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培养的对策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1
/ 2

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培养的对策分析

帕丽达•,木萨别克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污染物监控与信息中心(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环境宣传教育中心)

摘要:环境意识是影响环境行为的决定因素,环境意识也已经成为一个社会文明程度和国家进步的重要指向标。本文从环境意识的内涵出发,提出了加强宣传力度、深化环境治理、加大执法力度、调动公众环保参与性,强化自主环保意识、打造“生态意识”品牌,探索新型模式等措施,提高了公众的环境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环境意识;培养;对策分析;公众

1概述

环境意识是指在人与自然环境关系中,体现的是关于社会思想、理论、情感、意志、知觉等观念的总和,是人类与自然关系更深一层的认知。它体现的不仅是一种纯粹的哲学方面的含义,更倾向的含义是指一种文化素质,即环境素质。所以,定义包含了理论与实践两部分,以上两部分,互相呼应,彼此相连。对国家而言,它也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需条件。

2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培养的对策分析

2.1加强环境宣传,创新宣传,实施差别化教育

环境意识水平的提高,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政府、社区对公众环境的大力宣传。调查研究表明政府最需要实施环保措施的排在前三的为:最需要加强环保执法和管理,依次是环保宣传,其次公众的培训和教育。这表明公众环境方面的宣传力度仍需要大力加强,并且提倡“宣传方式创新化,宣传教育针对化”

2.1.1加强环境宣传,转变观念

加强宣传力度,争取做到面向群众,面向社会,面向学校的社会化和体系化,相关宣传部门将环保宣传纳入整个宣传工作之中、教育部门将环境教育纳入教育规划中。政府要重视宣传,宣传到位,是提高公众环境意识水平的最重要的方法。目前调查了解到,存在宣传不到位,只是局部地区偶尔性进行环境宣传的情况,所以政府要改变“重执行轻宣传”的思想,加强宣传的力度。政府要积极推动“绿色学校”评选,把环境教育内容列为对学校评估的体系中。同时,政府要给予各大院校资金支持和政策上的支持,要为环境方面,出人才、出成果而不断努力,提高科研水平。二是政府也可以牵头开展“各大院校环境学术论坛”,鼓励大学生多参加科研项目。

2.1.2针对不同群体,实施差别化教育

宣传要对不同类的群体“因材施教”,强调宣传教育要差别化。尤其是领导干部和公众是环境保护的主要参与者,这二者承担的社会角色不同,环境教育采取的教育方式也不尽相同。

2.1.3加强宣传广度,创新模式

随着科技的发展日益更新,传统媒体方式已经不足以满足现在人们的需求,对于环境知识的宣传方式,也要跟上时代的潮流,加强宣传广度,宣传方式创新化。采用不同宣传方式去针对不同群体的公众进行环保知识的宣传,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公众,在宣教内容、形式上要有所差异,投其所好。

2.2深化环境治理,提高环境保护水平

政府加强环境治理,有助于提升公众环保水平,从而提高公众环境意识水平,这三者的关系是密切相关的。改革的道路会充满新的挑战,对于环境治理方面只有边尝试边总结经验,利用技术创新和借鉴其他农村地区环境治理的成功经验,尝试新的治理模式,提高公众的环保水平。政府需要及时发现问题,加强治理、改进治理模式、建立科学的治理制度,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这会有助于环境意识的萌芽。因此,治理环境也有助于环境意识水平的提高。

2.3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实现环境保护法治化

不断完善环保的监管体制,成立相应的环境保护机构,并且明确指出各级政府在环境保护中承担的责任,通过重组环境保护的组织体系,加强队伍建设,才能整体上有效提高环境执法能力,实现环境保护法治化。

2.3.1加强法治建设

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归于环保法制不健全、无法可依。所以,要加强公众环保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可以实现环境保护的法治化目标。加强法治建设,一是转变立法思想,二是完善立法内容。

2.3.2完善执法组织

对环保组织进行大规模的调动,精简机构,以此来提高环境执法能力。而公众环保监管体制的不完善、不健全,也对公众的环保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了障碍。这一改变迫在眉睫,不容迟缓。

2.3.3明确环境责任制

加强环保政绩考核,明确环境责任制。将环境责任落实到每一级,具体到每一个负责部门、负责人。建立起环境质量责任制,以年度为周期建立目标任务。同时,针对环境的治理也列入到工作绩效考核评价关键指标。各层级单位,需要逐级签订环保目标任期责任书,对任期内所得到的绩效进行不定期考核,考察是否措施、投入、责任都到位。明确环境责任制的执行一方面有利于认识的提高,另一方面也要加强落实干部政绩考核制度。

2.3.4建立执法监督制

环保执法监督与环保执法同样十分重要,没有有效的监督,执法的效果也很难立竿见影。因为“环保参与水平的提升具有把负外部性内部化和增加正外部性供给的双重作用”。在很多地区,为了完善执法监督,都引荐了一种新的监督模式,就是“一主多翼”模式。这种模式指的是提倡环境保护执法中,不再是只以政府监督为主的执法理念,而是抛开传统执法模式,形成以公众为主要参与群体,大众传媒和其他环保组织等参与为辅的一种集体参与模式。这种模式更像是“集体合作”,充分发挥了公众、媒体、企业和环保组织共同监督执法的作用。

2.4调动公众环保参与性,强化自主环保意识

如何发挥公众的参与性?要维护和发挥公众的主体地位。首先,成立公众自治组织,形成公众自愿、自发、自主的形式,从计划到落实均由公众自作主张,计划的整个过程由公众自主推动,始终都维护和发挥了公众的主体地位。这种形式,注重公众的主体位置,真正发挥公众的自主能动性,强化公众自主环保意识。

2.5打造“生态意识”品牌,探索新型模式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打造属于自己的生态品牌,建立符合其特点的方案,发挥生态效益的最大功能,良好的环境也会提高公众环境意识水平的提高。

3结论

一个国家或地区人民的环保意识高低,也是其的环保水平的重要衡量标准之一。环境意识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公众整体环保行为的改善,有利于生态环境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本文采用理论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加强宣传力度、深化环境治理、加大执法力度、调动公众环保参与性,强化自主环保意识、打造“生态意识”品牌,探索新型模式等措施,提高了公众的环境意识的培养。但是由于诸多因素的限制,仍然存在着一些遗憾与不足,需要在以后的研究中值得重点关注。

参考文献:

[1]宫长瑞.当代中国公民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研究[D].兰州大学,2015.

[2]王民.环境意识及测评方法研究[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2(2):18-21.

[3]崔树义.提高公众环境意识的途径分析[J].东岳论丛,2002,23(4):50-53.

[4]洪大用.中国城市居民的环境意识[J].江苏社会科学,2005(1):127-132.

[5]郭立强.新型职业农民环境意识调查研究--以山东省七地市为例[D].天津理工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