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周家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周家帮

周家帮

周家帮

摘要:没有人文,就没有语言这个工具,舍弃人文就无法掌握语言这个工具:“说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决不是排斥它的科学精神,说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也决不是削弱它的人文精神,不存在限制这一个,张扬另一个的问题。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一个统一体的两个侧面,不可割裂,不可偏废。”

关键词:语文的人文精神;建立和谐关系;启迪人文精神

古人云:“文以载道”,作为人类文化载体的语文,其语言文字、文学作品中饱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因素、蕴藏着浓厚的文化积淀、闪耀着理性思索的光芒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最佳材料。“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眼中的庐山瀑布是那样壮美;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彰显的正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不屈意志;赤壁之战、草船借箭,闪耀的正是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惊人智慧……如何将这些材料中的人文素养加以深化,除了阅读理解之外,借助其他艺术手段也可为我们的语文课堂增添色彩。毕竟,文学作品的艺术享受如果只凭口舌传达,未免太过抽象,但如果借助音乐(录音)、网络图片、多媒体教学等直观艺术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观功能就会有更好的效果。如《孔雀东南飞》所表现的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向往,表现对封建社会的憎恨与小提琴名曲《化蝶》又是多么相近。文学作品与其他艺术形式本来就是相通的。语文教师应该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丰富、充实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多地吸引学生关注的目光,加深学生对教材中人文素养的理解和吸收。

经典文章、名著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完善人格具有重要意义,国家教育部在新颁布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了中学生课外必须阅读文学名著。例如学完《再塑生命的人》安排学生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从中感受主人公保尔一次又一次从死神手里夺回自己的生命的顽强毅力,让学生懂得生命的伟大、顽强,从而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勇敢的面对生命中的一切困难。再如阅读《西游记》、《红楼梦》等古典名著。感受《西游记》中唐僧的顽固执着,悟空的正义大胆、本领高超,猪八戒的贪财好色,但又不缺乏善心,沙僧的心地善良、安于天命。《红楼梦》的感人心痛的悲剧。

人文精神含义丰富,摘抄时可以让学生分门别类的整理,如分为“生命”、“道德”、“友情”、“艺术”等主题。达到世界名著,小到寓言故事,很多作品都蕴含着大量的人文内涵,传达着丰富的道德情感力量,包含着对人生乃至整个世界的关爱、反思,让人爱不释手,整理摘抄人文材料,既加深了学生阅读印象,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人文素养又得到了提高。例如有的学生在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后就把“人最宝贵是的生命,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首往事,不应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作为座右铭。用它来鼓励自己珍惜生命,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再如讲《有月亮的晚上》时我让学生可下搜集有关乡村教师的文章、材料的内容。学生有的上网查资料,有的从报纸刊物上搜集.其中让学生感受最深的是获得今年感动中国的李桂林、陆建芬夫妇,他们扎根于凉山北部峡谷绝壁上的彝寨,那里海拔2800米,进出极为艰难,村民一年难得下绝壁一次,他们18年如一日,共培养了6届共149名学生。陆建芬现在还是代课老师,1个月的工资才230元。夫妇俩第一次来到北京,连照相机也没有。看到他们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没有丝毫的怨言,我们的学生感动了,他们体会到了乡村教师的平凡与伟大,更加热爱教师。

组织学生游览当地的名胜古迹,让他们在文化以及和人文景观中感受积累人文精神。古代文化遗迹都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如组织学生参观革命圣地西柏坡,通过参观了解革命前辈在艰苦的环境中,让学生感受革命前辈的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努力学习。再如,春天到了,万物复苏,大地开始披上了绿装。这时正是组织学生去踏青的好时节。让学生走出校门,回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去感受春天生命的顽强,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

组织朗诵比赛。朗诵是激活,唤起感受体验的根本方法。一次次的朗诵,就是又一次次的感受内容,进入情境,体验情感。学生在抑扬顿挫的语调、舒缓疾徐的节奏、色彩斑斓的景象中体验语言文学之美,体验文章的意境之美,感受文章所表达的生活之美。例如组织《沁园春雪》的朗诵比赛,学生在朗读时时而快时而慢、时而高昂、时而低沉,把这首词的磅礴气势表现的淋漓尽致。学生在朗读中不仅体回到祖国山河之壮美,激发了热爱祖国山河之情。例如《纪念刘和珍君》朗读比赛,通过朗读体会语句的一句三逗的停顿,体会鲁迅为什么会与不成句,从而感受作者的悲愤、沉重的心情,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再如《小石潭记》让学生朗读,体会,感受小石潭的水清、石奇、树美、鱼趣,学生读着读着就仿佛自己置身其中,真的去游览了一番,看了一次美景,饱了一次眼福。

身正为师,学高为范。语文教师一方面要坚持身教重于言教,要善于将教材中提倡的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见诸行动,体现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中,使课外做的与课堂讲的相一致,为学生树立好榜样,当好示范。另一方面,要努力引导学生躬行实践,自觉做中华民族和世界先进人文精神的传人。既要尊老爱幼,扶贫助弱,伸张正义,又要要求学生关心同学,乐于助人,明辨是非;既要自强不息,发奋有为,也要要求学生刻苦学习,知难而进,拼搏进取。同时要教育学生爱护环境,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要讲道德,重信誉,发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热爱党、热爱祖国,做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人民的人。若能长此以往坚持不懈地精心疏导,言传身教,那么,在传统文化精神的潜移默化中,在优秀人物榜样力量的激励下,在教师本人师德及人格魅力的感召下,学生的人文品行是可以逐步培养塑造出来的。

总之,语文教学离不开培养人这个目标,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注意语文教学的价值取向,把语言知识训练和人文素养教育和谐统一起来,这样的教学才能鲜活,才能获得成功。

参考文献:

[1]孙瑞明,辛成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研究与实践[J].小学语文教育,2008(10).

[2]吴友智.教育:彰显学生“解放的智慧”[J].教书育人,2007(6).

作者单位:贵州省务川自治县涪样中学

邮政编码:56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