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的课程目标谈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0-20
/ 1

从新的课程目标谈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王渠成

王渠成江苏省南通师范第三附属小学226000

2011年国家教育部制定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新的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它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分别从三个方面提出了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标准。从新的标准看,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显得尤其的重要,我们必须在平时的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如何在实施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下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呢?笔者有如下几个方面的思考。

一、让广泛的阅读成为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良好通道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应当说这样的要求虽然对于学生而言是适合的,我们的小学生也挺能在小学六年的学习时间里完成这样的学习任务,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光靠语文课程的资源是很难使得我们的学生去完成这样的学习任务的。如果我们再去沿用应试教育模式下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去机械重复地训练那些无用的东西,肯定是不可能奏效的。我们要花大力气,留足时空让我们的学生去进行广泛的阅读,从阅读的内容看,我们可以让学生去阅读中国古代、现当代和外国的优秀诗文,我们可以让学生去阅读中外童话,我们可以让学生去阅读成语故事、神话故事、中外历史故事、各民族民间故事,我们可以让学生去阅读诗歌散文作品、中外童谣和儿童诗歌等;我们还可以让我们的学生去阅读长篇文学名著,尤其是儿童版的《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实践让我感到光要求学生去广泛地阅读还不行,小学生也有惰性,也有不会阅读的可能,对于小学生的广泛阅读我们既必须严格要求,又必须科学指导。平时的阅读教学让学生在掌握了诵读和精读的基础上,学会默读,当我们的学生在有了一定量的阅读积累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开展一些阅读方面的竞赛活动。如有意识地让学生进行古诗文的每天一首的互动比赛,如我们还可以科学命题,设计试卷,让学生去完成一些体现学生阅读效果的竞赛性作业,那样学生会对继续阅读产生强烈的兴趣,进而愉悦身心,更能可持续地增强语文素养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完成新课程目标所要求的小学生课外阅读140多万字的任务。

二、让顺利地表达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理想途径

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那么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的途径又是什么呢?笔者感到主要途径还应该离不开语文实践,语文实践应当是多元、实文实践的时空也应当是广博的,实践的机会应当说是无处不在。让我们的学生去多读多写,在多读的基础上多写,进而形成日积月累的良性循环显得尤其重要,进而使得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言的规律。作为小学语文的教学,要去努力培养好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还必须努力让小学生去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应当让小学生去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不必要求过高,也不需要我们去拔苗助长,其关键只要达到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即可。如何让我们的小学生有见闻、有体验、有想法去表达,又如何让我们的小学生去表达得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呢?笔者以为首先是范文、例文引路。我们江苏省编语文教材其习作都有例文,这例文为一个个学生勇敢地写文章奠定了心理基础,其次是搞好批改。对于批改提法颇多,但我以为面对面地对学生的习作精批细改,还是必须坚持的,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过多的眉批和总批学生是不太愿意看的,有时学生也是看不懂的,把时间过多地花在眉批总批的字斟句酌上还不如亲近小学生,让学生及时指导文不从字不顺的原因并及时予以纠正。如果能面批学生的习作,也很好地体现出师生之间的地位平等的良好的局面,再次是抓细抓实评讲这一环节,每次习作评讲要重于指导,指导过细容易千篇一律,而仔细评讲,学生能从多方面发现他人写作的优缺点,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凝聚集体的智慧,让学生的能力向着优化的趋势发展。

三、让主动探究成为激发想象和创造潜能的源头活水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新的课程标准,我们的语文课堂应当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是师生舒展灵性的空间,更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探索世界的窗口。互动心灵,舒展灵性一般说来师者优于学生矣,但如果老是让教师长于学生,那从根本上说还是我们教师在独占着舞台,学生的语文素养还不可能从根本上培养出来。语文教学也好,学生主动学习语文也好,必须要有我们学生的想象和创造潜能的有效乃至于高效的体现。那么如何让我们的语文教学体现学生的想象以及创造潜能呢?其关键要赖于我们的学生去主动探究,应当说学生的主动探究有时是教不出来的,需要我们去科学地引导,要想科学地引导首先必须尊重我们的小学生,让学生在自觉、自感和自由的基础上去进行。不要对我们的小学生施加任何的外在强迫和多年的约束,尊重我们的小学生。我们还需要对待学生在探究中的独到见解,应当充分地认识到学生的见解有时还不很成熟,与良好的价值观念还有一段的距离,甚至是相悖,但我们就不必去过多地与纲线相连,乐意在善意地保护的基础上去旁敲侧击。学生的可变性与可塑性都比较强,相信我们的学生是会转变不够正确的感悟的,尊重我们的小学生我们还需要过多地肯定我们的小学生。面对学生各自的感悟,我们不必强求统一,只要我们把学生的感悟和体验外显出来,让学生不断加深理解和体验这就是让我们的小学生在探究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