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院MRSA感染危险因素。方法对近年103例MRSA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Logistic分析MRSA感染因素。结果MRSA感染因素是住院天数、抗生素、TPN、ICU、抑酸剂、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深静脉置管和患者年龄。结论了解MRSA感染危险因素,采取有效预防措施,降低感染

  • 标签: MRSA感染 因素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感染科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方法 通过比较分析在我院内部收治的 1986名患者,比较其不同耐药菌感染发生率、易感发生部位、耐药菌种类以及耐药菌感染致死率,来探究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以及对人体生命健康的影响。结果:根据最终的实验结论可以观察到,多重药物感染危险因素较多,并且这种感染对于患者的最终致死率也比较高。 结论:通过探究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来不断提示医务人员要密切监控高危患者的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以有效减少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从而不断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

  • 标签: 多重耐药菌 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感染科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方法通过比较分析在我院内部收治的1986名患者,比较其不同耐药菌感染发生率、易感发生部位、耐药菌种类以及耐药菌感染致死率,来探究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以及对人体生命健康的影响。结果根据最终的实验结论可以观察到,多重药物感染危险因素较多,并且这种感染对于患者的最终致死率也比较高。结论通过探究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来不断提示医务人员要密切监控高危患者的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以有效减少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从而不断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

  • 标签: 多重耐药菌 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手术后切口早期感染危险因素,为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080例剖产手术病例中,以手术后是否发生切口感染为因变量,时行单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1080例病例,40例(3.7%)发生切口感染,单因素分析显示10个变量中7个与手术后切口早期感染有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蛋白血症、滞产(规律宫缩后产程停滞)、胎膜早破,青霉素过敏体质、糖尿病、孕妇阴道炎、体型肥胖为剖宫产术后切口早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剖宫产 切口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手术室感染来源和危险因素。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个人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论手术切口部位感染的致病菌,可来源于医护人员、医院环境和病人。引起清洁伤口感染大部分是外源性污染,可来自于工作人员和环境,细菌大多数是病人自身携带的;清洁伤口以外的感染,多来源于胃肠道、呼吸道等部位。危险因素分为与宿主有关的和与手术有关的两个方面。

  • 标签: 手术室 感染来源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3月聊城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肺结核患者6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流行病学回顾性调查方法,根据住院记录与医学检验结果对患者一般资料、住院感染率、感染部位及病原菌分布进行分析。通过单因素分析影响肺结核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肺结核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该院收治的600例肺结核患者中,42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7%;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率最高,占比56%,其次为泌尿道感染与胃肠道感染,占比分别为21%、15%。年龄、病程、初复治情况、住院天数、咳血、糖尿病、抗菌药物使用时间、糖皮质激素使用、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病变特点、病变范围及侵入性操作是影响肺结核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P<0.05);年龄、抗菌药物应用时间、糖皮质激素应用及侵入性操作是影响住院酒依赖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医护人员应重视肺结核患者尤其是高龄患者的营养支持工作,增强其机体免疫能力,加强对合并有其他疾病的患者原发疾病及基础疾病的治疗;重视抗菌药物及糖皮质激素的合理使用,尽早采集感染性标本进行真菌培养与药敏试验,并根据感染部位及病变程度,结合试验结果使用合理有效的药物进行治疗;严格执行侵入性操作规范流程,加强医护人员对手卫生的重视程度,对相关操作器械实施严格灭菌消毒处理,强化对患者的气道管理护理与口腔护理。

  • 标签: 肺结核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PV感染危险因素。方法分析我院2012年10月至2012年12月259例HPV感染的临床资料,探讨HPV感染与年龄、免疫状况、受教育情况、社会经济地位、避孕情况、以及合并生殖道其他微生物感染的关系。结果年龄在20岁-30岁的妇女HPV感染率达17.5%,随着年龄的升高,HPV感染率逐渐下降。普查HPV感染的259例中,其中工人(技校及无学历)感染率最高达17.39%。259例HPV阳性的患者白带常规检查中100%合并有阴道菌群失调,96%合并有阴道炎。口服避孕药感染HPV的几率最大达19.18%,避孕套感染HPV的几率最小仅9.35%。结论性生活频率和宫颈HPV感染密切相关,免疫状态、其他性病及社会经济地位均与宫颈HPV感染及病变的进展有很大的作用。口服避孕药及阴茎套的应用等因素与宫颈HPV感染相关。

  • 标签: HPV感染 宫颈癌 高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当前小儿内科患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方法:本次研究采用的是回顾性分析方式,研究时间开始于2016年5月,结束于2018年3月,研究对象为这一期间小儿内科收治的治疗患儿共100例,对100例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 回顾分析。 结果:经过回顾单因素分析后发现,小儿内科患儿感染因素相关方面有住院天数、接受手术、院外感染、使用呼吸机、留置胃管、白血病、肺炎、癫痫等因素,通过Logistic 多因素分析后,发现小儿内科患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主要有住院天数、留置胃管、白血病以及肺炎等因素。结论:在小儿内科治疗中,患儿发生感染的主要因素有住院天数、留置胃管以及白血病和肺炎等,因此相关医学需要对此进行重视,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感染几率。

  • 标签: 小儿内科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本文总结新生儿NICU院内感染危险因素是早产儿、低体重儿、吸氧、低体温、置暖箱、羊水污染、窒息、反复吸痰(插管)、预防应用抗生素、长时间住院,并概述了相应对策。

  • 标签: NICU 新生儿 院内感染
  • 简介:[目的]探讨引起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制定相关的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07年2月—2012年2月实施PICC导管留置病人180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有导管相关性感染组和无导管相关性感染组的各项临床指标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找出影响导管相关感染危险因素。[结果]180例留置PICC导管病人中引起导管相关性感染者17例(9.4%),操作人员经验少、穿刺次数多、不正规换药是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独立因素。[结论]PICC导管容易发生相关感染,且与多个因素有关,应针对这些因素进行预防。

  • 标签: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导管相关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儿童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6-2018年永康市妇幼保健院儿科1 512例住院患儿,根据是否发生院内感染分为感染组45例和未感染组1 467例。收集患儿年龄、性别、住院时间、住院病区、病情危重情况、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病区空气菌落数、侵入性操作等信息,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住院患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结果在1 512例住院患儿中发生院内感染45例,院内感染发生率为2.98%,其中呼吸道感染最多29例(64.44%)。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3岁(OR=7.744,95%CI:2.987~20.082)、呼吸住院病区(OR=8.080,95%CI:3.096~21.090)、联合使用抗菌药物(OR=3.880,95%CI:1.465~10.281)、侵入性操作(OR=9.083,95%CI:3.494~23.616)是患儿发生院内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医护人员应重视低龄、尤其是呼吸住院病区患儿的医院感染情况,同时谨慎使用抗菌药物和进行侵入性操作,从而尽可能降低住院患儿医院感染的发生。

  • 标签: 儿童 院内感染 呼吸道感染 抗菌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患者医院感染因素,并对预防策略进行了探微。方法选取了本院2010年1月~2016年12月所接收治疗的1560例骨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了回顾性的分析,并分析了骨科患者医院的感染因素,然后提出了预防性的策略。结果本次研究的1560例患者当中,有42例患者出现了医院的感染感染率是2.69%。其中,医院出现感染的发生率最高的部位是呼吸系统,排名第二的是手术切口,其他部位有泌尿系统、胃肠道、皮肤软组织等。患者的年龄、意识障碍、合并疾病、侵入性操作、未应用抗菌药物、住院时间均是骨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结论对于骨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进行了加强性的管理,把各项预防策略逐步进行落实,并严格按照无菌进行操作,合理的应用侵入性的操作,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这些预防措施对于医院感染率的降低有着积极的作用。

  • 标签: 骨科 医院感染 影响因素分析 预防
  • 简介:在呼吸内科病区中的患者病情不仅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而且也具有较高的感染率,因此,对呼吸内科病区患者感染危险因素做出分析与探讨,对于有效控制呼吸内科病区患者感染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呼吸内科病区患者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与论述的基础上,对呼吸内科病区患者感染危险因素控制对策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 标签: 呼吸内科 病区 患者感染 危险因素 控制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医院内真菌感染危险因素,为真菌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对本院2008-2010医院真菌感染例次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3年内发生医院真菌感染267例,>65岁者占71.9%,均有较严重的基础疾病,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主要病原菌为白色念珠菌。结论合理使用抗生素对老年、较重基础病、免疫力低下患者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及时了解医院内真菌感染发生情况,了解真菌感染的病原菌,采取治疗和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 标签: 真菌 危险因素 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