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消毒供应科环境管理与工作人员安全相关性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浅析消毒供应科环境管理与工作人员安全相关性及对策

郭旖旎

(北京军区北戴河疗养院消毒供应科河北秦皇岛066100)

【摘要】目的:分析消毒供应科环境管理与工作人员安全的相关性,提出对策,为消毒供应的工作人员提供安全借鉴。方法:对环境污染的原因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严格控制污染扩散,保护院内环境,有效控制院内感染,提高环境质量。结果:加强安全教育、改进工作方法,把以往的分散管理器械包变为集中管理器械包,防止或减少了污染,工作人员的防范意识得到了提高,污染扩散得以控制,有效地保护了工作人员的自身安全。结论:消毒供应科的工作环境污染,是造成院内感染的重要途径之一,更是供应科工作人员最大的安全隐患。加强集中式管理,保护供应室环境,防止污染扩散,是防止或减少院内感染的重要措施,更是保护工作人员自身安全的迫切需要。

【关键词】消毒供应科;环境管理;集中管理安全相关性;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6-0316-02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面临的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人体免疫力不断下降,加上新微生物的出现和耐药性的增长,医院环境管理问题不得不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院内各种感染不仅对就诊患者及住院患者(包括患者家属)带来严重的危害,同时也严重危及到医院工作人员的自身安全,尤其是供应科,作为医院感染的易发部门,工作人员的思想意识、认识认知、方式方法包括工作环境,都与医院感染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也与工作人员的自身安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如何提高供应科工作人员的环境安全意识、如何从细微处入手、如何加强管理等,已然成为现代医院管理急需解决的额问题。

本研究重点在于对供应科污染发生的原因及防范措施进行分析总结。

1.环境污染因素分析

工作人员在推动回收车时,戴着手套开、关科室的转动门、电梯按钮、回收车内回收的污染物品不加覆盖造成污染,导致接触的人或物及环境受到污染;各种器械包分散管理弊端大,清洗消毒无法彻底,为导致感染埋下祸根,比如回收清洗转运器械时不小心使受污染器械上的脏水洒落在台面上或地面上,导致污染面扩大、清洗间湿度提高,工作人员容易被滑倒;刷洗器械时没有在液面下刷洗,有的甚至没有盖上超声波清洗机的盖子,导致含有微生物的气溶胶颗粒在空中弥散,造成空气污染;使用的化学消毒液浓度过高,容器不加盖或盖子封闭不严,导致消毒液挥发造成环境污染,严重时会导致工作人员咳嗽、胸闷、眼睛干涩或流泪等;处理防护用品时,浸泡和冲洗的污水和消毒液溢洒于地甚至弄到工作人员的身上导致污染;紫外线消毒后,臭氧味重,层流消毒空气空气中的臭氧浓度高,很可能引起工作人员产生中毒症状,比如呼吸加速、胸闷等,对人体造成危害;超声波清洗机、全自动清洗机、气枪的增压泵、高压蒸汽灭菌器等器械,噪声很容易令人人烦躁、容易发怒、心率加快、记忆力减退等;对拖布的清洗消毒不够彻底,可能造成大面积的地面污染和空气污染等;供应科工作人不能够及时洗手,思想意识不强,甚至认为自己戴有手套,不会受到污染,导致自己的手成为传播病原的主要载体[1]。

2.对策

教育引导工作人员养成良好的的工作习惯,甚至可以用制度进行约束,要求把工作人员把回收回来的污染物品放推车内并加盖,尽可能不要污染推车的外表,进出科室、病房或电梯时,可以请别人帮忙开门关门,如果无人时,自己应重新换上新的干净的手套或利用胳膊肘开门关门、开关电梯;各种回收起来供再使用的器械包改为集中统一管理,操作人员清洗器械时应盖好超声波清洗机的盖子,如果是手工清洗,则应在液面下刷洗,防止气溶胶颗粒散落空气中造成污染,回收物品时,要用盘子承接物品,以免污水流落台面或地面,缩小污染面,在保护同事安全的同时也保护自己的安全;严格按照消毒规范配置消毒液的浓度,在在浸泡消毒时切记用带盖容器并盖好盖子;处理防护用品时,比如防护服、鞋子等,在用消毒液浸泡前应先用清水冲洗,遵照“冲洗——浸泡——冲洗”的程序,防止或减轻消毒液对环境以及操作人员的危害;如果是紫外线消毒,应采用定时设备,操作人员尽可能不要进入消毒间,带操作完成后,操作间应在通风换气后操作人员方可进入;科室的设备应时常检修和保养,及时调整增压泵的压力,或可隔离噪音,避免或减少噪音对工作人员的危害[2];尽可能使用容易脱水、拧干且容易消毒的拖布,使用完毕后,要冲洗干净,然后消毒,然后拧干,按照不同的区域分开放置;供应科应定时组织大家对院内感染的相关知识进行学习,加强思想观念,提高思想认识,不允许粗心、懈怠和任何侥幸心理存在,让每位工作人员都能够切实做到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3.结果

3.1把临床各科分散式清洗、消毒的医疗器械包与供应科集中清洗、消毒的医疗器械包质量进行质量评价,集中式管理合格率明显高于分散式管理合格率。见表1。器械包清洗、消毒由供应科集中管理,各项指标的合格率均高于以往的分散式管理,有利于规范化的消毒、灭菌循环系统形成,可减少污染扩散、简化操作程序,对管理以及质量控制提供了极大地方便。

表1器械包清洗、消毒分散管理与集中管理合格率比较

3.2通过提高认识和思想教育,工作人员的环境管理意识得以提升,细节管理得到重视,大多数工作人员能够自觉做好污染控制,缩小了污染面,保护了供应室甚至整个医院的环境,院内感染率得以降低。

4.讨论

4.1消毒供应科是医院里一个较为特殊的职能部门,既是控制医院感染的第一道屏障,又是消除安全隐患的最终防线。消毒供应科的职能意义和重大责任由此可见一斑。

4.2医院院内感染在严重影响到就诊患者和住院患者及家属的健康安全的同时[3],也严重影响到医护人员及医院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因此,只有消除消毒供应科安全隐患,建立规范的防范措施,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和标准,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和思想意识,防止或减少感染,才能确保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患、护患纠纷,在有利于患者治疗的同时,确保消毒供应工作人员的自身安全。

【参考文献】

[1]陶小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影响因素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2):234-235.

[2]黎顺霞,伍燕芳,吴可萍.消毒供应室噪声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4):531-532.

[3]吴鲤霞,刘玉光,黄荔红,等.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监测结果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18):1005-4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