病毒感染患者274例,对这些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从调查结果中对丙肝病毒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分析结果显示,病例组和对照组在家庭成员是否有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纹眉、是否去洗浴场所、是否去理发店修面、是否使用安全套、手术史、输血史、输血时间、针灸史、口腔诊疗史、内窥镜史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务人员需通过有效的检验方法,对丙型肝炎进行有效的检验,以为丙型肝炎病毒的预防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危险因素;临床检验;探究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8)19-0294-01

丙型肝炎在世界范围内流行,很多国家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患者要比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患者多很多,以美国为例,前者是后者的4倍。据权威机构调查显示,全世界范围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接近3%,粗略估计有1.7亿人多,而且这一数据每年都在增长[1]。现如今,丙型肝炎病毒并没有有效疫苗,也无特别高效的方法。所以要想控制丙型肝炎病毒,只能够控制传染源,控制传播途径,尽早确诊,尽早防控。正式如此,各个国家都对丙型肝炎病毒加大了研究力度。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中,病例组的选取选择2016年8月至2018年3月,到我院就诊的的丙型肝炎病例,血清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同时血清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阳性,并且排除已知的其他型别肝炎病毒感染者。本次调查共收集有效问卷274份,其中病例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37份。经过血标本检测,排除病例组25份,其中包括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7份,丙型肝炎病毒核糖苷酸阴性18份;排除对照组2份,其中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1份,血清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1份,共排除27对样本。最终获得有效样本110对,其中年龄在19~80岁,男女性别比为1∶1.62。

1.2对照组的入选标准

选择本院经血清学检测为非肝炎病毒感染者,即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阴性、血清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阴性、抗甲型肝炎病毒抗体阴性。以1∶1的配对原则,按性别相同,年龄(±5岁)进行配对。

1.3调查内容及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问卷的调查内容为是否认为如下内容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基本情况、生活接触史、医源性暴露史等。采取直接询问方法获得上述资料,调查分析过程中尽量使被调查人员在类似的时间、地点下作答,保障回答的准确性[2]。

1.4血标本采集和检测

血标本采集:采集静脉血4ml,室温放置1~2h,以3000r/min离心,分离得到血清,将分离后的血清保存在冻存管中,在-20℃冰箱冷冻保存待检。血标本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抗乙肝病毒核心抗原抗体免疫球蛋白、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的检测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3]。

1.5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分析数据,可使用t检验和()分析计量资料,可使用χ2检验和率%分析计数资料,若数据差异显示为(P<0.05),表示差异显著,并且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家庭成员有无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史,是否共用牙刷、剃须刀、指甲刀和浴巾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病例组和对照组在是否共用牙刷、剃须刀、指甲刀和浴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家庭成员是否有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

经分析发现,病例组和对照组在纹眉、去洗浴场所、去理发店修面和修体毛或刮胡须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将去洗浴场所和理发店分为3个等级,去洗浴场所和理发店的频次在两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例组和对照组在纹身史、性伴侣数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病例组和对照组在手术史、透析史、输血史、输血时间、针灸史、口腔诊疗史、内窥镜史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献血史和共用注射器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丙型肝炎属于乙型传染病的一种,近几年发病率呈现了逐年攀升的趋势,已经成为了较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有研究发现,我国的丙型肝炎患者大约为1.8亿人次,而且每年会出现约4万左右的新增病例。大部分丙型肝炎患者会因为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症状或不适,或者由于害怕受到社会的歧视而拒绝到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因此会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机。大量研究结果证实,丙型肝炎的病程较长,且转阴率较低,因此容易逐步发展为肝硬化、慢性肝病或肝癌,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4]。

由于丙型肝炎具有传播性,而且目前尚未研制出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早期的诊断和预防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进而分析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并分别从家庭接触情况、一般行为因素和接受医疗服务情况方面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口腔诊疗史、输血史、家庭成员有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史、经常去洗浴场所,是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

通过对丙型肝炎进行有效的检验,明确了丙型肝炎细胞传播的途径和发病因素,以为丙型肝炎病毒传播预防工作提供重要依据。丙型肝炎病毒主要是通过血液传播,因此必须对血液源头进行有效的检验和控制,并加强对医院血液质量的管理,对于献血者血液进行严格的检验,并极大对丙型肝炎病毒知识的宣传,提高人们对病毒肝炎病毒的认识,做好积极的预防措施,以降低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率。医院需对血浆中存在的衍生物采取彻底的消毒措施,并对血液及血液制品进行有效的杀菌措施,并按照临床输血指征进行输血,尽可能不进行输血或者减少输血,以降低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率。对丙型肝炎临床检验工作进行有效的控制,以提高丙型肝炎检验效率和质量,以提高丙型肝炎预防提供重要依据。

总之,医务人员需通过对丙型肝炎进行有效的检验,提高丙型肝炎的诊断率,明确丙型肝炎发病因素,以为丙型肝炎病毒的预防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胡卫国.?枣庄市献血者献血次数与丙型肝炎知识相关性调查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14(07)

[2]谭英.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防治对策[J].当代医学,2015,04:162-163.

[3]欧慧.丙型肝炎检验方法的临床研究与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3,(13):125-126.

[4]孙国清,刘春华,樊盼英,刘佳,薛秀娟,田随安,崔为国,孙定勇,王哲.?河南省丙型肝炎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