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王治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0-20
/ 1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王治国

王治国

王治国河北省隆尧县东良校区055350

语文美育是指以马克思主义的审美观为指导,以语文教育中美的因素去教育学生,陶冶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一种方式。

“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因此,对学生进行美感教育,进行美学知识的渗透,是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任务。每一篇文学作品无论在语言上、意境上、形象上,甚至在结构上都充分表现着美,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自觉地挖掘教材中美的语言、美的形象,通过与学生互动品析作品,让学生去感知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韵味及审美理想。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引导他们在生活中去认识美、发现美、感知美、创造美,提高他们的审美趣味和美学素养,造就具有敏锐的感受力、丰富的个性、高尚的审美情趣和道德修养的一代新人。

笔者以为,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应该是一位美的使者,把美育渗透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之中,发现美、传播美,引导学生感悟美、鉴赏美。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又该如何精心研读文本内容,充分挖掘文本中蕴涵的审美因素,对学生展开审美教育呢?

一、反复品味,体会语言之美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本,大多为编者精心挑选的名篇佳作,语言文字规范优美。可以说,这些文本本身就是一个展示语言美的窗口,教师则要善于透过这一窗口,引导学生反复品味,体会语言之美。如《庐山的云雾》一文中这样写道:“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随风飘荡的一缕轻烟,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明明是一匹四蹄生风的白马,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巨大冰山……”连用四个生动的比喻,准确地将庐山云雾瞬息万变的特点尽显绘出。教学中,应指导学生抓住这些关键词句,仔细揣摩,慢慢品味,再通过绘声绘色的朗读表现出来,让学生获得对语言形式美的体验。

二、情境再现,享受画面之美

阅读小学语文课本,仿佛是在欣赏一幅奇妙的画卷。不管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还是自然界的花鸟虫鱼,作者多以多情的笔触对绚丽多彩的自然风光进行了生动的描绘,使学生如临其境,赏心悦目。如气势非凡的《长城和运河》,奇特壮美的《黄山奇松》,风景如画的《九寨沟》、《美丽的南沙群岛》,景色奇异的《海底世界》……哪一篇不使人心醉,哪一课不令人神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简笔画、多媒体等多种手段再现美丽的画面,让学生在情境中解读、品味语言文字,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陶冶学生的情操。

三、把握韵律,品悟音律之美

小学语文课文用词精美,语境生动,行文流畅,语调铿锵,富有一定的节奏和韵律。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把文中抽象的文字变成具体可感的审美形象,让感官经过反复的审美实践品味语言的音律之美,逐步完善学生审美的感知力。如《鼎湖山听泉》一文这样描述鼎湖山的泉水声:“……还有一些泉声忽高忽低,忽急忽缓,忽清忽浊,忽抑忽扬,是泉水正在绕过树根,拍打卵石,穿越草丛,留恋花间……”作者通过短句和长句的相间排列,使短句节奏明快,长句舒缓婉转,相似而整齐的句式将泉水的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让读者如听其声,如临其境。而学生在鲜明的节奏、整齐的韵律中能体味出美的韵味。教学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通过自由阅读、配乐朗读等多种手段,品味文本的音律之美。

四、展开想象,感悟意境之美

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在谈创作经验时这样说:“我想到的东西都会不由自主地变成画面。如果不出现画面,没有可视性,我仿佛就抓不住它们。”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感性经验,通过大脑的想象加工,构造出与文本内容相匹配的意境,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美感的体验和感悟。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一句,诗人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展现了深邃的艺术意境。课堂上,教师可运用插图、音乐及语言的描述,引导学生以“假如我是诗人”的假设进入诗中的意境:春暖花开的长江两岸,彩蝶翩翩起舞,百花散发着芬芳,江面散发着香气,滚滚的波浪向东流去,一叶扁舟借着长江之水,一直漂到水天相接的地方,渐渐地消失了……这美妙的想象融入了学生对美的理解和创造之中,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五、触摸心灵,体验人性之美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写人记事的文章,其内容和中心无不围绕体现人文美来安排设计的。如《掌声》、《大作家的小老师》这两篇课文,作者通过叙述生活中的小事,体现了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关爱、互相帮助的品质美;《雪儿》、《珍珠鸟》通过描写人与动物之间由于爱心而产生的深厚情谊,展现了人与动物之间的和谐美;而《狼和小羊》、《九色鹿》则通过描写“狼”和“调达”这些代表人物的自私、贪婪和狡猾的人性来说明人也有丑陋一面的真实美,等等。通过理解这些文章的内容,可以使学生从众多方面领悟人性的丰富多彩,咀嚼文中的韵味,品味文中的人生,对自己的真实生活起指导和启示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的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更应不断探索和研究文本中的审美因素,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文本中的审美意蕴,做美的使者,传播美、创造美,引领着学生,徜徉在诗意语文的课堂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