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源于生活,也是为了回归生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0-20
/ 1

品德源于生活,也是为了回归生活

于珍玉

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市同和街道同和小学266700

摘要:品德源于生活,也是为了生活。可在实际课堂中,我们纯真的孩子很“善良”、很“训练有素”,课堂上竭力“配合”老师,口头教条也头头是道但却未必有自己的真情实感。陶行知先生说:“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所以我们的品德课堂需要回归生活,而非空洞的说教;需要真实的生活,而非熟视无睹的大道理;需要带着问题走向生活,而非带着思想去寻找典型。

关键词:品德生活回归

一、为生活需要,而确定教学目标

《品德与生活》课标指出:“教学活动在内容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鼓励教师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意义的内容。”同时还指出:“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实际的密切联系。”所以,我们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准确把握教材的观点,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起点,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动态生成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导向和归宿,教学要想回归儿童生活,不仅要根据教材,而且更需要根据儿童的实际生活状况、身心特点和发展需求来确定具体教学目标。

二、源于生活基础,选取生活素材

现有新课程教材配有大量富有情趣、童趣的图片等课程资源。但对于孩子来说,这些无声无息的材料还是十分枯燥的,他们喜欢让图中人物、文中的内容变得更加有血有肉。因此,在教学中应关注学生切身的生活体验,与学生展开面对面的对话,使学生不停地在自我否定和自我超越中体验、感悟、成长。

1.生活事实——激活生活课堂。德育主要是解决怎样做的问题。但如果我们靠说教,学生就会感觉到你在教育他,即使苦口婆心,也很难让他产生坚信去做的感受,因而我们品德的教育应该是“无痕”才能打动人。生活事实是一部最好的教科书,是最有说服力也是最能拨动学生内心的教育资源。教师如果能善于利用和抓住身边的事实,那品德课堂就能有效回归生活。如,看到学生上下楼梯拥挤,及时用手机捕捉下拥挤的场面,在思品课上播放;再搜集些拥挤导致踩踏的案例,学生就会受到深刻的教育。

2.生活镜头——感染生活课堂。课文的插图,教材的例子都远离学生的生活,很多时候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因此,我会经常通过拍摄学生的镜头,感受零距离的教育。例如教学《学习选购商品》一课之前,对学生购买商品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相当多的孩子在购买商品时缺乏消费者自我保护的意识,都是简单的付钱购买。买东西司空见惯,但学生却没有树立起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于是,我决定活用教材,摄取生活镜头,用真实的生活镜头来唤起学生消费者自我保护的意识。从而使学生从情感、态度、价值观上与课程产生了共鸣,拉近课堂,使课堂回归了生活。

三、引进日常生活事件中的案例,进行价值引导

引进日常生活事件中的角色扮演,旨在让学生阅读文本,加上学生已有的经验,再现生活中的某个行为片断,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更重要的是情境中总是蕴涵着十分丰富的行为思想方面的信息,可供他们观察、体验、探究,从而得出自身的价值判断。

如教学《交通安全宣传日》一课时,首先,进行“学习交通规则”、“认识交通标志”、“案例反思”、“自主创作宣传交通”这五个小活动,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各种交通标志,看懂交通警察的手势信号,并且在模拟现实的场景中加以综合运用,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通过多媒体展示“不遵守交通规则的情景”和“车祸数据统计”,让学生的内心世界受到强烈震撼。再结合自己身边的车祸案例,畅谈自己的感受和体验,深刻认识到交通安全的重要性。最后进行“我为交通尽份力”宣传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去创作自己最满意的作品,去号召全社会每个人都来遵守交通法规,维护交通安全。引导孩子走出课堂,走向社会,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再到生活中解决问题。此时的教师仅以一个欣赏者的身份漫步其中,去领略学生们所迸发出的灵感的火花。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树立一种“教学即生活”和“生活即教学”的观念,让“品德”与“生活”真正携起手来。通过教学,把儿童与其真实的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有意识地把儿童带到真实的生活中,去观察、感受、体验、分析、反思他们的生活,进而使品德教学能更加贴近儿童的生活,实现品德教育的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