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探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6-16
/ 2

浅析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探讨研究

杨红霞

杨红霞徐水区崔庄镇林水小学072550

【摘要】数学情境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主观环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抽象的知识合理分布于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情境之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化抽象为具体,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创设情境巧设疑问激发兴趣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6-014-01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数学情境是含有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情境,同时也是数学知识产生的背景,它不仅能激发数学问题的提出,也能为数学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提供相应的信息和依据。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类型一:巧设疑问创设情境

良好的情境创设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创设情境时,我在注重生动有趣的同时,更紧扣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思考,并对以后课程的展开起到导向作用。

我在教学《搭配中的学问》一课时,首先请学生为老师安排衣服的搭配一件上装搭配一件下装为一种穿法,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穿法?接着在教学数字迷宫这一环节时问:用2、5、6组成不同的三位数,可以组成哪些数?怎样安排不重复不遗漏?疑问萌发起学生求知的欲望,他们跃跃欲试,开始探求新知识。整堂课由于教师善于用问题创设情境,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学得兴趣盎然,不仅掌握了知识,还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

类型二:走进生活创设情境

关注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如果不和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融合,就没有现实的感觉,学生也就缺乏学习的动机。必须改变课堂等于教室、学习资源仅限于书本的观念,随时从学生熟悉的现时文化生活和社会实际中选取为学生关注的话题,将沸腾的、变幻的生活及时纳入课程和课堂中。要使书本世界与学生的现实世界贴近,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背景相符,强调对生活的回归,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使知识不再是零散的;孤立的与生活隔离的东西,而是使学生能自己意识到生活中的一切都充满知识、蕴含知识。总之,要让生活走进课堂,将课堂引向生活,要更多地走向课外、户外,因为生活的一切时间和空间都是学习的课堂。

例如在教学“周长的认识”一课时,我设计了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参观刘伶醉公园的景色的情境。他们来到了刘伶醉公园,并绕着公园跑了一圈,让学生给这一圈起一个名字,引出“周长”的概念。在认识了“周长”以后,他们又来到了公园看到了树木、落叶,从而引起学生思考:怎样才能知道它们的周长呢?学生热情高涨地投入到小组探索中。这样,用学生喜爱的人物作引子,用学生生活的环境呈现教学内容增加了数学的趣味性和现实性,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亲自动手实践,探索出测量物体周长的各种方法。他们不再感到数学是枯燥乏味的,而在探索的过程中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

类型三:借助生动故事创设情景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的心灵。在数学教学中,适时地给学生营造一个故事情境,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探索新知。如为在教学《圆柱的体积》时,首先让学生讲“曹冲称象’的故事,使学生懂得要用转化的思想来解决问题。然后,想到要想求圆柱的体积,要先把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从而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这样,从熟悉的故事入手,有利于学生在情景中发现问题,学习新知。在教学《0的认识》一课时,先给学生讲了个故事:一天,小猫和猫妈妈去河边钓鱼,猫妈妈一心一意的钓鱼,钓到了一条又一条大鱼。而小猫三心二意,一会儿捉蜻蜓,一会儿捉蝴蝶,一条鱼也没有钓到。猫妈妈钓到一条大鱼可以用几表示,钓到二条大鱼呢?小猫一条也没有钓到能不能也用一个数字来表示?本来数的认识教学是比较单调、乏味的,听到这个熟悉的故事后,学生的兴趣浓厚,很自然地就把学习转化成一种内在需要和间接兴趣,从而促使学生产生对知识的渴求,进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中去。

类型四:创设“操作”情境。

最直观的教学手段莫过于实物模型,它能体现教学原则中的直观性原则。对于抽象理论,通过实物演示,可以使学生一目了然,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操作,去剪一剪,摆一摆,画一画,量一量,可以使各种感观都参与到学习中来,使学生能从多方面、多角度观察事物,并促进思维的发展,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使学生亲自尝到学习的乐趣,既强化了主体作用,激发了求知欲望,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比如,我在教学《长方形的认识》中,在学生掌握几何名称的基础上,让学生借助自己动手制作的长方形实物模型,通过折一折,量一量,进一步观察、分析、对比,自己就可以说出长方形的特征,由此再到生活中去找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形的。这样就让学生在操作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对长方形有了一个清晰的表象,课堂气氛也得到活跃。

在数学教学中,要重视情境的创设,但要把握好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的关系,使二者有机融合,让数学生活化,让生活数学化。总之,创设教学情境的形式还需要老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和教学环境做出相应的设计和改变。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有效课堂、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教学策略》.