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其日常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9-19
/ 2

家庭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其日常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王艳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脑血管病科云南昆明650101)

【摘要】目的:分析家庭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其日常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1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患者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在脑卒中护理中实施家庭康复护理能够提升护理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脑卒中;家庭康复护理;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5-0247-01

近些年由于老年化程度的加深,脑卒中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同时发病年龄逐渐下降,对患者家庭以及整个社会都造成严重负担。脑卒中只要发病,致残率最高可达到75%[1]。对于脑卒中患者,实施康复护理能够帮助患者改善肢体功能,帮助患者改善生活质量。本研究主要分析脑卒中应用家庭康复护理的效果,以下为研究结果。

1.资料、方法

1.1基本资料

在2014年12月-2016年11月中选取我院82例脑卒中患者进行研究。依据均分原则设置观察和对照组,均有41例患者,观察组男21例,女20例,平均年龄(56.2±4.2)岁,缺血性脑卒中21例,出血性脑卒中20例;对照组男22例,女19例,平均年龄(57.5±4.1)岁,缺血性脑卒中22例,出血性脑卒中19例。2组基本资料中的各项内容相比较,都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按照神经内科护理常规方法实施护理,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定期的详细记录,对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指导。观察组在家庭康复护理中实施家庭康复护理,具体内容包括:

1.2.1肢体护理①关节热敷:用40°热毛巾对患者患侧髋、肩、膝、肘关节进行热敷,每天用40°温水泡手脚半小时。叮嘱患者选择健侧卧位为主,同时强化患侧的感觉刺激。②被动运动:对瘫痪肢体协助完成被动运动,对关节进行逐步活动,每天3~4次,每次每关节5~10分钟。③端正足:患者处于平躺时翘起足背保持和床面呈90°垂直,患侧下肢保持中立位不倾斜向外。选择枕头将患侧下肢外侧以及足底支撑起来,避免出现畸形。

1.2.2肢体维持功能位①平躺位:上抬患肩并保持前挺,外旋上臂并外展,伸直腕部和肘部,掌心保持向上,手指分开并伸直,上肢下垫软枕。患侧臀下垫软枕,对大腿整个外侧给予支撑,前伸骨盆。②患侧卧位:轻柔拉出患臂防止受压,置于前伸位,前臂保持外旋,拉开手指,掌心保持朝上。健腿保持屈曲并向前,放在体前枕上,患腿放于后并微屈。③健侧卧位:将软枕放在胸前,保持患肩前伸,伸展肘关节,甚至指关节以及腕关节并放在枕头上。患腿保持屈曲向前置于其他枕头上,自然放置髋、膝关节[2]。

1.2.3恢复期护理①卧床者1~2h更换体位,仰卧位、健侧和患侧卧位交替,以健侧卧位为主;白天多支持性坐位,臀部用压力分散垫。②按摩,每天3~4次,每次15~30分钟。③2~3天温水擦洗或每周沐浴1次后擦身体乳保持皮肤清洁滋润,及时清理大小便清洗会阴区保持其清洁。④亲情陪伴,和患者说话交流,鼓励其发音说话,辅助用手势、表情、文字、图片等方式表达完成必须的交流活动。⑤依照患者具体肢体功能障碍性质,实施相应的康复训练,主要有良姿体位、主动运动、步态训练、平衡训练、体位转换训练、桥式运动、负重训练、神经肌肉促进术等。

1.3评价指标

应用Fugl-Meyer量表评价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得分越高,肢体运动功能越高;应用Barthel指数评价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得分越高,日常生活能力越高;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选择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第4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1995年修订)进行,得分越高,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

1.4统计方法

经SPSS19.0分析数据,利用(x-±s)表示全部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若结果对照差异显著,表明P<0.05。

2.结果

观察组护理前Fugl-Mgyer得分为(25.64±6.15)分,护理后Fugl-Mgyer得分为(62.16±14.02)分;对照组护理前为(24.46±7.50)分,护理后为(47.51±13.60)分。观察组护理前Barthel指数得分为(29.70±10.14)分,护理后Barthel指数得分为(66.31±19.60)分;对照组护理前为(31.23±9.45)分,护理后为(55.42±15.62)分。观察组护理前神经功能缺损得分为(17.25±9.42)分,护理后神经功能缺损得分为(6.02±4.50)分;对照组护理前为(16.46±8.59)分,护理后为(10.69±5.19)分。护理后观察组各项指标得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

3.讨论

脑卒中多发于中老年人群,对患者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直接威胁患者正常生活。脑卒中发作后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患者认知度、情感、运动功能,所以致残率很高[3]。临床对脑卒中患者开展的常规护理主要是对肺部和泌尿系统的感染实施预防,同时进行褥疮的预防护理,这些护理无法明显的改善患者生活质量[3]。通过对患者实施优质家庭康复护理,能够对继发性障碍的出现以及进展形成控制,通过开展功能训练,逐渐帮助患者恢复关节、肢体活动能力,帮助患者更快康复。研究显示,早期康复能够促进建立侧支循环式的轴突突触联系,能够促进对侧大脑半球的功能重组以及代偿作用[4]。

本研究对两组脑卒中患者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家庭康复护理,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应用家庭康复护理后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对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康复家庭康复护理能够提升肢体功能、改善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神经功能,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强荧艳,陈维艳.基于家庭的延伸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日常活动能力及神经功能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6,(17):1555-1557.

[2]郭倩,许长锋.家庭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02):163-164.

[3]张春兰.家庭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3,(15):245-246.

[4]陈晓玲.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效果[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2):1175-1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